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,洛阳城巨大的轮廓在稀薄的天光下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,沉默地俯瞰着兵临城下的不速之客。
赵敏率领的两万铁血卫,经过连日急行军和潼关一战的洗礼,虽风尘仆仆,但军容整肃,杀气内敛,鸦雀无声地列阵于北郊邙山脚下,与洛阳高耸的北门——徽安门遥遥相对。
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张力。城头之上,火把通明,盔甲的反光连成一片,弓弩手引弦待发,数量远超平日守备。
一面硕大的“吴”字王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,宣示着对此地的绝对控制。
显然,潼关失守的消息,已如疾风般传回,吴王李恪早有准备。
赵敏一身戎装,骑乘骏马立于阵前,目光锐利如鹰,扫过城头严阵以待的守军。她心中清楚,最艰难的一关到了。
武力夺取潼关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面对帝都洛阳,绝不能轻易动武,否则“叛乱”的罪名便坐实了,于晋王殿下的大义名分有损。
天色渐亮,东方泛起鱼肚白。突然,徽安门紧闭的城门楼上,出现了一群身影。
为首者身着亲王常服,年约三旬,面容阴鸷,目光锐利中带着一丝倨傲,正是吴王李恪。他身侧簇拥着多名顶盔贯甲的将领和文官模样的幕僚。
“城下何人,胆敢擅率大军,逼近京畿?!欲反耶?”吴王的声音透过清晨寒冷的空气传来,带着居高临下的斥责。
赵敏深吸一口气,催马向前几步,运足中气,清越的声音响彻阵前:“末将并州都督赵敏,奉晋王殿下令,率铁血卫入京拱卫!国本动荡,奸佞潜藏,晋王殿下心系社稷,特命我等前来,肃清宫闱,以正视听!”
她刻意略去“圣旨”或“诏令”,只强调晋王李贞的命令,并将此行定义为“拱卫”和“肃清”,占据道义高地。
吴王闻言,发出一阵冷笑:“李贞?他有何权力调兵进入洛阳?赵敏,你休要巧言令色!尔等无诏带兵,擅闯潼关,杀伤守将,已是形同叛逆!
本王奉旨留守京师,岂容尔等乱臣贼子祸乱朝纲!速速退去,或可保全尸,否则,天兵一到,尔等皆为齑粉!”
“吴王殿下!”赵敏毫无惧色,声音更厉,“究竟谁是乱臣贼子,天下自有公论!晋王殿下乃皇室至亲,为国为民,岂能坐视江山倾颓?
今日,这洛阳城,末将进定了!只为迎奉晋王,护佑幼主,清君侧,靖国难!”
“狂妄!”吴王勃然变色,厉声道,“牙尖嘴利,也改不了你犯上作乱的事实!传令:四门戒严,没有本王手谕,任何人不得出入!弓弩手准备,城外叛军,敢近城墙百步者,格杀勿论!”
随着他的命令,城头上顿时一片紧张的弓弦拉动之声,雪亮的箭镞在曙光中闪烁着寒光。气氛瞬间降至冰点,大战一触即发。
赵敏身后,铁血卫将士们握紧了兵刃,阵型微微调整,散发出凛冽的战意。但他们也深知,强攻帝都,代价巨大,且将彻底背负叛军之名。
时间在紧张的对峙中一点点流逝。太阳跃出地平线,将金光洒向大地,却无法融化这凝固般的僵局。赵敏心中焦急,她知道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。
吴王可以凭借城墙固守,并从周边调集援军,而自己孤军深入,粮草补给皆是问题,晋王殿下在城内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。
她尝试了几次喊话,指责吴王囚禁晋王、图谋不轨,但吴王只是冷笑以对,反唇相讥,咬死“无诏进京即为谋反”的律条。
双方唇枪舌剑,谁也说服不了谁,局面陷入了僵持。
城上城下,数万双眼睛相互瞪视,空气仿佛都要燃烧起来。铁血卫的骑兵们开始不安地挪动马蹄,战马喷着响鼻,躁动不安。
一些低级军官望向赵敏,眼神中带着询问,只需她一声令下,这沉默的火山便会爆发。
赵敏的手按在剑柄上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强攻的念头在她脑中盘旋,但理智告诉她,那是最坏的选择。
她在等,等一个变数,等晋王殿下在城内的安排,或者……等那个新加入的盟友,慕容婉所说的“棋子”。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了。
并非赵敏所在的北门徽安门,而是位于东面的建春门方向,突然传来一阵隐约的喧哗声,紧接着,似乎有兵器撞击和呐喊声响起,虽然短暂,但在死寂的清晨格外刺耳。
吴王及其麾下将领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,纷纷扭头东望。城下的铁血卫将士们也骚动起来,引颈眺望。
赵敏心头猛地一跳,一个念头闪过:难道是……
未等众人反应过来,建春门方向,那扇紧闭的、看似坚不可摧的巨大城门,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,发出沉重而刺耳的“轧轧”声,缓缓地打开了一道缝隙!
缝隙越来越大,露出了门后幽深的甬道。甚至可以看见,门洞内有数十名兵士正在奋力推开城门,与少数试图阻拦的守军搏斗!
“怎么回事?!”吴王又惊又怒,厉声喝问,“建春门谁在负责?快!派人去看看!拦住他们!”
城头上一片混乱。一部分守军不知所措,另一部分则慌忙想要调动去增援东门。
赵敏虽不知具体缘由,但这无疑是天赐良机!她岂能错过?
“天佑晋王!将士们,随我入城!”赵敏长剑豁然指向洞开的建春门,清叱声响彻云霄。
“吼——!”
压抑已久的铁血卫爆发出震天的怒吼,如同决堤的洪流,以锋矢阵型,绕过北门,朝着东面的建春门狂涌而去。
铁蹄踏地,声如奔雷,整个洛阳城仿佛都在颤抖。
吴王在城头上气得暴跳如雷,连声下令放箭,调兵堵截。
但事发突然,守军注意力被分散,指挥体系出现混乱,仓促射出的箭矢大多落空,少数零星的抵抗在铁血卫钢铁洪流的冲击下瞬间瓦解。
赵敏一马当先,率先冲入建春门洞。门内,战斗已接近尾声。
一名身着低级城门官服饰的汉子,浑身浴血,正带着数十名心腹兵士肃清最后顽抗的守军。
见到赵敏,那汉子快步上前,单膝跪地,语速极快:“末将建春门守备张焕,奉慕容楼主密令,特来接应赵将军入城!”
慕容婉!果然是她的安排!赵敏心中大定,无暇多问,只道:“张将军辛苦了!事后必有重赏!速带我去见晋王!”
“将军请随我来!”
在张焕等人的引导下,铁血卫精锐如同利刃般插入洛阳城内,沿着预先规划好的街道,快速向晋王李贞所在府邸方向推进。
沿途虽遇到小股巡城兵的阻拦,但在铁血卫强大的战力面前,皆不堪一击。
城内的百姓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军入城吓得紧闭门户,街上一片狼藉。喊杀声、马蹄声、惊呼声在洛阳的各条街巷中回荡。
赵敏心系李贞和武媚娘的安危,不断催促加速。
当她率领前锋精锐冲破最后一道由吴王卫队设置的街垒,远远望见那座熟悉的、此刻却被重兵围困的晋王府时,她看到府门突然大开。
一身王袍的李贞手握长剑,在武媚娘、柳如云、金山公主以及众多忠心侍卫的簇拥下,昂然步出府门。
阳光正好,照在李贞坚毅的脸上和武媚娘决绝的眉宇间。
他们看着奔腾而来的铁血卫,看着一马当先、英姿飒爽的赵敏,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决绝的笑容。
两股力量,终于在帝都洛阳的核心区域汇合了。
赵敏飞身下马,快步走到李贞面前,抱拳躬身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:“殿下!末将赵敏,率铁血卫前来报到!”
李贞伸手扶起她,目光扫过她身后烟尘滚滚、杀气冲天的精锐之师,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,有欣慰,有凝重,更有破釜沉舟的决断:“好!赵敏,你来得正好!这洛阳的天,该变一变了!”
此刻,身后的喊杀声愈发逼近,吴王的军队正在重新组织反扑。但有了这两万虎贲在手,李贞和武媚娘的心中,已然有了底气。
赵敏率领的两万铁血卫,经过连日急行军和潼关一战的洗礼,虽风尘仆仆,但军容整肃,杀气内敛,鸦雀无声地列阵于北郊邙山脚下,与洛阳高耸的北门——徽安门遥遥相对。
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张力。城头之上,火把通明,盔甲的反光连成一片,弓弩手引弦待发,数量远超平日守备。
一面硕大的“吴”字王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,宣示着对此地的绝对控制。
显然,潼关失守的消息,已如疾风般传回,吴王李恪早有准备。
赵敏一身戎装,骑乘骏马立于阵前,目光锐利如鹰,扫过城头严阵以待的守军。她心中清楚,最艰难的一关到了。
武力夺取潼关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面对帝都洛阳,绝不能轻易动武,否则“叛乱”的罪名便坐实了,于晋王殿下的大义名分有损。
天色渐亮,东方泛起鱼肚白。突然,徽安门紧闭的城门楼上,出现了一群身影。
为首者身着亲王常服,年约三旬,面容阴鸷,目光锐利中带着一丝倨傲,正是吴王李恪。他身侧簇拥着多名顶盔贯甲的将领和文官模样的幕僚。
“城下何人,胆敢擅率大军,逼近京畿?!欲反耶?”吴王的声音透过清晨寒冷的空气传来,带着居高临下的斥责。
赵敏深吸一口气,催马向前几步,运足中气,清越的声音响彻阵前:“末将并州都督赵敏,奉晋王殿下令,率铁血卫入京拱卫!国本动荡,奸佞潜藏,晋王殿下心系社稷,特命我等前来,肃清宫闱,以正视听!”
她刻意略去“圣旨”或“诏令”,只强调晋王李贞的命令,并将此行定义为“拱卫”和“肃清”,占据道义高地。
吴王闻言,发出一阵冷笑:“李贞?他有何权力调兵进入洛阳?赵敏,你休要巧言令色!尔等无诏带兵,擅闯潼关,杀伤守将,已是形同叛逆!
本王奉旨留守京师,岂容尔等乱臣贼子祸乱朝纲!速速退去,或可保全尸,否则,天兵一到,尔等皆为齑粉!”
“吴王殿下!”赵敏毫无惧色,声音更厉,“究竟谁是乱臣贼子,天下自有公论!晋王殿下乃皇室至亲,为国为民,岂能坐视江山倾颓?
今日,这洛阳城,末将进定了!只为迎奉晋王,护佑幼主,清君侧,靖国难!”
“狂妄!”吴王勃然变色,厉声道,“牙尖嘴利,也改不了你犯上作乱的事实!传令:四门戒严,没有本王手谕,任何人不得出入!弓弩手准备,城外叛军,敢近城墙百步者,格杀勿论!”
随着他的命令,城头上顿时一片紧张的弓弦拉动之声,雪亮的箭镞在曙光中闪烁着寒光。气氛瞬间降至冰点,大战一触即发。
赵敏身后,铁血卫将士们握紧了兵刃,阵型微微调整,散发出凛冽的战意。但他们也深知,强攻帝都,代价巨大,且将彻底背负叛军之名。
时间在紧张的对峙中一点点流逝。太阳跃出地平线,将金光洒向大地,却无法融化这凝固般的僵局。赵敏心中焦急,她知道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。
吴王可以凭借城墙固守,并从周边调集援军,而自己孤军深入,粮草补给皆是问题,晋王殿下在城内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。
她尝试了几次喊话,指责吴王囚禁晋王、图谋不轨,但吴王只是冷笑以对,反唇相讥,咬死“无诏进京即为谋反”的律条。
双方唇枪舌剑,谁也说服不了谁,局面陷入了僵持。
城上城下,数万双眼睛相互瞪视,空气仿佛都要燃烧起来。铁血卫的骑兵们开始不安地挪动马蹄,战马喷着响鼻,躁动不安。
一些低级军官望向赵敏,眼神中带着询问,只需她一声令下,这沉默的火山便会爆发。
赵敏的手按在剑柄上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强攻的念头在她脑中盘旋,但理智告诉她,那是最坏的选择。
她在等,等一个变数,等晋王殿下在城内的安排,或者……等那个新加入的盟友,慕容婉所说的“棋子”。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了。
并非赵敏所在的北门徽安门,而是位于东面的建春门方向,突然传来一阵隐约的喧哗声,紧接着,似乎有兵器撞击和呐喊声响起,虽然短暂,但在死寂的清晨格外刺耳。
吴王及其麾下将领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,纷纷扭头东望。城下的铁血卫将士们也骚动起来,引颈眺望。
赵敏心头猛地一跳,一个念头闪过:难道是……
未等众人反应过来,建春门方向,那扇紧闭的、看似坚不可摧的巨大城门,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,发出沉重而刺耳的“轧轧”声,缓缓地打开了一道缝隙!
缝隙越来越大,露出了门后幽深的甬道。甚至可以看见,门洞内有数十名兵士正在奋力推开城门,与少数试图阻拦的守军搏斗!
“怎么回事?!”吴王又惊又怒,厉声喝问,“建春门谁在负责?快!派人去看看!拦住他们!”
城头上一片混乱。一部分守军不知所措,另一部分则慌忙想要调动去增援东门。
赵敏虽不知具体缘由,但这无疑是天赐良机!她岂能错过?
“天佑晋王!将士们,随我入城!”赵敏长剑豁然指向洞开的建春门,清叱声响彻云霄。
“吼——!”
压抑已久的铁血卫爆发出震天的怒吼,如同决堤的洪流,以锋矢阵型,绕过北门,朝着东面的建春门狂涌而去。
铁蹄踏地,声如奔雷,整个洛阳城仿佛都在颤抖。
吴王在城头上气得暴跳如雷,连声下令放箭,调兵堵截。
但事发突然,守军注意力被分散,指挥体系出现混乱,仓促射出的箭矢大多落空,少数零星的抵抗在铁血卫钢铁洪流的冲击下瞬间瓦解。
赵敏一马当先,率先冲入建春门洞。门内,战斗已接近尾声。
一名身着低级城门官服饰的汉子,浑身浴血,正带着数十名心腹兵士肃清最后顽抗的守军。
见到赵敏,那汉子快步上前,单膝跪地,语速极快:“末将建春门守备张焕,奉慕容楼主密令,特来接应赵将军入城!”
慕容婉!果然是她的安排!赵敏心中大定,无暇多问,只道:“张将军辛苦了!事后必有重赏!速带我去见晋王!”
“将军请随我来!”
在张焕等人的引导下,铁血卫精锐如同利刃般插入洛阳城内,沿着预先规划好的街道,快速向晋王李贞所在府邸方向推进。
沿途虽遇到小股巡城兵的阻拦,但在铁血卫强大的战力面前,皆不堪一击。
城内的百姓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军入城吓得紧闭门户,街上一片狼藉。喊杀声、马蹄声、惊呼声在洛阳的各条街巷中回荡。
赵敏心系李贞和武媚娘的安危,不断催促加速。
当她率领前锋精锐冲破最后一道由吴王卫队设置的街垒,远远望见那座熟悉的、此刻却被重兵围困的晋王府时,她看到府门突然大开。
一身王袍的李贞手握长剑,在武媚娘、柳如云、金山公主以及众多忠心侍卫的簇拥下,昂然步出府门。
阳光正好,照在李贞坚毅的脸上和武媚娘决绝的眉宇间。
他们看着奔腾而来的铁血卫,看着一马当先、英姿飒爽的赵敏,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决绝的笑容。
两股力量,终于在帝都洛阳的核心区域汇合了。
赵敏飞身下马,快步走到李贞面前,抱拳躬身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:“殿下!末将赵敏,率铁血卫前来报到!”
李贞伸手扶起她,目光扫过她身后烟尘滚滚、杀气冲天的精锐之师,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,有欣慰,有凝重,更有破釜沉舟的决断:“好!赵敏,你来得正好!这洛阳的天,该变一变了!”
此刻,身后的喊杀声愈发逼近,吴王的军队正在重新组织反扑。但有了这两万虎贲在手,李贞和武媚娘的心中,已然有了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