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-《四合院:我的系统是追到冉秋叶》

  “领导,外借实验室风险太高,万一设备损坏,之前的努力就全泡汤了!”

  ……

  大领导神情黯然。

  他理解这些科研人员的坚持,大家都是为了振兴种花家而拼搏。

  他实在不忍心强行征用实验室。

  最终,大领导只得回去向何雨柱说明情况。

  与此同时,各研究室派人打探消息,很快弄清了原委,众人议论纷纷。

  “听说是个清北大学的学生想借实验室造机器?简直是异想天开!咱们这些人哪个不是海外留学回来的?研究了这么多年,谁不知道研发新项目的难度?他一个年轻人就想搞这么大动作,理想很丰满,现实可没那么简单!”

  “没错!当年咱们不也满腔热血,恨不得立刻研发出新机器报效国家?可一路走来才明白,追赶列强哪有那么容易?必须脚踏实地,持之以恒!”

  这些科研人员学历都不低,在他们眼中,何雨柱这样的清北学子并不稀奇。

  很快,众人便不再关注此事,继续埋头攻关。

  办公室里,大领导面带歉意:“柱子,情况不太乐观,现在各项目都处在关键阶段,让他们中断研究比登天还难。

  要不你再等等?如果有实验室空出来,我第一时间通知你。”

  突然,大领导想起一个被遗忘的角落:"对了,还有个闲置的研究室。

  不过里面设备都出了故障。

  那些机器都是从北边进口的,一直搁在那儿没修。”

  此刻的种花家正处在重建阶段,主要从北方邻国和东欧引进成套设备,建起了一批机械工业基地。

  可一旦机器损坏,就得花大价钱请外国专家来修。

  工业部现有的研究室勉强够用,那些故障设备就这么一直闲置着。

  何雨柱眼睛一亮:"赵叔,能带我去看看吗?要是我能修好,应该可以直接用吧?"

  大领导有些迟疑:"当然可以,只是......"他实在难以相信何雨柱能修好这些精密设备。

  外国工程师每次维修都故意支开中方人员,就是怕技术外泄。

  要是真那么容易修,工业部那么多工程师早就搞定了,哪会闲置到现在。

  何雨柱笑道:"就去看看呗,反正放着也是放着。

  真要修好了,也能给您分忧。”

  大领导点点头:"好,那就去看看。”

  三人来到尘封已久的研究室,设备上积了厚厚一层灰。

  何雨柱开口道:"赵叔,能给我找些维修工具吗?"

  "这个没问题。”大领导嘱咐道,"柱子,修不好别勉强,我会另想办法。”说完便派人取来了工具。

  研究室里设备很齐全:车床、铣床、刨床、磨床、插床、镗床、钻床,还有线切割和电火花加工设备。

  可惜部分设备出了故障,影响整体使用。

  毕竟加工作业环环相扣,总不能老借别人的机器,既不方便又耽误别人工作。

  科研人员精力都放在研究上,最怕这些麻烦事。

  何雨柱先检查车床,很快发现问题所在——机器运转时震动异常剧烈,这要加工零件肯定影响精度。

  零件生产出来也只能报废。

  这样还会加速车床磨损,影响刀具的稳定性。

  何雨柱的机械5级技术炉火纯青。

  木工、锻工、钳工、电工、铆工、焊工、车工4级大成。

  他不仅精通技术,还擅长维修。

  这样的小问题,他轻松就能解决。

  他打开机器,检查车床固定零件是否松动,安装是否准确。

  调整旋转件的跳动幅度。

  检查车床主轴中心……

  一番检查后,何雨柱很快发现问题。

  其中一个零件损坏,需要更换。

  他卸下零件:“赵叔,胶带构件损坏,导致机器震动幅度过大。

  只要加工一个新零件换上,机器就能恢复正常。”

  大领导也是机械系出身,懂些技术,否则也当不了工业部领导。

  他惊讶道:“柱子,你还会修机器?”

  何雨柱笑道:“课余时间自学的。

  制造和维修密不可分,光会制造不会修,遇到问题会影响效率。”

  大领导:“但这零件加工精度要求很高。

  我可以调几个高级师傅来帮你。”

  他从何雨柱身上看到了潜力,别的工程师发现不了的问题,何雨柱能发现。

  若继续培养,或许将来能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。

  因此,大领导愿意帮他。

  何雨柱摆手:“不用,我自己会点技术。

  木工、锻工、钳工、电工、铆工、焊工、车工我都学过,加工这零件应该没问题。”

  杨厂长和大领导震惊。

  大领导:“啊?你还会这么多技术?

  你不是刚上大一吗?怎么学了这么多?”

  他也上过大学,知道学校课程已经很繁重,再额外学这么多东西,需要耗费巨大精力。

  而且每样技术想学到一定水平都不容易,何况掌握这么多?

  大领导起初认为何雨柱的技术水平有限,难以达到高级工种的标准。

  何雨柱微笑着说:"除了课堂学习,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钻研技术。

  既然有机会深造,就不能虚度光阴。

  人生短暂,必须珍惜每分每秒,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

  大领导连连称赞:"说得好!如果所有大学生都有你这样的觉悟,种花家的发展一定会更快。”

  何雨柱目光坚定:"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强则国强!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奋发图强。”

  大领导开怀大笑,立即安排人将所需材料送到研究室。

  在工业部工作就是方便,任何研究材料都能快速调配到位。

  何雨柱仔细测量零件尺寸,在图纸上精确标注数据,然后开始加工。

  大领导和杨厂长在一旁观摩,准备在必要时再调派其他高级技工。

  经过一番精心制作,零件终于完成。

  大领导亲自测量后惊叹:"误差仅0.03,完全符合标准!柱子,你竟然是高级技工?"

  杨厂长也震惊不已。

  作为红星轧钢厂的负责人,他深知高级技工的珍贵。

  没想到年纪轻轻的何雨柱竟有如此造诣。

  何雨柱平静地说:"我系统学习了木工、锻工、钳工等多个工种,都达到了高级水平。

  这样才能应对复杂的机械问题。”

  大领导激动地说:"你真是个天才!毕业后一定要来工业部工作,像你这样的人才不搞科研太可惜了。”

  何雨柱点点头:"我会认真考虑的。”

  何雨柱谦虚地说:"现在才大一,谈这些还太早。

  我还需要继续努力,等毕业时争取更进一步。”

  领导赞许地点头:"好好学,将来必定大有作为。”

  何雨柱熟练地将零件装回车床,启动机器。

  设备运转平稳,再无异常震动。

  "真修好了!"领导由衷赞叹,"柱子,你这维修技术真了不起。

  这么复杂的机器都能修好。

  再看看其他设备吧,需要什么材料尽管提。

  就算最后没造出吹膜机,能修好这么多机器也是大功一件,我一定给你记功。”

 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,何雨柱逐一检修设备。

  最终三台故障机器全部恢复正常运转。

  杨厂长笑着说:"柱子,你这维修水平已经超过厂里所有老师傅了。

  年纪轻轻就有这本事,前途无量啊。”

  "都是平时自己琢磨的,这还是第一次实践。”何雨柱笑道,"有了这些设备,接下来就能着手制造吹膜机了。”

  领导嘱咐道:"那就不打扰你研究了。

  需要什么材料直接说,我让人送来。

  吃饭可以去工业部食堂,虽然比不上你的手艺,但管饱。

  等研究成功了,咱们好好庆祝!"

  "一定!到时候我亲自下厨,感谢赵叔的帮助!"何雨柱说着,把所需材料清单交给领导,并坚持要自付材料费。

  领导推辞道:"先专心研究,费用的事以后再说。”随即安排人准备材料。

  为了尽快完成研发,何雨柱特意回校请假。

  林正国得知他要研制温室大棚设备后......

  何雨柱的想法得到了大力支持:“创新是推动发明的关键,你的电动车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  我相信温室大棚的研究也终将成功。”

  工业部的研究员们得知何雨柱修好了毛熊的机器,纷纷赞叹不已。

  “这小子真不简单,连毛熊的机器都能搞定。”

  “我像他这么大时还什么都不懂呢,确实有真本事。”

  “难怪敢尝试制造机器,果然有实力。

  现在不成功没关系,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。”

  工业部实验室内,材料到齐后,何雨柱立即投入吹膜机的研发工作。

  吹膜机 1

  吹膜机 1

  吹膜机 1

  三天过去,何雨柱对吹膜机的研究已臻成熟。

  他开始绘制图纸,投入生产。

  又过了三天,何雨柱成功制造出吹膜机。

  试生产塑料薄膜一切顺利,他露出满意的笑容——温室大棚的材料终于齐备了。

  来到大领导办公室,领导关切地问道:“研究进展如何?有困难尽管说。

  科研需要耐心,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。”

  他以为何雨柱遇到挫折前来求助。

  何雨柱笑着回应:“大领导,我是来告辞的。”

  大领导惊讶道:“你不是在研究吹膜机吗?难道要放弃了?”

  虽然理解学生应以学业为重,但心里仍感到惋惜。

  何雨柱提出的温室大棚技术对国家发展大有裨益。

  大领导赞许道:"你的选择很正确。

  现阶段应该以学习为重,暂时的挫折不必在意。

  等你的技术知识更上一层楼,再来研制吹膜机必定能成功。”

  何雨柱却摇头:"不,我的机器已经研制成功了。

  塑料薄膜也做好了,现在温室大棚所需材料都已备齐,我准备回去搭建大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