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-《四合院:傻柱,有种你再说一遍》

  治安所依旧沿用之前军管会的旧址,只在细节处做了些改动。

  这个年代讲究把资源用在刀刃上,没必要在这些地方浪费。

  牛组长带着街道办几位委员将贾东旭一家带到治安所,找了值班民警说明情况。

  何雨柱一行人也前来配合调查。

  民警询问完案情后迅速做了记录。

  偷东西?还是腊肉?

  在那个年代,这种恶劣行为光是说出口就令人不齿,处罚也相当严厉。

  但小偷竟是个三岁孩童,这让民警们犯了难——确实是头回遇到这种情况。

  众人正商议时,易中海领着贾张氏匆忙赶到。

  见到何雨柱等人,易中海赶紧上前:柱子,大清,这是贾张氏从家里拿来的腊肉,还有这些赔礼。

  她真心知道错了,要不咱们和民警同志商量下,院里自行解决?

  贾张氏此刻站在治安所里,态度明显不同往日,竟主动向何雨柱道歉。

  何大清和陈娟在一旁看着直皱眉——这老太婆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?光那条腊肉加上杂七杂八的菜和一万五千块钱,比丢的腊肉值钱多了。

  何雨柱打量着一堆赔礼,目光在贾张氏脸上顿了顿。

  他心知肚明:这腊肉八成是易中海出的,以这老太婆的脾性, 也不会舍得拿这么多东西来赔罪。

  民警过来询问情况,易中海又抢着解释。”几位同志,孩子确实不懂事,他奶奶也诚心来道歉。

  我是院里的一大爷,要不这事让我们自己处理?也省的给你们添麻烦。”作为早年实权在握的大爷,这番话让民警们开始权衡——毕竟案情确实特殊。

  何雨柱同志,你的意见呢?民警转问当事人。

  赔偿倒是其次,关键是偷窃行为若没有惩罚,未免太儿戏。”何雨柱没把话说死,但显然不愿轻易翻篇。

  他心想:要是棒梗再大几岁,非送少管所不可,可惜才三岁...

  经过慎重考虑,警司最终决定对贾东旭和秦淮茹夫妇进行全单位通报批评,涉及轧钢厂、救助站及南锣巷周边所有大院,同时对贾家处以十五万元罚款。

  棒梗须每周到治安所接受思想教育,为期一年,期间再犯将严惩不贷。

  听闻处罚决定,贾张氏和贾东旭夫妇顿时面如土色。

  这个年代的通报批评会列入正式文件,在注重集体荣誉的时期,这样的处分将长期影响贾东旭的晋升之路。

  90号四合院原本唾手可得的优秀大院称号也因此化为泡影,街坊们的福利待遇都受到牵连。

  在这场由贾张氏和棒梗联手上演的闹剧中,贾家付出了沉重代价。

  而同样住在院里的何雨柱一家,却对失去评优机会毫不在意——作为食堂小组长的何大清随便从后厨带些食材回家,就胜过街道发放的福利。

  治安所结案后,牛组长特意安慰陈娟:你们院情况特殊,我会向上级反映,争取保留你们的福利待遇。”这番话让同行的贾张氏险些爆发,多亏易中海及时制止。

  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份关照完全得益于何雨柱曾经获得的那面立功锦旗。

  易中海身为轧钢厂高级技工,对政策动向自然敏感。

  当初何雨柱获颁少年英雄锦旗时,整个四合院无人不知。

  陈娟能当选街道委员,多半也沾了这份荣光——国家对有功之人的优待,他心里门清。

  眼下院里的先进称号因贾家 岌岌可危,光是收拾烂摊子就够呛,贾张氏还要作妖,实在令人心烦。

  面对牛组长的特殊照顾提议,何雨柱直截了当回绝:既然评不上就算了,90号院讲究公平,我家不搞特殊化。”这番话说得干脆,牛组长见他态度坚决,便不再多劝,嘱咐陈娟明日上班再议后续。

  南锣巷四合院门前早围满了探头探脑的邻居。

  阎埠贵一见何家人回来,立刻凑上前打探消息。

  听完整件事处理结果,这位精明的三大爷顿时变了脸色:全街道通报批评?那先进大院岂不泡汤?想到即将飞走的米面粮油福利,他心疼得嘴角直抽抽。

  何大清冷哼道:出了这种丑事还惦记先进?街道就算给,咱们有脸要吗?何雨柱看着阎埠贵如丧考妣的模样,心知这位铁算盘正在盘算损失,便带着家人径直回了屋。

  晚饭后,何雨柱牵着妹妹雨水离开时,月光照着年轻人沉静的侧脸。

  报考八级工程师的事他谁都没说——技艺再精湛,尘埃落定前终究变数犹存。

  一周后,工程师考试如期而至。

  何雨柱清晨翻完机械课本,目光扫过系统面板:

  【姓名:何雨柱】

  【厨艺6级(/)】

  【钓技3级(3412/5000)】

  【桩功6级(/)】

  【提纵术6级(/)】

  【太极元功拳4级(9571/)】

  【十二形桩3级】

  【药理5级(/)】

  【英语5级(/)】

  【俄语5级(/)】

  【国文5级(/)】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  【数学5级(/)】

  【化学5级(/)】

  【物理5级(/)】

  【机械理论4级(/)】

  【车工4级(672/)】

  【铆工4级(784/)】

  【焊工4级(863/)】

  【电工4级(654/)】

  【钳工4级(971/)】

  【锻工4级(661/)】

  【系统空间:624立方米】

  六大实操技能均达4级,单论技术,何雨柱已具备八级工程师实力。

  “但愿考试顺利……”

  何雨柱叫醒雨水洗漱,简单准备早餐。

  兄妹俩吃完收拾妥当,他先送雨水上学,再骑车赶往清华大学。

  教学楼前,江文辉和几位同学早到,孙教授也在场。

  何雨柱推车走近,众人对他自行车已习以为常——鸿宾楼大厨的工资买辆车并不稀奇,只是校内独一份的交通工具仍让人羡慕。

  这车主要为接送雨水,倒非刻意张扬。

  停好车,何雨柱快步上前:“孙教授,不是说八点集合?我以为迟到了。”

  他瞥了眼手表,刚七点四十多。

  江文辉解释:“是我们请孙教授提前辅导。”

  说罢神色复杂。

  投身机械领域后,清华学子们才知难度。

  即便报考最低的九级工程师,也比高级工人难得多——剧中易中海终生止步八级工便是明证。

  这一纸证书,代表天壤之别。

  即便不需国际论文认证,通过率依然低得令人却步。

  江文辉眼中的复杂情绪不难理解——这学期柱子已经发表了四篇高水准论文,无须修改就能开辟新的研究方向,其中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思路可以直接投入实践。

  相比之下,他们绞尽脑汁的选题显得黯然失色。

  其他同学正排队等着孙教授指导论文时,柱子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。

  孙教授用赞许的目光示意他稍候,转身开始给其他学生点拨要点。

  何雨柱默默旁听,不时收获新的启发。

  约莫半小时后,孙教授高效地完成了指导。

  这些清华学子本就功底扎实,经他三言两语点拨,往往茅塞顿开。

  末了,孙教授召集所有考生交代注意事项。

  本次机械系共有三十七人报考工程师资格,考试分为理论与实操两部分。

  像易中海这样的老师傅受限于文化水平,始终无法突破八级工瓶颈——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,面对精密机床图纸或大型工程参数时难免束手无策。

  实操考核只需选择两项专项技能即可,唯独何雨柱例外。

  当其他三十六名考生进入常规考场后,孙教授亲自带着何雨柱走向专用考场。

  作为唯一报考八级工程师的考生,监考团队却格外隆重。

  孙教授全程驻守考场的身影,连主考官都见怪不怪。

  何雨柱审阅试卷时发现,这些机械领域的题目比普通理论考试深奥数倍。

  上午考试结束,答卷直接呈递到孙教授手中。

  老者只略作浏览便收起试卷,带着沉默的 径直前往机械系实验室。

  进入实验室后,孙教授直奔主题,走到一张实验台前指了指上面的工具:要不要试试?

  何雨柱扫视桌上的器械,虽然都是普通工具,但种类繁杂涉及多个领域。

  一般人若没全面掌握实操技能,恐怕连工具都认不全。

  但这些工具在何雨柱眼中却像烙印在脑海般熟悉,每个工具的用途和技巧瞬间浮现。

  他轻轻点头,顺手抄起两件工具,对着台面上损坏的机械部件开始修理。

  ......

  实验台上那块报废零件应该是从车间淘汰的。

  螺纹断裂和主体结构损坏让这个部件近乎报废——不是不能修,而是维修成本已超过换新费用。

  何雨柱手持工具在零件上灵活运作,孙教授目光渐渐发亮,不自觉地靠近观察。

  从第一道工序开始,这位资深专家就发现了不寻常:何雨柱双手稳如磐石,连车间老师傅都未必有这般定力。

  更难得的是焊接与打磨的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,充分展现出过硬的技术功底。

  孙教授之所以带他来实验室,正是因为上午批阅的那份试卷。

  那些完美解答甚至 了他精心设计的难题——原本预计需要复杂演算的题目,竟被何雨柱用简洁明了的思路化解。

  当时他就决定,只要实操不是太差,就破格授予八级工程师资格。

  毕竟能写出那些论文又笔试优异的人才,理论扎实而实操稍弱也情有可原。

  但此刻看着何雨柱娴熟流畅的操作,见多识广的孙教授仍难掩惊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