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浩站在远斋古玩店门口,风从巷子深处吹出来,带着一股陈年木料和旧纸的气味。沈墨已经上了警车,老陈坐在后座,双手搭在膝盖上,神情如常。丁浩没动,目光落在门框右侧那道浅浅的刮痕上——昨晚老陈进门时,布包蹭过的痕迹。
他转身,走向电瓶车。
回到警局,沈墨直接去了监控室。丁浩在接待区坐下,手指无意识地按了按衣领里的玉片,凉的。他闭了会眼,脑子里还是老苏魂魄贴在笔架上的样子,手一直搭在013号槽上,没松开过。
半小时后,沈墨出来,手里夹着打印纸。
“后门巷子的探头拍到人影,八点五十五分进出。”他坐下,把纸推过来,“身形轮廓和老陈一致,但脸看不清。”
丁浩点头,“他没说实话。”
“茶馆老板作证,昨晚没见他去喝茶。”沈墨声音压低,“他说老陈每周三必去,雷打不动。可昨天不是周三。”
“那他说走错了巷子?”
“对。可那边没茶馆。”
丁浩盯着那张模糊的人影照片,忽然问:“他店里有没有墨汁?”
“什么?”
“一得阁的墨汁,老式瓶装。”
沈墨皱眉,“没注意。怎么了?”
“老苏魂魄一直敲笔架第三层。”丁浩站起身,“我们回去看看。”
沈墨没问理由。两人骑车返回文渊斋。
铺子门开着,警戒线还挂在门框上。丁浩径直走到笔架前,抬头看第三层。一瓶未开封的一得阁墨汁摆在角落,瓶身干净,标签完整。
他伸手取下。
沈墨站在旁边,“这有什么问题?”
丁浩没答。他翻转瓶底,标签边缘有轻微翘起。他用指甲轻轻一揭,底下露出一行手写字:
**十三号,寅时取**
字迹干涩,墨色发灰,笔锋短促,和宣纸上那些潦草字一模一样。
“和‘十三、寅、墨’对上了。”丁浩把瓶子递给沈墨,“这不是生产日期,是交接时间。”
沈墨盯着那行字,“老苏写的?”
“他怕记不住,也不敢写在纸上。”丁浩把瓶子放回原位,“写在墨汁瓶底,别人不会翻看。可他还是怕忘,所以魂魄一直敲这里——提醒我。”
沈墨沉默片刻,“陈志远怎么说?”
“他说昨晚在家整理藏品,没人能证明。”丁浩看向八仙桌,“他需要一个不在场证明,但他没提供。”
“我去调他手机信号。”沈墨掏出对讲机。
丁浩没动。他闭上眼,玉片开始发烫。老苏魂魄出现在笔架旁,手依旧敲着第三层,节奏急促,像是在倒数。
“他急。”丁浩睁眼,“不是怕我们找不到线索,是怕时间到了,东西被人拿走。”
“什么东西?”
“他不知道。”丁浩摇头,“他只记得时间,记得取墨,记得编号。别的,他来不及查。”
沈墨对讲机响了。他听完,挂断,“技术组回了。陈志远手机基站记录显示,昨晚九点零三分,信号出现在文渊斋东巷口,持续十二分钟。”
“和他进店时间吻合。”
“但他坚称在家。”沈墨冷笑,“家里没监控,邻居作息早,没人看见他出门。他算准了这点。”
丁浩走到八仙桌前,翻开客户登记簿。老陈的名字在上周三那一栏,备注“加急取笔”,没有电话,没有地址。
他往前翻。
三个月内,陈志远每次来都写“周三修笔”,从没提过“十三号”。账本里全是数字编号,没有一个用天干地支记录的条目。
“他不这么记事。”丁浩合上本子,“‘十三号’不是他的习惯。”
“所以是交接暗号。”沈墨靠在桌边,“他以为老苏只是修笔,没想到老苏发现了异常,连夜赶工,想拆开看。老苏一动笔,他就慌了,晚上赶来抢。”
“可老苏没交出真笔。”丁浩说,“所以他推了他,撞到桌角。”
“脑溢血是结果,不是原因。”沈墨声音冷下来,“他是被逼死的。”
丁浩没接话。他走到墙边,抬头看挂钟。钟停在九点零五分,和远斋古玩店那台一样。
他伸手拧开后盖。
铁丝绕了三圈,死结。
“他在记时间。”丁浩低声说,“他想告诉我们,来的人晚了五分钟。”
沈墨盯着钟,“老陈原计划八点五十五到?”
“对。他以为老苏还在修,能顺利拿回笔。”丁浩把后盖装回去,“可老苏提前修好了,等他来。他一进门,发现老苏知道笔不对,立刻动手。”
“所以拖痕在门口。”沈墨回忆现场,“老苏是被推着后退,撞上桌角,倒地。”
丁浩点头,“他倒下前,抓了桌上的宣纸,想写字。可血已经涌上来,手抖,写不成句。只能反复写‘十三’‘寅’‘墨’。”
“可他还是写了。”沈墨说,“他知道会有人来看。”
丁浩看向笔架。老苏魂魄还在,手搭在空槽上,没动。
“他等的不光是警察。”丁浩说,“也在等能看懂他留的东西的人。”
沈墨没说话。他掏出手机,拨通技术组。
“查陈志远近三个月的客户记录,重点看有没有‘十三’相关的编号或交易。”他顿了顿,“还有,查他手机里有没有定时提醒,关键词是‘寅时’‘取墨’。”
电话挂了。
丁浩站在八仙桌前,目光落在宣纸上。那几个字还在,墨迹边缘微微翘起,像干涸的河床。
他忽然蹲下,伸手摸桌底。
血迹已经清理,但地板接缝处有一点暗红残留。他指尖蹭了下,抹在鼻尖闻——铁锈味混着一点松烟墨的气息。
“他倒下时,头朝这个方向。”丁浩抬头,“右手撑地,左手够桌沿。”
沈墨蹲下,“你想找什么?”
“他想拿什么。”丁浩伸手探进桌底夹层,摸到一点硬物。
他掏出来。
是一小片纸,指甲盖大小,边缘焦黑,像是被火燎过。
纸上有个“墨”字,下半部分烧没了。
“他想烧掉什么?”沈墨问。
“不是烧掉。”丁浩盯着那片纸,“是毁掉。可没烧完。”
“为什么毁?”
“怕被人拿走。”丁浩站起身,“他知道那支笔里有东西,可他不知道是什么。他怕惹祸,想毁了证据。可他又不甘心,所以留了别的线索——宣纸、墨汁瓶、钟。”
“三重保险。”沈墨低声说。
丁浩点头,“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,但还想留下点什么。”
沈墨盯着那片焦纸,“陈志远以为他成功了,以为老苏什么都没留下。可老苏留了。”
“所以他不怕死。”丁浩说,“他怕没人看见。”
沈墨站直,把对讲机别回腰间,“走,回局里。”
丁浩最后看了眼笔架。老苏魂魄缓缓转头,看了他一眼,手终于从空槽上移开,轻轻落在那瓶墨汁上。
风从门口吹进来,纸屑在地面上滚了一圈。
丁浩转身出门。
警车启动,驶离老街。
沈墨在副驾翻看记录,“陈志远一口咬定‘十三号’是他藏品编号,说‘寅时’是晨练习惯。”
“他练的是什么?”丁浩问。
“太极。”沈墨冷笑,“每天寅时在后院打一套,持续十年。”
“有证人吗?”
“家人作证。”
“家人?”丁浩皱眉,“他住哪儿?”
“东街七号,独门小院,和店铺连着。”
“后门通巷子。”
“对。”
丁浩靠在椅背上,“他可以早上打太极,晚上出门杀人。只要没人查他手机信号。”
“现在查了。”沈墨说,“九点零三分,信号在文渊斋附近。他没法解释。”
丁浩没再说话。他摸了摸衣领里的玉片,已经凉了。
回到警局,技术组刚发来新消息。
沈墨看完,抬头,“陈志远手机里没有‘寅时’‘取墨’的提醒,但有个加密文件夹,名称是‘藏品目录’。”
“打开没?”
“没权限。但系统日志显示,昨晚九点十八分,他远程删除了一个文件,类型是图片。”
“什么时候删的?”
“被抓前二十分钟。”
沈墨盯着丁浩,“他在销毁证据。”
丁浩点头,“他知道我们查到了墨汁瓶。”
“可他不知道我们还没发现那行字。”
“所以他以为只要否认,就能蒙混过去。”丁浩说,“他以为老苏什么都没留下。”
沈墨站起身,“审讯安排在十点。”
丁浩没动。
他知道老苏魂魄还在等。
等那支笔回来。
等那个名字被说出口。
他抬头,看了眼墙上的钟。
十点零七分。
审讯室的门还关着。
他转身,走向电瓶车。
回到警局,沈墨直接去了监控室。丁浩在接待区坐下,手指无意识地按了按衣领里的玉片,凉的。他闭了会眼,脑子里还是老苏魂魄贴在笔架上的样子,手一直搭在013号槽上,没松开过。
半小时后,沈墨出来,手里夹着打印纸。
“后门巷子的探头拍到人影,八点五十五分进出。”他坐下,把纸推过来,“身形轮廓和老陈一致,但脸看不清。”
丁浩点头,“他没说实话。”
“茶馆老板作证,昨晚没见他去喝茶。”沈墨声音压低,“他说老陈每周三必去,雷打不动。可昨天不是周三。”
“那他说走错了巷子?”
“对。可那边没茶馆。”
丁浩盯着那张模糊的人影照片,忽然问:“他店里有没有墨汁?”
“什么?”
“一得阁的墨汁,老式瓶装。”
沈墨皱眉,“没注意。怎么了?”
“老苏魂魄一直敲笔架第三层。”丁浩站起身,“我们回去看看。”
沈墨没问理由。两人骑车返回文渊斋。
铺子门开着,警戒线还挂在门框上。丁浩径直走到笔架前,抬头看第三层。一瓶未开封的一得阁墨汁摆在角落,瓶身干净,标签完整。
他伸手取下。
沈墨站在旁边,“这有什么问题?”
丁浩没答。他翻转瓶底,标签边缘有轻微翘起。他用指甲轻轻一揭,底下露出一行手写字:
**十三号,寅时取**
字迹干涩,墨色发灰,笔锋短促,和宣纸上那些潦草字一模一样。
“和‘十三、寅、墨’对上了。”丁浩把瓶子递给沈墨,“这不是生产日期,是交接时间。”
沈墨盯着那行字,“老苏写的?”
“他怕记不住,也不敢写在纸上。”丁浩把瓶子放回原位,“写在墨汁瓶底,别人不会翻看。可他还是怕忘,所以魂魄一直敲这里——提醒我。”
沈墨沉默片刻,“陈志远怎么说?”
“他说昨晚在家整理藏品,没人能证明。”丁浩看向八仙桌,“他需要一个不在场证明,但他没提供。”
“我去调他手机信号。”沈墨掏出对讲机。
丁浩没动。他闭上眼,玉片开始发烫。老苏魂魄出现在笔架旁,手依旧敲着第三层,节奏急促,像是在倒数。
“他急。”丁浩睁眼,“不是怕我们找不到线索,是怕时间到了,东西被人拿走。”
“什么东西?”
“他不知道。”丁浩摇头,“他只记得时间,记得取墨,记得编号。别的,他来不及查。”
沈墨对讲机响了。他听完,挂断,“技术组回了。陈志远手机基站记录显示,昨晚九点零三分,信号出现在文渊斋东巷口,持续十二分钟。”
“和他进店时间吻合。”
“但他坚称在家。”沈墨冷笑,“家里没监控,邻居作息早,没人看见他出门。他算准了这点。”
丁浩走到八仙桌前,翻开客户登记簿。老陈的名字在上周三那一栏,备注“加急取笔”,没有电话,没有地址。
他往前翻。
三个月内,陈志远每次来都写“周三修笔”,从没提过“十三号”。账本里全是数字编号,没有一个用天干地支记录的条目。
“他不这么记事。”丁浩合上本子,“‘十三号’不是他的习惯。”
“所以是交接暗号。”沈墨靠在桌边,“他以为老苏只是修笔,没想到老苏发现了异常,连夜赶工,想拆开看。老苏一动笔,他就慌了,晚上赶来抢。”
“可老苏没交出真笔。”丁浩说,“所以他推了他,撞到桌角。”
“脑溢血是结果,不是原因。”沈墨声音冷下来,“他是被逼死的。”
丁浩没接话。他走到墙边,抬头看挂钟。钟停在九点零五分,和远斋古玩店那台一样。
他伸手拧开后盖。
铁丝绕了三圈,死结。
“他在记时间。”丁浩低声说,“他想告诉我们,来的人晚了五分钟。”
沈墨盯着钟,“老陈原计划八点五十五到?”
“对。他以为老苏还在修,能顺利拿回笔。”丁浩把后盖装回去,“可老苏提前修好了,等他来。他一进门,发现老苏知道笔不对,立刻动手。”
“所以拖痕在门口。”沈墨回忆现场,“老苏是被推着后退,撞上桌角,倒地。”
丁浩点头,“他倒下前,抓了桌上的宣纸,想写字。可血已经涌上来,手抖,写不成句。只能反复写‘十三’‘寅’‘墨’。”
“可他还是写了。”沈墨说,“他知道会有人来看。”
丁浩看向笔架。老苏魂魄还在,手搭在空槽上,没动。
“他等的不光是警察。”丁浩说,“也在等能看懂他留的东西的人。”
沈墨没说话。他掏出手机,拨通技术组。
“查陈志远近三个月的客户记录,重点看有没有‘十三’相关的编号或交易。”他顿了顿,“还有,查他手机里有没有定时提醒,关键词是‘寅时’‘取墨’。”
电话挂了。
丁浩站在八仙桌前,目光落在宣纸上。那几个字还在,墨迹边缘微微翘起,像干涸的河床。
他忽然蹲下,伸手摸桌底。
血迹已经清理,但地板接缝处有一点暗红残留。他指尖蹭了下,抹在鼻尖闻——铁锈味混着一点松烟墨的气息。
“他倒下时,头朝这个方向。”丁浩抬头,“右手撑地,左手够桌沿。”
沈墨蹲下,“你想找什么?”
“他想拿什么。”丁浩伸手探进桌底夹层,摸到一点硬物。
他掏出来。
是一小片纸,指甲盖大小,边缘焦黑,像是被火燎过。
纸上有个“墨”字,下半部分烧没了。
“他想烧掉什么?”沈墨问。
“不是烧掉。”丁浩盯着那片纸,“是毁掉。可没烧完。”
“为什么毁?”
“怕被人拿走。”丁浩站起身,“他知道那支笔里有东西,可他不知道是什么。他怕惹祸,想毁了证据。可他又不甘心,所以留了别的线索——宣纸、墨汁瓶、钟。”
“三重保险。”沈墨低声说。
丁浩点头,“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,但还想留下点什么。”
沈墨盯着那片焦纸,“陈志远以为他成功了,以为老苏什么都没留下。可老苏留了。”
“所以他不怕死。”丁浩说,“他怕没人看见。”
沈墨站直,把对讲机别回腰间,“走,回局里。”
丁浩最后看了眼笔架。老苏魂魄缓缓转头,看了他一眼,手终于从空槽上移开,轻轻落在那瓶墨汁上。
风从门口吹进来,纸屑在地面上滚了一圈。
丁浩转身出门。
警车启动,驶离老街。
沈墨在副驾翻看记录,“陈志远一口咬定‘十三号’是他藏品编号,说‘寅时’是晨练习惯。”
“他练的是什么?”丁浩问。
“太极。”沈墨冷笑,“每天寅时在后院打一套,持续十年。”
“有证人吗?”
“家人作证。”
“家人?”丁浩皱眉,“他住哪儿?”
“东街七号,独门小院,和店铺连着。”
“后门通巷子。”
“对。”
丁浩靠在椅背上,“他可以早上打太极,晚上出门杀人。只要没人查他手机信号。”
“现在查了。”沈墨说,“九点零三分,信号在文渊斋附近。他没法解释。”
丁浩没再说话。他摸了摸衣领里的玉片,已经凉了。
回到警局,技术组刚发来新消息。
沈墨看完,抬头,“陈志远手机里没有‘寅时’‘取墨’的提醒,但有个加密文件夹,名称是‘藏品目录’。”
“打开没?”
“没权限。但系统日志显示,昨晚九点十八分,他远程删除了一个文件,类型是图片。”
“什么时候删的?”
“被抓前二十分钟。”
沈墨盯着丁浩,“他在销毁证据。”
丁浩点头,“他知道我们查到了墨汁瓶。”
“可他不知道我们还没发现那行字。”
“所以他以为只要否认,就能蒙混过去。”丁浩说,“他以为老苏什么都没留下。”
沈墨站起身,“审讯安排在十点。”
丁浩没动。
他知道老苏魂魄还在等。
等那支笔回来。
等那个名字被说出口。
他抬头,看了眼墙上的钟。
十点零七分。
审讯室的门还关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