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兰芳贸易-《1800年之龙腾四海》

  1802年,兰芳共和国的港口仓库区,热闹非凡。胜利号移动船身缓缓靠近仓库区码头,船帆上还沾着印度洋的海风味道。这艘商船满载着从印度运来的优质棉花,用手捧起来阳光下泛着洁白的光泽——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原料。

  兰芳共和国对外贸易的负责人林怀周,骑马早已在码头等候。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虽已年迈,但目光依旧锐利。他已经知道船里全是印度的棉花。"印度棉花!"他低声自语,"这可是最上等的原料。"

  然而,当胜利号的船长牛野登岸后,林怀周看过棉花后,却露出了为难的表情。"牛先生,这批棉花的质量确实上乘,"他捻起一撮棉花,轻轻摩挲,"但兰芳国的纺织业仍以手工为主,需求有限。我最多只能购买一百吨,大约是你们库存的一半。"

  牛野皱了皱眉。一百吨棉花对胜利号来说,确实只是部分货物。"那林老的意思是......"

  "以货易货吧。"林怀周爽快地一挥手,"你们用这一百吨棉花,换取同等价值的兰芳香料。我们的肉豆蔻、丁香和胡椒,在大陆可是高质量的抢手货。"

  牛野思索片刻,点头同意。但随后,他又忍不住问道:"林老,不知兰芳国如今还缺些什么?"

  林怀周的表情顿时凝重起来。他望向远处的海面,那里偶尔能看到荷兰人的战船巡航。"缺好铁,缺枪,缺炮。"老人声音低沉,"荷兰人虎视眈眈,我们急需武器来自卫。更缺能对抗荷兰战船和海盗的武装商船。"

  牛野沉默了。他知道,在这片海域,荷兰人仍然掌控着贸易霸权,任何敢于挑战他们权威的势力都会遭到严厉打击。兰芳共和国作为一个华人建立的独立政权,能在荷兰人的阴影下生存至今,已属不易。

  "我会想办法。"牛野最终说道,"也许......我们可以为兰芳提供一些帮助。"

  林怀周感激地点点头。他知道,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,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,更是生存与发展的博弈。而今天这场以棉花换香料的交易,或许只是开始。

  海风拂过码头,带着香料与棉花的气息。远处,胜利号的船员们正忙碌地卸货,而兰芳国的商人们则兴奋地清点着即将到手的印度棉——这些珍贵的原料,将为他们的手工纺织业注入新的活力。但在林怀周心中,他更期盼的,是能早日为兰芳共和国换来抵御外敌的武器与战船。

  牛野看着林怀周和兰芳卫队的士兵们对军械渴望的神情,心中已然有了计较。他微微一笑,朝身后的船员招了招手,一名水手立刻捧着一只乌木枪匣走上前来。

  "林先生,"牛野接过枪匣,从中取出一支通体乌黑、枪管修长的步枪,"此枪名为'神射',乃我妈祖军最新式步枪,您不妨一试。"

  林怀周接过枪,略显生疏地拉了一下枪栓,又好奇地打量了一番。牛野笑着递过一枚特制子弹,帮他装填。林怀周举枪瞄准远处的一块木靶,扣动扳机——"砰!"一声清脆的枪响,木靶应声而穿,弹孔精准无比。

  周围原本安静围观的兰芳卫队士兵们顿时炸开了锅。

  "这枪……比咱们用的鸟铳强太多了!"

  "瞧那准头!五十步外都能打中!"

  "我要是有一把,看谁还敢欺负咱们!"

  士兵们一个接一个上前试枪,越打越远,每个人都爱不释手,纷纷惊叹这枪的精准与威力。林怀周见状,直接开门见山:"牛先生,此枪如何卖?"

  牛野微微一笑,接过枪,熟练地演示了一下装填动作,解释道:"此枪精度极高,射程也远,是枪械里的精品,售价是普通滑膛枪的三倍。"他顿了顿,又道:"如果一百对一百,双方体力相差不大,用此枪不需要排队射击,可以一直分散远距离射击,任何排队进攻的滑膛枪部队都抗不过三轮。"

  这话一出,全场瞬间安静。

  一名军官忍不住再次接过神射步枪,举枪瞄准九十米外的一只陶罐,扣动扳机——"砰!"陶罐应声而碎。他放下枪,斩钉截铁地说道:"此话绝无虚言!一把枪顶三把也绝对公道!"

  林怀周目光一凝,直接问道:"若是我们购买,一月可以交付多少?"

  牛野笑道:"这一次我带了八十把老款,六十两一把,你们要否?以后每月能提供二十把这样的步枪。"

  林怀周与身旁的军官对视一眼,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决然。林怀周毫不犹豫地说道:"买了!"

  "好!"牛野一拍手,"总价四千八百两白银,八十把神射步枪,即刻交割!"

  就这样,历史上妈祖军和兰芳共和国的第一笔军火订单就此达成。就这样,妈祖军的资产再次回升到五千七百两白银。同时,兰芳国表示,他们要购买一千支这样的步枪,有多少就要多少!

  林怀周抚摸着神射枪,认真的说道:“知道吗?每年哪些荷兰人指使的海盗都会上岸劫掠,有了这些枪,我们可以在沿海的堡垒组建护卫队,会少死很多沿海的老百姓。”

  很快,兰芳共和国组建了第一支神枪手部队,人数八十人,人人配发一支神射步枪。牛野甚至亲自口述了这种步枪的作战方法,让山地神枪手的战术第一次出现在东南亚的土地上。

  这些神枪手从不排队冲锋,而是三人一组,分散埋伏。战斗时,他们第一轮集火专打敌方军官,然后迅速分散,以散兵线对抗密集的线列步兵,从不硬拼,而是不断从远处把敌人引入伏击圈。

  曾经横行东南亚、经常登陆劫掠兰芳国的海盗们,第一次遇到了如此难缠的对手。他们习惯了排枪和抱团用冷兵器的冲锋战术,却没想到兰芳的神枪手们根本不给他们靠近的机会。第一轮射击就打掉指挥官,第二轮射击就瓦解士气,第三轮射击就让他们溃逃。

  往往十个兰芳的神射手,就敢对战百人海盗,而且海盗死活都打不赢。追击,就会一路死人,最后一定会被兰芳国的增援部队围死在内地;逃跑,一样一路尸体,只要没有远离海岸线两百米以上,就算你上了船,一样被打倒!

  半年之后,再也没有海盗敢进入兰芳国的海域。

  而兰芳共和国,也凭借着这八十把神射步枪,一群英勇的山地步兵,慢慢在稳固自己的沿海安全。

  临走前,牛野说道:“此利器只可华人卫队掌握,切不可落入外族!”

  林怀周抱拳,“老夫警记于心,多谢先生提醒!”

  卖枪,数银,一时爽,但再想一想,他突然冷汗直流。胜利号上现在只剩五把神射枪,这他娘万一碰到敌人,怎么搞?

  林怀周安排他们休息,夜里才让快船引导他们离开。原因很简单,外面海盗猖獗,但这个时代要想在夜里追上一条海船,绝无可能。

  可对于牛野,也同样痛苦。他发现自己同样在夜里找不到广福源号和同生共死号。这丫的,只能带着一群海佬,在外海的悬崖边抛锚,在温柔的海浪里停泊了一夜。

  第二天,天亮了,他们急忙沿着海岸线继续寻找。最后,还是靠着老水手记忆沿海地形和时间距离推算能力,这群货终于在早上八点左右在海面上,看到了海平线上有六根高高的桅杆。

  三条海船终于碰头,在看到一箱箱银子以后,王铁匠终于相信了牛野的话,“相信他,有钱赚!”。这一刻,任何人,任何事,都不能阻止王铁匠要转行了,从龙门吊供应商,坚定的朝着军工行业转型的坚定意志!

  这货第一次有了一种冲动。他直接跟牛野说,“干脆搞一条军工船?我们直接从荷兰人那里买枪,船上搞搞弹线,转手大赚一笔?”

  牛猛吃惊的看着这货,他忽然觉得这破船上还真有人才!指着同生共死号,说道:“就它了,以后这船除了武备,就装木料和铁料,你在潮州再找一群铁匠,直接上船造枪!”

  王铁匠狠狠一锤,“就这么说定了!明日,我就带着徒弟们和两个炉子一起搬家过去!”

  这是一个狠人,狠狠赚钱的人!

  牛野也不废话,他直接拿出纸,画了一个带引线的手雷,扔给王铁匠,“这玩意绝对赚钱!”

  两人捣鼓了一阵,王铁匠问,“怎么定价?”

  牛野扔下一句话,“卖给别人,十倍利,你自己合计成本吧!”

  王铁匠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,满脑子都是,十倍利?十倍利?十倍利?搞!必须搞!不搞是什么。。。让我想想,让我想想。。。对,不搞就他娘是个杀更更!

  三条船呼号着,拉满风帆,如同海面上张开翅膀的三只海鸟,向着广州城在逆风中曲折航行。

  1802年1月6日,船队从兰芳共和国出发,到3月6日才回到东澳岛的海港,这一次出行整整花费了半年时间。

  登岛的第一天,来到东澳岛深处的枪械作坊。

  牛野和陈老豆带着第一批人马登上东澳岛的第一天,就直接赶往枪械作坊原因很简单他们缺枪。

  自己切枪,红旗帮要交货了,兰芳共和国愿意大批量购买,总之极度缺枪!

  他们原本计划在这里稍作休整,再前往广州采购武器,但林怀周说了,荷兰人的巡逻船最近频繁出没,海盗也开始蠢蠢欲动。没有足够的火力,兰芳共和国的商船和沿海居民点根本无法自保。

  “不行,必须马上弄到枪!”牛野皱着眉头说道。

  陈老豆点头:“走,现在就去枪械作坊。”

  于是,他们立刻整顿队伍,朝着岛深处进发。

  穿过茂密的热带丛林,一座独门独户的大院子出现在眼前。院子外,十几亩良田种满了粮食和蔬菜,几名武装水手正在田边凉棚里值班。

  远远看到牛野和陈老豆一行人,一名年轻的水手立刻兴奋地跳了起来,挥舞着手臂大喊:

  “老豆!老豆!换人啊!我坚决要求出海!我快憋疯了!”

  陈老豆哈哈大笑,摆摆手:“好!下次换你!”

  几户人家听说“货主”来了,立刻全体迎了出来,端茶送水,还拿来一大筐新鲜水果。有人握住牛野的手,有人拍着陈老豆的肩膀,甚至有人激动地给了他们一个热情的拥抱。

  “各位爷,可算把你们盼来了!”一个中年汉子笑着说道,“我们这半年可攒了不少好货!”

  众人跟着主人走进院子,来到一间宽敞的仓库前。门一打开,一股混合着木油和金属的气味扑面而来。

  仓库里,一排排油纸包裹的步枪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,每一把都擦拭得锃亮,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。

  领头的老丈——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匠人,小心翼翼地拆开一包油纸,取出一把步枪,递给牛野:“爷,您看看,这枪咋样?”

  牛野接过枪,熟练地检查了一下枪管、扳机和膛线,又掂了掂分量,满意地点点头:“不错,做工精细,保养得也好。”

  老丈笑着说道:“我们每个月能做大约60把步枪,这半年下来,一共做了360把!您看看,够不够?”

  牛野转头看向陈老豆,后者笑呵呵地点头:“给钱吧!老豆”

  交易达成,皆大欢喜!

  陈老豆从随行的箱子里取出一锭锭白银,整整齐齐地码在桌上,凑足整整1080两!

  几户人家眼睛一亮,脸上立刻笑开了花。

  老丈激动地搓了搓手:“爷,您放心,我们这枪,每一把都经得起打仗!”

  牛野拍了拍他的肩膀,爽快地说道:“好!继续搞!只要你们造得好,有多少,我们就收多少!”

  老丈一听,眼睛更亮了,连声说道:“好!好!我们一定加紧干!”

  周围的人也都欢呼起来,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着接下来要扩大作坊,有人则琢磨着多招几个铁匠。

  牛野和陈老豆相视一笑,心里踏实了——有了这批枪,他们就更有底气!

  三月七日,陈老豆去广州处理所有货物,牛野则带着100把滑膛和10把神射去广州红旗帮的据点交货。

  店主验完货,二话不说,直接拿出1200两白银,并且躬身作揖,恭敬的说道:“某带郑一哥哥,郑一嫂和兄弟们,谢过牛大家!”

  牛野将他扶起,关切的说道:“都是兄弟,你这礼节重了!“

  店主说道:“郑一嫂托我问牛大家一句话,这货还有吗?”

  牛野点头,说道:“每半年能有一批货,具体有多少你等我通知”

  可这位店主直接又拿出了1200两白银说道:“这是定金,请大家帮帮忙!朝廷和洋人联合起来围剿我们,火器珍贵,能少死很多人命!”

  牛野点头,“好!我答应你,之多不少!”

  店主再拜!

  等他和陈老豆他们在广州酒店里再次碰头的时候,两人报了报数字,双方都吃了一惊!

  “你等等,你等等,你收了2400两?我卖货和进货全搞完还赚了5600两,加上手里的4400两,总共是多少?”,陈老豆有点算不过来。

  “两”,牛野说道。

  两个人安静了好一会,才同时哈哈大笑,万两白银啊!万两白银啊!

  “接下来,休息到八月中旬,怎么弄?”,陈老豆抽了口旱烟问道。

  牛野拿出一张纸,写写画画,半晌之后说道:“

  第一,有空的人全部都去船厂帮忙,要争取出航前,拿到第四条船。

  第二,潮州有自家兄弟要找活的,召集起来,第四条船需要船员。

  第三,有愿意学门手艺的先来东澳岛跟着学炼铁和锻造。还要造个炼铜的炉子,我准备在海岛上搞个金属加工的作坊。

  第四,我们缺炮,第四条船的炮没有着落,哪里能买炮?多少钱一门?

  第五,在兰芳建一个海外据点,我们在那里造大炮!这次带的荷兰工匠会造大炮。”

  陈老豆抽了一口旱烟,吐出一团烟雾,“为啥不放在东澳岛,要搞在兰芳国?”

  “钱!他们有钱,缺炮,出厂就能卖,最重要他们有金矿,说只要有炮,可以立刻支付黄金!”,牛野满脑子铜臭。

  但陈老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