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-《四合院:傻柱,有种你再说一遍》

  约二十分钟后,随着最后一道螺纹拧紧的声音,何雨柱放下工具问道:孙教授,请您验收?

  老教授嘴角微微抽动——全程目睹的他心知肚明:经何雨柱修复的零件非但功能恢复,品质甚至超越了原件。

  这般手艺,已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水准。

  孙教授微笑着点了点头:柱子做得不错,今天的考核我会向学校汇报,你的八级工程师认证通过了,等证书发放吧。”

  听到这话,何雨柱心中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
  虽然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,但真正听到通过的消息时,他还是忍不住喜上眉梢。

  在这个年代,八级工程师可是稀罕物。

  就拿拥有上万名工人的轧钢厂来说,即便是合并了几家工厂后,全厂的九级工程师也屈指可数。

  至于八级工程师?恐怕都未必能有。

  那些九级工程师都是厂里的宝贝疙瘩,平时都在办公室里搞研究设计,难得下车间指导时,连八级技工都得抢着来当助手。

  如今,自己竟也在这个时代闯出了一片天地。

  孙教授看着何雨柱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据我所知,你应该是目前最年轻的八级工程师了。”他打心眼里为国家能涌现出这样的年轻才俊感到高兴。

  老一辈工程师们虽经验丰富,但想再进一步难如登天。

  而以何雨柱的天赋,将来必定能走得更远。

  见年轻人没有半点骄傲神色,孙教授更加满意:成绩是喜人的,但不能松懈。

  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,你要继续努力,争取实现更大的突破。”叮嘱完,他便拿着何雨柱修复的零件和试卷去办理相关手续了。

  实验楼外,机械系参加九级工程师考试的同学们正聚在自行车棚前讨论考题。

  看到何雨柱走来,议论声突然静止,所有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。

  急性子的江文辉第一个开口:柱子考完了?八级工程师怎么样?要知道,对他们这些学生来说,即便是考九级工程师都已经千难万难。

  而何雨柱挑战的八级工程师,更是让他们佩服不已。

  何雨柱坦然面对众人,微笑着点头承认:没错,已经通过了。

  孙教授让我等着学校颁发证书。”

  这番话让原本安静围观的同学们瞬间炸开了锅。

  什么?!

  真通过了?

  我们考九级工程师都这么吃力,柱子居然把八级拿下了?

  亲身经历考试的艰难后,这些报考的同学更加明白其中的分量。

  不少人望向何雨柱的目光中甚至带着几分不可思议。

  这就是清华的天才吗?大三就拿下八级工程师资格,即便将来止步于此,单凭这个职称,毕业后的待遇就足够让人艳羡了。

  那些原本对通过九级考试颇有信心的同学,刚冒头的自满顿时烟消云散。

  就算他们真能考过九级又如何?眼前这位可是直接攻克了八级难关。

  更难得的是,何雨柱平日里始终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,无形中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。

  当然,他本人对此并不知情。

  简单说明情况后,何雨柱又询问了江文辉和其他同窗的考试情况。

  其他人的成绩没他这么惊人,按目前估算,十名考生中能有三名通过就算不错了。

  30%的通过率,在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尚且如此,足以体现工程师资格的分量。

  当然,这也与他们尚在大三有关。

  待到来年继续深造,通过率自然会提升,届时班里会有更多同学报名。

  作为班长的江文辉虽然性格活泼,但学习从不敢懈怠。

  据他估计,这次工程师考试应该能顺利通过。

  何雨柱真心为他高兴,毕竟这是他在机械系最要好的朋友之一。

  对了柱子,虽然我这考试比不上你的级别,但对我来说也是喜事。

  我爸说了,要是能通过就带我去鸿宾楼庆祝。

  你以前在那儿当过主厨,正好借这个机会聚聚?

  鸿宾楼?何雨柱眼神微微一动。

  自从上大学后,他就很少去鸿宾楼了。

  后来公私合营,师父去了轧钢厂,加上杨老板因故不再经营,他去得更少了。

  以他现在的厨艺,整个四九城难逢对手,连妹妹雨水的嘴都被养刁了,自然想不起下馆子的事。

  不过想到江主任——也就是江文辉父亲——当年帮自己争取高考机会的恩情,何雨柱爽快应允:好,你定时间,我一定到。”

  见何雨柱答应,江文辉笑容满面:那就这么说定了!今晚我就和父亲商量具体日期。”

  班长,别光请柱子啊!你都当上九级工程师了,也该带咱们几个去见见世面吧?

  就是,上学这么久还没去过鸿宾楼呢。”

  几个和江文辉要好的同学也在一旁笑着打趣。

  大家成绩优异,性格也都随和,相处起来十分愉快。

  江文辉爽快地点头:“放心,忘不了你们!到时候鸿宾楼订个大包间,大家一起来!”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  他家里条件不错,区区一顿饭自然不在话下。

  况且这些都是清华未来的校友,日后的人脉资源可比饭局珍贵得多。

  当然,江文辉并非刻意算计,只是深谙人际往来的道理。

  同窗之谊更是为这份情谊添了分量,这也正是顶尖学府的意义所在。

  放学后,何雨柱先去接妹妹雨水回家安顿好,便骑车去通知师傅们和家里人。

  这样的大喜事,自然要和亲近的人分享——两位师傅、谢颖琪以及父亲何大清夫妇都在受邀之列。

  傍晚六点多,李保国和肖秋珍带着孩子早早到了院里。

  肖秋珍陪着孩子们说笑,李保国则钻进厨房帮厨。

  何雨柱特意用学校发放的补贴买了新鲜食材——作为清华学子,他们每月都能领到生活补助。

  虽然李保国如今在轧钢厂主要炒小灶,手艺丝毫未减。

  但刚进厨房,他却没有立即动手,反而神色微妙地凑近何雨柱。

  柱子,和那姑娘处得如何了?李保国压低声音问道,脸上带着探究的神色。

  挺好啊,我爸和陈姨都很喜欢她。”何雨柱坦然答道。

  谢颖琪虽比他年长些,但家世清白,模样周正,这一年来两人相处融洽,每次带回家都能和长辈谈笑风生。

  听到这儿,李保国不禁劝道:你都十九了,要是合适就早点把婚事定下来。”他是真心把柱子当自家孩子操心。

  这话让何雨柱猛然意识到时代差异——在这个年代,年轻人谈婚论嫁可比后世早得多。

  “师傅,这事儿我清楚,结婚的事等毕业后再考虑吧。”

  何雨柱并未直接回绝,只是表明了自己的打算。

  现在谈婚论嫁虽无压力,但时机尚不成熟。

  他在清华的学业还未完成,未来发展方向也未最终确定,贸然结婚反而不妥。

  等这些事情都明朗了再议不迟。

  见柱子心里有谱,李保国轻轻点头不再多言。

  他本担心柱子年纪轻考虑不周,如今见他思路清晰便放下心来。

  毕竟柱子向来行事稳重,从没让人失望过。

  加上清华大学课业繁重,等毕业再成家确实更为妥当。

  ......

  晚上九点多,院里众人酒足饭饱。

  当得知柱子考取八级工程师证书时,众人纷纷为他高兴。

  杨佩元和李保国两位师父对柱子的认知再次被刷新。

  这个年轻人既能厨艺又能武术已属罕见,如今又在清华拿下工程师资格,二字都不足以形容。

  宴席散后,众人陆续告辞。

  杨佩元带着徒弟王行离开,如今王行在柱子研制的药膳帮助下已臻至化劲。

  但他再不敢找柱子切磋——去年柱子去武馆时,与全力以赴的杨佩元对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,仅因经验稍逊才落败。

  自此少年宗师的名号响彻京城武林。

  这一年过去,柱子气息内敛更甚。

  王行心知这位师弟已然真正步入宗师之境,若再与师父交手,胜负难料。

  学校课业虽忙,每月抽空来看看我就好。”杨佩元对爱徒格外宽容。

  按武林规矩,传承太元一脉的 本该常驻武馆,但他从不约束柱子。

  当年重伤遇难时是柱子延续了门派传承,在他心中,能得此佳徒实乃太元门之幸。

  师傅放心,有空我就去武馆。

  王叔您慢走。”柱子笑着送别。

  李保国夫妇也带着孩子告辞。

  院外几辆黄包车已候着,是柱子特意安排的。

  目送师父师娘远去,柱子这才转身回院。

  院子里,陈娟正忙着收拾碗筷。

  谢颖琪想上前搭把手,被何大清和陈娟笑着拦住了。

  你这孩子,哪能让你动手。”何大清满脸堆笑,坐着歇会儿就好。”

  他心里乐开了花。

  儿子何雨柱考上八级工程师了!虽说自己只是个伙夫,可也明白工程师的分量。

  轧钢厂里那些高级工人都让人羡慕,可跟工程师比还是差远了。

  老何家祖上三代都是扛活的,如今出了个清华高材生,往后可不就是当工程师的料?

  更让他欣慰的是当初从保定回来的决定。

  要是没回来,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么出息的儿子。

  还有谢颖琪这姑娘,虽然还没过门,但两人相处的情形他都看在眼里。

  私下里没少和陈娟夸这丫头——家境好、模样俊、性格温顺,是个过日子的好姑娘。

  谢颖琪感觉到公婆热切的目光,心里明镜似的。

  见天色渐晚正要告辞,何大清已经抢先开口:柱子,待会儿送小谢回家吧,我和你陈姨自己回去。”

  他们不住这儿——这是何雨柱自己的房子。

  要是在外过夜,四合院那帮邻居保准起疑。

  虽然不知道儿子为何要瞒着院里头读书买房的事,但老两口在院里住了这么多年,那些人的德行心知肚明。

  收拾完院子,老两口回去了。

  何雨柱安顿好妹妹雨水,骑车送谢颖琪。

  夜风微凉,后座上的姑娘不自觉地往他背上靠了靠。

  感受到背后的温度,何雨柱想起师父和父亲的叮嘱,轻声道:颖琪,毕业我们就结婚吧。”这个年代不兴长恋爱,他不想让姑娘多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