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 陈县在望-《大秦:我的秦律能斩神》

  携着《告父老书》先行散发的余威,车队终于驶出了最后一段蜿蜒的丘陵地带。

  当车轮碾过最后一道缓坡,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,让连日来穿行于山林压抑氛围中的众人,都不由得精神一振。

  展现在眼前的,是一片广袤无垠、河流交织的肥沃平原。

  秋日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落,将大地染成一片温暖的金黄。

  与颍川的残破、山道的崎岖不同,这里的田畴阡陌纵横,虽也可见一些战火留下的细微伤疤,但整体透着一股沉淀了岁月的、属于鱼米之乡的富庶与生机。

  而在这片平原的中心,地平线的尽头,一座巍峨的巨城,如同沉睡的远古巨兽,静静地盘踞在那里。

  陈县!

  旧楚时期的要地,曾一度作为楚国都城,如今是大秦帝国陈郡的郡治。

  即便相隔尚有十数里,那高大雄伟的城墙轮廓已然清晰可见。

  墙体由巨大的青灰色条石垒砌而成,历经风雨侵蚀与战火洗礼,显得沧桑而坚固。

  城墙上箭楼、望台林立,依稀可见巡逻兵卒的身影。

  宽阔的护城河如同一条玉带,环绕着城池,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。

  整座城池的气势,远非阳翟可比,隐隐透着一股曾经作为一方政治文化中心的厚重与骄傲。

  “终于到了。” 章邯勒住战马,手搭凉棚,眯起眼睛,如同最老练的猎人审视着猎物,仔细打量着远处的城防。

  他的目光扫过城墙的高度、护城河的宽度、各个城门楼的布局以及周边可能用于屯兵或埋伏的地形,口中低语,带着军人的严谨:“城墙坚固,护城河宽阔,确是雄城。城西那片坡地视野开阔,利于设立前哨;城南临水,需注意防范敌军借助舟师偷袭……此城,易守难攻。”

  他的思维已经完全进入了军事接管和布防的状态,开始在心中默默推演着各种预案。

  墨荆则早已从马车里探出大半个身子,手里拿着一个单筒的“千里镜”,好奇地观察着陈县的细节。

  “哇,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关中差别好大啊!”她发出惊叹,“你们看那城墙雉堞的形状,还有远处那些高耸的屋顶,飞檐翘角,雕刻繁复,跟咸阳那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完全不一样!还有路上行人的服饰,颜色也更鲜艳一些……”

  她调整着焦距,像个发现了新玩具的孩子,不断报告着她的发现:“河边那些巨大的水车很有意思,结构似乎比北方的要复杂,利用了更多的齿轮传动……嗯?那边集市上摆的器具,好多都带着鸟兽图腾,是楚地的特色吗?还有那些祭祀用的台子……”

  对她而言,这座古老的城池仿佛一个巨大的、充满未知机关的宝库,激发着她无穷的研究欲望。

  张苍没有使用任何工具,他只是静静地站着,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座在平原上巍然矗立的城池。

  阳光照在他平静的脸上,却照不透他眼底深处的波澜。

  陈县。

  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要冲,更是楚文化的心脏地带之一。

  屈原在此留下过足迹,楚庄王在此问过鼎,无数楚国贵族在此繁衍生息,积累了千年的传统、习俗、律法与信仰。

  这里的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,可能都浸透着与秦律格格不入的精神。

  他知道,那先行散发的《告父老书》,或许能暂时驱散一些流言的阴霾,但绝不可能轻易融化这千年寒冰。

  这座城池,以及它所代表的庞大而坚韧的文化体系,才是他此行真正的考场。

  在这里,他推行的每一条秦律,审理的每一个案件,任用的每一个官吏,都可能引发看不见的涟漪,乃至滔天巨浪。

  “章将军看到的,是城池的筋骨。” 张苍缓缓开口,声音平静,却带着千钧重量,“墨姑娘看到的,是风俗的表象。而我们真正要面对的,是这城池血脉中流淌了千年的‘魂’。征服一座城易,征服一片人心,难。”

  章邯闻言,收回了审视的目光,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。

  墨荆也放下了千里镜,脸上兴奋的神色稍敛,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。

  “走吧。” 张苍深吸一口气,仿佛要将这片土地的气息纳入胸中,“是骡子是马,总要拉出来遛遛。让我们去看看,陈县,究竟给我们准备了怎样的‘欢迎仪式’。”

  车队再次启动,向着那座雄城稳步前进。

  越是靠近,越是能感受到这座城池的庞大与历史的沉淀。

  官道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,牛车、挑夫、行人……他们看到这支打着黑龙旗、甲胄鲜明的军队,反应各异。

  有的慌忙避让到路边,低头垂目;有的则停下脚步,远远地、带着复杂难言的目光注视着他们,尤其是队伍中那辆显眼的特制马车;更有一些衣着体面、看似士绅模样的人,交头接耳,指指点点,眼神中充满了审视、疑虑,甚至是一丝隐晦的敌意。

  终于,车队抵达了陈县那高大宽阔的东门外。

  只见城门并未完全关闭,而是开启了一道足以通行车马的缝隙。

  城门之外,黑压压地聚集了数百人,泾渭分明地分成了几个群体。

  为首的是数十名身着秦帝国官服的官吏,簇拥着一位面色略显苍白、强作镇定的绯袍官员,想必便是陈郡郡守。

  他们按照品级肃立,努力维持着官方的体面,但眼神中的不安却难以完全掩饰。

  在官员队伍的侧后方,则是数量更多的一群士绅模样的人。

  他们衣着华贵,气度不凡,年纪普遍偏大,显然是陈郡本地的豪强与旧族代表。

  他们的表情则更为复杂,有的面无表情,有的眼神冷漠,有的带着毫不掩饰的忧虑,还有几人嘴角甚至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、带着审视意味的冷笑。

  流言的阴影,显然已经笼罩了他们。

  更外围,则是被郡兵勉强拦住的、更多的好奇百姓,他们伸长了脖子,窃窃私语,目光在官员、士绅和到来的车队之间来回逡巡,充满了对未知的忐忑与对即将到来变革的隐约期待。

  所有的目光,此刻都聚焦在了缓缓驶近的车队,聚焦在了马背上的章邯,以及正从马车中稳步走下的张苍和墨荆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