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采听闻后陷入回忆,但面上的表情多是不解,崇祯怕他想不明白。
吩咐李若琏去找驿丞,要个炉子跟水壶来,当打现场烧给金采看。
崇祯老早就想搞蒸汽机了,但这玩意是个大工程,光靠他一个人手搓的话。
这辈子恐怕都搓不出来,还得培养一批喜欢创新的人,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行。
自己再从旁指导,做个简易的蒸汽机问题不大,主要密封的问题不太好解决。
至于船用的大型蒸汽机,可能会需要十几年的时间,首要是先搞出一台样机。
后续革新就会快很多,至于用哪些人来搞科研,崇祯连人都想好了。
宋应星、金圣叹这类,善于接受新事物之人,是最好不过的人选了。
很快,一个炉子被库子抬了上来,上面的铜水壶正冒着热气,壶口还有个小铜片盖着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水很快便被烧开了,壶口传来了阵阵如同口哨的声响。
库子打算倒了这壶水,崇祯挥手让其退了下去,金圣叹看着水壶冒着热气的口。
当水壶里的水开了后,壶盖突然被顶起来了一点,然后又因为重力砸了下去。
铜盖传出清脆的回响,金圣叹看后皱眉思索着,但这玩意他真是第一次见。
不一会,壶盖又被顶了起来,随着水壶中的蒸汽越来越多。
壶口的响声更尖锐了,壶盖频频被顶了起来,有商人唤道:“水烧开了,还不提走?”
李若琏转过头手握刀柄,目光阴狠的盯着刚才那人,那商人被盯得脊背发毛。
匆匆跑上二楼客房去了,金圣叹看了半晌也想不明白,这壶盖被顶起来有啥用吗?
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崇祯,询问道:“这壶盖顶起来,有什么作用吗?”
崇祯张开双手作环抱状道:“假如,有个超大号的水壶,里面的水烧开的话。”
“这顶壶盖的力气,是不是会变得很大?那这个力能收集起来用吗?”
金圣叹想到了水车,苏州府那边水网密集,水车更是多如牛毛。
当地百姓,多会采用水车用来拉磨,被他们那的人称为水磨,只需改变力的方向就行。
经崇祯一点拨,金圣叹指着水壶惊喜道:“这、这、这……,这能用来推磨!”
“这可太神奇了,等考完试回家后,我要做个超大号的水壶试试。”
崇祯一拍额头,好家伙!你就想到个推磨了呀!
你就不能有点出息,想到推车、推船之类的,看来还是要好好指导一番才行。
想到此处崇祯引导道:“若是给磨盘装上密集的棍子,再竖着放一个同样的磨盘。”
“棍子正好卡上,推动磨盘转动之时,推磨的这个力会变成什么样?”
金圣叹不停的挠着脑袋,显然他想到了些什么,但是一时间好像不能完全消化。
改明回京后,让匠人给他做个小木船,装个后世的船浆送给他。
兴许,凭借一些实物的观察,能让他更好的设想到什么。
突然!金圣叹惊叫道:“我知道啦!还能用来抽水,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。”
“没错!这个可以做一个试试,等考完试了定要试试,真做成了就能造福乡亲父老了。”
崇祯很是意外,没想到他还真能想到,蒸汽机最早就是用来抽水的。
主要是给矿洞里抽水,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,他只是做了些密封等改良。
密封的话选用橡胶就行,而这个时候的东南亚还没有橡胶树,还在南美的巴西丛林中。
不过有个地方能弄到橡胶,那就是新疆天山脚下,那里有天然的橡胶草。
只是含胶量并不高,且延展性与耐高温都不如树橡胶,不过那都不是事硫化一下就好了。
现在的西域,是由叶尔羌汗国掌控着。好在,河西走廊还牢牢的控制在明廷手中。
即武威、张掖、酒泉三地,朝廷在这里设置了甘肃镇,乃九边重镇之一。
那里驻有重兵,时常与南下的漠北蒙古冲突,和硕特部正在进攻青海与西藏。
建奴灭掉之后,哈密卫就是崇祯的下个目标,之所以心心念念收回哈密。
并不是因为那里有热巴,而是那里有全亚洲最大的硝矿,做火药最主要的成份。
而且新疆还适合种棉花,硝化棉想想都让人激动,不过暂时还不能树敌太多。
先把威胁最大的建奴先解决掉,然后调兵进攻哈密,将之彻底掌控在手中。
无论是橡胶草还是硝矿,或者种棉花都必须收回来,还有汗血马也是从那边进来的。
至于蒸汽机,这玩意做出来放到船上,就是为收复台湾,与旧港宣卫司准备的。
哪怕有自己帮忙,蒸汽机这玩意没个十多二十年,不可能做到那么大的动力。
何况,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忙,不可能一直盯着蒸汽机,再说了自己也只是知道个大概。
只能靠新兴人才组建团队,自己再从旁给出指导意见,蒸汽机也许能早点做出来。
崇祯对金圣叹道:“这种往复做工的器械,作用远比你想象的大,它还能用在很多地方。”
“此去京师赶考,考试就用心好好考,不要再跟考官闹着玩了。”
“别等下,张人瑞的名字又不能用了,你都三十多岁的人啦,也老大不小了。”
金圣叹正经躬身拱手道:“谢过老爷,老爷教诲的是!晚生定当尽力而为,晚生告辞了!”
说罢,也不等崇祯同意,转身就蹬蹬的跑回了楼上,‘砰’的一声关上房门。
王承恩在一旁道:“爷,此人好生无礼!让李指挥使去教训他一顿,让他长长记性才好!”
崇祯轻笑着摇头道:“王伴伴,你这人好生小心眼!动不动就要教训人!”
“人家金圣叹,又不知晓你我身份,能躬身拱手就不错啦!你何必为一书生置气呢?”
王承恩赶紧起身道:“爷,您教训的是!是老奴多嘴了,老奴这就掌嘴!”
崇祯抬手道:“行啦,行啦!吃完没?没吃完坐下吃饭,吃完了就上楼去收拾下房间。”
王承恩应了声,起身去楼上收拾去了。赶了一天的路,皇爷想来是困了。
次日,崇祯下楼的时候,碰到正好出门的金圣叹。
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,崇祯好奇的叫住他,询问道:“金采,你昨晚没睡好吗?”
金圣叹蔫巴道:“一整晚,晚生都在想一件事,如何能封住水壶的气。”
崇祯笑笑道:“这事不急,你先学习一下考题先,别到时候落榜可就不好了。”
金圣叹自信满满的道:“这四书五经太简单了,晚生是不想去考。”
“真要认真应考的话,十多年前就拿状元了,朝廷不值得晚生出手拯救!”
崇祯疑惑道:“喔?那你怎么又突然想通了,这次恩科你又打算参考?”
金圣叹朝北边拱手道:“当今圣上,对百姓好呀!不然,老爷你以为晚生为什么要出山?”
“自然是为了帮助陛下,匡扶大明的江山社稷,将来造福万千百姓!”
崇祯故作不解问道:“你从哪里看出来,当今圣上对百姓好的?我咋没看出来呢?”
金圣叹用奇怪的眼神,盯着崇祯道:“你不会是鞑子细作吧?皇上取消三饷多大的功绩。”
“到你口中,怎么就看不出来了?为何贬低陛下,不说清楚晚生可就报官了。”
崇祯哑然失笑道:“好、好好!心思果然缜密,我也不是什么细作,你也无需去打听。”
“自然你会知道的,快去备考吧!烧水壶的事可以先放放,那玩意短时间搞不出来。”
说完,也不理会金圣叹,到了驿站门口接过马,跨上战马打马冲了出去。
站在楼上的金圣叹,看着一众人骑马冲了出去,心中有了几分疑惑。
看这些人所骑的马,并不是普通的马匹,相较于驿站的马,品相可好了太多了。
这些人是往北走的,难道他们也是进京?在京师当官的老爷,还是某位统兵的将军?
见人走远后,金圣叹本身就很洒脱,不再纠结这些小事,又跑去驿站厨房了。
为此,还跟库子闹了起来,只不过他现在是举人,可以算是准官员了。
这里驿丞属于驿站一把手,都只是个不入流的,也就是连九品都没有。
举人是可以被选拔为推官的,最低也是个从六品,库子也没做错什么。
后厨历来就是重地,一般人不让进很正常,最终,经驿丞批准才得已进去。
崇祯并不知道驿站的事,一路上疾驰向北少有休息,再不回去怕是要被喷了。
还是内阁带着言官一起喷,这都到十一月中旬了,明年春闱就是会试了。
接着过几天就要殿试,都在等着皇帝回去,安排殿试的考试题目。
一路疾驰,路上赶路花费九日时间,这已经算公文急递的速度了。
李若琏等人在承天门下了马,将马交给驻守在此的马夫,崇祯则骑着马进去的。
承天门前,文官下轿武官下马,这是宫廷最重要的礼仪。
承天门以内仅皇帝,能骑马或乘辇,辇又分马驾之辇和人抬之辇。
皇帝偶尔也会骑马,不过这种情况是极少数,一般到午门就停下了。
王承恩则一路小跑着跟随,边走崇祯边道:“去文渊阁,叫内阁过来议政。”
王承恩打眼往旁边看去,看到个正在扫落叶的小太监,王承恩走过去‘咳’了几声。
正埋头扫地的太监,抬头一看见是司礼监总管,低头道:“见过总管大人!”
王承恩点头道:“嗯,你去趟文渊阁传口谕,叫阁老们来东暖阁议政。”
崇祯回到东暖阁,宫女刚为其更完衣,门口传来太监的声音:“内阁五人,奉旨觐见!”
王承恩看了眼崇祯,后者点头表示可以,随即对着门处道:“宣内阁众臣,觐见!”
五人进来后施了大礼,崇祯抬手道:“众爱卿,平身!”
又转头对王承恩道:“王伴伴,为诸位爱卿看座。上几杯热茶来,天气挺冷的。”
五人又躬身施礼同声道:“微臣,谢陛下圣恩!”
崇祯手指轻敲着御案,问道:“朕,此去河南两月有余,朝中发生了何事吗?”
杨嗣昌作为首辅,此刻自然是他先说话,起身施礼道:“陛下,朝中一切安好!”
崇祯抬头看着几人,笑问道:“你们几位阁老,没吵架吧?”
五人对视一眼,异口同声道:“陛下,绝无此事!朝中一切如常,科道言官颇有微词。”
崇祯摆手道:“诶,不管他们!没事就喜欢胡咧咧,屁大点事非搞得跟天塌一般!”
内阁五人只是低头憋笑,他们太清楚眼前这位爷了,没事就喜欢往宫外跑。
关键,陛下每次出去收获都颇丰,这里面最有感触的,当属次辅程国祥了。
见众人不说话,程国祥起身拱手问道:“陛下,您此次出宫,找到赚银子的法子了吗?”
崇祯笑骂道:“程爱卿呀!你这成天盯着银子不好!要不,朕准你一个月假。”
“你出去游山玩水一番,这样对你病情恢复有好处,成天为银子操心旧病容易复发。”
程国祥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道:“陛下,别介呀!老臣病早好了,朝廷缺银子呀!”
“这次去河南赈灾,您又拦截了北上的税银跟税粮,太仓存银眼见都快见底了!”
崇祯用怀疑的眼神,盯着程国祥问道:“你这话,朕是一点都不相信,何叫存银见底?”
程国祥叫屈道:“陛下,此事杨首辅知晓,刚往辽东拨款了两百万两。”
“宣府大同的军饷,与抚恤还未拨付,托克托互市送来的牛、马,也结了数十万两现银。”
杨嗣昌也附和道:“陛下,程阁老所说皆为真,这些老臣可以证明,太仓确实快空了。”
程国祥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了,估计钱庄的事他早已知晓,只是不太确定属于谁。
不过,不管钱庄属于谁的。有枣没枣,先打两杆子看看,这才是程国祥的性格。
现在的钱庄,崇祯还不打算交出去,不然腐败很快就来了。
如今内帑也不缺银子,大手一挥道:“宣大两镇的军饷与抚恤,总差额是多少?”
“你们做个表格出来,朕看后从内帑拨付一部分,没事先散了吧!”
吩咐李若琏去找驿丞,要个炉子跟水壶来,当打现场烧给金采看。
崇祯老早就想搞蒸汽机了,但这玩意是个大工程,光靠他一个人手搓的话。
这辈子恐怕都搓不出来,还得培养一批喜欢创新的人,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行。
自己再从旁指导,做个简易的蒸汽机问题不大,主要密封的问题不太好解决。
至于船用的大型蒸汽机,可能会需要十几年的时间,首要是先搞出一台样机。
后续革新就会快很多,至于用哪些人来搞科研,崇祯连人都想好了。
宋应星、金圣叹这类,善于接受新事物之人,是最好不过的人选了。
很快,一个炉子被库子抬了上来,上面的铜水壶正冒着热气,壶口还有个小铜片盖着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水很快便被烧开了,壶口传来了阵阵如同口哨的声响。
库子打算倒了这壶水,崇祯挥手让其退了下去,金圣叹看着水壶冒着热气的口。
当水壶里的水开了后,壶盖突然被顶起来了一点,然后又因为重力砸了下去。
铜盖传出清脆的回响,金圣叹看后皱眉思索着,但这玩意他真是第一次见。
不一会,壶盖又被顶了起来,随着水壶中的蒸汽越来越多。
壶口的响声更尖锐了,壶盖频频被顶了起来,有商人唤道:“水烧开了,还不提走?”
李若琏转过头手握刀柄,目光阴狠的盯着刚才那人,那商人被盯得脊背发毛。
匆匆跑上二楼客房去了,金圣叹看了半晌也想不明白,这壶盖被顶起来有啥用吗?
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崇祯,询问道:“这壶盖顶起来,有什么作用吗?”
崇祯张开双手作环抱状道:“假如,有个超大号的水壶,里面的水烧开的话。”
“这顶壶盖的力气,是不是会变得很大?那这个力能收集起来用吗?”
金圣叹想到了水车,苏州府那边水网密集,水车更是多如牛毛。
当地百姓,多会采用水车用来拉磨,被他们那的人称为水磨,只需改变力的方向就行。
经崇祯一点拨,金圣叹指着水壶惊喜道:“这、这、这……,这能用来推磨!”
“这可太神奇了,等考完试回家后,我要做个超大号的水壶试试。”
崇祯一拍额头,好家伙!你就想到个推磨了呀!
你就不能有点出息,想到推车、推船之类的,看来还是要好好指导一番才行。
想到此处崇祯引导道:“若是给磨盘装上密集的棍子,再竖着放一个同样的磨盘。”
“棍子正好卡上,推动磨盘转动之时,推磨的这个力会变成什么样?”
金圣叹不停的挠着脑袋,显然他想到了些什么,但是一时间好像不能完全消化。
改明回京后,让匠人给他做个小木船,装个后世的船浆送给他。
兴许,凭借一些实物的观察,能让他更好的设想到什么。
突然!金圣叹惊叫道:“我知道啦!还能用来抽水,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。”
“没错!这个可以做一个试试,等考完试了定要试试,真做成了就能造福乡亲父老了。”
崇祯很是意外,没想到他还真能想到,蒸汽机最早就是用来抽水的。
主要是给矿洞里抽水,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,他只是做了些密封等改良。
密封的话选用橡胶就行,而这个时候的东南亚还没有橡胶树,还在南美的巴西丛林中。
不过有个地方能弄到橡胶,那就是新疆天山脚下,那里有天然的橡胶草。
只是含胶量并不高,且延展性与耐高温都不如树橡胶,不过那都不是事硫化一下就好了。
现在的西域,是由叶尔羌汗国掌控着。好在,河西走廊还牢牢的控制在明廷手中。
即武威、张掖、酒泉三地,朝廷在这里设置了甘肃镇,乃九边重镇之一。
那里驻有重兵,时常与南下的漠北蒙古冲突,和硕特部正在进攻青海与西藏。
建奴灭掉之后,哈密卫就是崇祯的下个目标,之所以心心念念收回哈密。
并不是因为那里有热巴,而是那里有全亚洲最大的硝矿,做火药最主要的成份。
而且新疆还适合种棉花,硝化棉想想都让人激动,不过暂时还不能树敌太多。
先把威胁最大的建奴先解决掉,然后调兵进攻哈密,将之彻底掌控在手中。
无论是橡胶草还是硝矿,或者种棉花都必须收回来,还有汗血马也是从那边进来的。
至于蒸汽机,这玩意做出来放到船上,就是为收复台湾,与旧港宣卫司准备的。
哪怕有自己帮忙,蒸汽机这玩意没个十多二十年,不可能做到那么大的动力。
何况,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忙,不可能一直盯着蒸汽机,再说了自己也只是知道个大概。
只能靠新兴人才组建团队,自己再从旁给出指导意见,蒸汽机也许能早点做出来。
崇祯对金圣叹道:“这种往复做工的器械,作用远比你想象的大,它还能用在很多地方。”
“此去京师赶考,考试就用心好好考,不要再跟考官闹着玩了。”
“别等下,张人瑞的名字又不能用了,你都三十多岁的人啦,也老大不小了。”
金圣叹正经躬身拱手道:“谢过老爷,老爷教诲的是!晚生定当尽力而为,晚生告辞了!”
说罢,也不等崇祯同意,转身就蹬蹬的跑回了楼上,‘砰’的一声关上房门。
王承恩在一旁道:“爷,此人好生无礼!让李指挥使去教训他一顿,让他长长记性才好!”
崇祯轻笑着摇头道:“王伴伴,你这人好生小心眼!动不动就要教训人!”
“人家金圣叹,又不知晓你我身份,能躬身拱手就不错啦!你何必为一书生置气呢?”
王承恩赶紧起身道:“爷,您教训的是!是老奴多嘴了,老奴这就掌嘴!”
崇祯抬手道:“行啦,行啦!吃完没?没吃完坐下吃饭,吃完了就上楼去收拾下房间。”
王承恩应了声,起身去楼上收拾去了。赶了一天的路,皇爷想来是困了。
次日,崇祯下楼的时候,碰到正好出门的金圣叹。
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,崇祯好奇的叫住他,询问道:“金采,你昨晚没睡好吗?”
金圣叹蔫巴道:“一整晚,晚生都在想一件事,如何能封住水壶的气。”
崇祯笑笑道:“这事不急,你先学习一下考题先,别到时候落榜可就不好了。”
金圣叹自信满满的道:“这四书五经太简单了,晚生是不想去考。”
“真要认真应考的话,十多年前就拿状元了,朝廷不值得晚生出手拯救!”
崇祯疑惑道:“喔?那你怎么又突然想通了,这次恩科你又打算参考?”
金圣叹朝北边拱手道:“当今圣上,对百姓好呀!不然,老爷你以为晚生为什么要出山?”
“自然是为了帮助陛下,匡扶大明的江山社稷,将来造福万千百姓!”
崇祯故作不解问道:“你从哪里看出来,当今圣上对百姓好的?我咋没看出来呢?”
金圣叹用奇怪的眼神,盯着崇祯道:“你不会是鞑子细作吧?皇上取消三饷多大的功绩。”
“到你口中,怎么就看不出来了?为何贬低陛下,不说清楚晚生可就报官了。”
崇祯哑然失笑道:“好、好好!心思果然缜密,我也不是什么细作,你也无需去打听。”
“自然你会知道的,快去备考吧!烧水壶的事可以先放放,那玩意短时间搞不出来。”
说完,也不理会金圣叹,到了驿站门口接过马,跨上战马打马冲了出去。
站在楼上的金圣叹,看着一众人骑马冲了出去,心中有了几分疑惑。
看这些人所骑的马,并不是普通的马匹,相较于驿站的马,品相可好了太多了。
这些人是往北走的,难道他们也是进京?在京师当官的老爷,还是某位统兵的将军?
见人走远后,金圣叹本身就很洒脱,不再纠结这些小事,又跑去驿站厨房了。
为此,还跟库子闹了起来,只不过他现在是举人,可以算是准官员了。
这里驿丞属于驿站一把手,都只是个不入流的,也就是连九品都没有。
举人是可以被选拔为推官的,最低也是个从六品,库子也没做错什么。
后厨历来就是重地,一般人不让进很正常,最终,经驿丞批准才得已进去。
崇祯并不知道驿站的事,一路上疾驰向北少有休息,再不回去怕是要被喷了。
还是内阁带着言官一起喷,这都到十一月中旬了,明年春闱就是会试了。
接着过几天就要殿试,都在等着皇帝回去,安排殿试的考试题目。
一路疾驰,路上赶路花费九日时间,这已经算公文急递的速度了。
李若琏等人在承天门下了马,将马交给驻守在此的马夫,崇祯则骑着马进去的。
承天门前,文官下轿武官下马,这是宫廷最重要的礼仪。
承天门以内仅皇帝,能骑马或乘辇,辇又分马驾之辇和人抬之辇。
皇帝偶尔也会骑马,不过这种情况是极少数,一般到午门就停下了。
王承恩则一路小跑着跟随,边走崇祯边道:“去文渊阁,叫内阁过来议政。”
王承恩打眼往旁边看去,看到个正在扫落叶的小太监,王承恩走过去‘咳’了几声。
正埋头扫地的太监,抬头一看见是司礼监总管,低头道:“见过总管大人!”
王承恩点头道:“嗯,你去趟文渊阁传口谕,叫阁老们来东暖阁议政。”
崇祯回到东暖阁,宫女刚为其更完衣,门口传来太监的声音:“内阁五人,奉旨觐见!”
王承恩看了眼崇祯,后者点头表示可以,随即对着门处道:“宣内阁众臣,觐见!”
五人进来后施了大礼,崇祯抬手道:“众爱卿,平身!”
又转头对王承恩道:“王伴伴,为诸位爱卿看座。上几杯热茶来,天气挺冷的。”
五人又躬身施礼同声道:“微臣,谢陛下圣恩!”
崇祯手指轻敲着御案,问道:“朕,此去河南两月有余,朝中发生了何事吗?”
杨嗣昌作为首辅,此刻自然是他先说话,起身施礼道:“陛下,朝中一切安好!”
崇祯抬头看着几人,笑问道:“你们几位阁老,没吵架吧?”
五人对视一眼,异口同声道:“陛下,绝无此事!朝中一切如常,科道言官颇有微词。”
崇祯摆手道:“诶,不管他们!没事就喜欢胡咧咧,屁大点事非搞得跟天塌一般!”
内阁五人只是低头憋笑,他们太清楚眼前这位爷了,没事就喜欢往宫外跑。
关键,陛下每次出去收获都颇丰,这里面最有感触的,当属次辅程国祥了。
见众人不说话,程国祥起身拱手问道:“陛下,您此次出宫,找到赚银子的法子了吗?”
崇祯笑骂道:“程爱卿呀!你这成天盯着银子不好!要不,朕准你一个月假。”
“你出去游山玩水一番,这样对你病情恢复有好处,成天为银子操心旧病容易复发。”
程国祥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道:“陛下,别介呀!老臣病早好了,朝廷缺银子呀!”
“这次去河南赈灾,您又拦截了北上的税银跟税粮,太仓存银眼见都快见底了!”
崇祯用怀疑的眼神,盯着程国祥问道:“你这话,朕是一点都不相信,何叫存银见底?”
程国祥叫屈道:“陛下,此事杨首辅知晓,刚往辽东拨款了两百万两。”
“宣府大同的军饷,与抚恤还未拨付,托克托互市送来的牛、马,也结了数十万两现银。”
杨嗣昌也附和道:“陛下,程阁老所说皆为真,这些老臣可以证明,太仓确实快空了。”
程国祥不知从何处得到消息了,估计钱庄的事他早已知晓,只是不太确定属于谁。
不过,不管钱庄属于谁的。有枣没枣,先打两杆子看看,这才是程国祥的性格。
现在的钱庄,崇祯还不打算交出去,不然腐败很快就来了。
如今内帑也不缺银子,大手一挥道:“宣大两镇的军饷与抚恤,总差额是多少?”
“你们做个表格出来,朕看后从内帑拨付一部分,没事先散了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