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县东门外,空气仿佛凝固。
黑龙旗在微风中轻轻拂动,旗面下,是数千道含义各异、却同样聚焦的目光。
阳光照射在秦军将士冰冷的甲胄上,反射出森然寒光,与对面那群衣着各异、心思复杂的迎接人群形成了无声的对峙。
短暂的寂静被打破。那位身着绯袍、面色略显苍白的陈郡郡守,深吸一口气,努力挤出一个符合仪制的笑容,率先越众而出,对着已然下马、站定的章邯,以及走上前来的张苍和墨荆,躬身行礼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:
“下官陈郡郡守景骏,携郡府僚属,恭迎章少府、张御史、安国夫人大驾!诸位天使一路辛苦,下官已在府衙备下薄酒,为诸位接风洗尘!”
他的礼节无可挑剔,话语也合乎规矩,但那微微闪烁的眼神和过于客套的语气,都透着一股疏离与谨慎。
他身后的那些郡县官员,也纷纷跟着躬身,动作整齐,却少了些发自内心的热忱,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。
章邯面无表情,只是微微颔首,算是回礼。
张苍则上前一步,虚扶一下,语气平和:“景郡守不必多礼,诸位同僚辛苦。”
就在这时,士绅人群中一阵轻微的骚动。
几位须发皆白、穿着古朴深衣、手持鸠杖的老者,在几名中年士人的搀扶下,缓缓走了出来。
他们显然是本地德高望重的父老代表,其中为首的一位老翁,年岁极高,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,但眼神却并不浑浊,反而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通透与审慎。
他在距离张苍数步远的地方停下,并未像官员那样行大礼,只是微微拱手,声音苍老却清晰,带着浓重的楚地口音:
“老朽等人,代表陈县些许乡邻,见过御史大人,章将军,安国夫人。”
他的目光落在张苍身上,浑浊却锐利的眼睛仔细打量着这位年轻得过分、却已名动东方的御史,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,却又暗藏机锋:
“御史大人年少有为,于颍川推行新政,安定地方,老朽等僻处陈县,亦有所耳闻,深感钦佩。”
他先是客套了一句,随即话锋微妙一转,声音压低了些,却足以让附近的人都听清,带着明显的试探与忧虑,“只是……近日坊间颇有些流言蜚语,传得沸沸扬扬,扰得阖城上下,人心不安啊……”
他顿了顿,似乎在斟酌措辞,最终还是说了出来,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颤抖:“皆言……言御史大人此行,携雷霆之威,欲在陈县行……行那清算之事,凡与我旧楚稍有牵连之族,皆难幸免。老朽痴活多年,深知人言可畏,然空穴来风,未必无因。不知……不知御史大人对此,有何示下?也好让我等惶惶之心,得以稍安?”
这话问得极其刁钻!看似请教,实则是将了张苍一军,逼他在大庭广众之下,对那恶毒的流言做出明确回应。
若回应稍有不慎,或显心虚,或露霸道,都正好坐实了流言,必将彻底失去陈县士绅民心。
刹那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住了张苍。
景骏郡守屏住了呼吸,士绅们眼神闪烁,百姓们伸长了脖子,连章邯都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,墨荆更是皱起了眉头,担心地看向张苍。
然而,张苍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或慌乱的神色。
他不仅没有因这近乎质问的话语而动怒,反而上前两步,主动伸出双手,稳稳扶住了那位看似颤巍巍、实则句句藏锋的老翁的手臂,阻止了他欲要再次行礼的动作。
这个细微的举动,让老翁眼中闪过一丝意外。
紧接着,张苍抬起头,目光扫过眼前的一众父老,扫过那些神色复杂的士绅,更扫向更外围那些面带忧惧的普通百姓,他的声音不再局限于小范围,而是刻意提高了音量,清朗、沉稳,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与坚定的力量,清晰地传遍了城门口这片区域:
“老丈,诸位父老,请起,切勿多礼!”
他先以行动和言语表达了尊重,随即直面核心问题,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,如同金铁交鸣:
“流言蜚语,止于智者,更畏于光明!今日,本官便于此,于陈县城下,于诸位父老乡亲面前,将话说明!”
他目光炯炯,仿佛有两簇火焰在燃烧:“有人言,秦律乃苛政猛虎!本官今日便言:此乃大谬!秦律之根本,非为苛虐,乃为秩序!乃为公正!”
“无秩序,则强梁横行,弱肉强食;无公正,则冤屈难申,善恶不分!秦律所求,正是以此‘秩序’之绳墨,规整天下,以此‘公正’之天平,衡量是非!使耕者有其田,行者有其路,商者通其货,讼者明其理!此,非苛政,乃庇佑万民之基石!”
他顿了顿,目光变得更加锐利,直刺人心:“更有人心怀叵测,妄言本官欲行清算,屠戮士绅!此等无稽之谈,实乃包藏祸心,意图离间朝廷与楚地百姓,阻挠王化,其心可诛!”
他的声音再次拔高,带着不容置疑的断然与本心:“本官张苍,今日立于这陈县城下,可昭告天地,明示众人:吾此行,所携之物,不过两件!”
他竖起一根手指:“其一,便是这卷《秦律》!它非是屠刀,而是准绳!凡我大秦子民,无论尔等祖籍是秦是楚,是齐是燕,但遵此法,其生命、财产、尊严,皆受此法庇护!合法之私产,绝无人可妄动分毫!此乃铁律!”
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,声音更加沉凝:“其二,便是一颗公心!依法行事,不徇私情;保护良善,不受欺凌;惩奸除恶,绝不姑息!在本官眼中,唯有守法之民与违法之徒,再无秦人楚人之分!凡愿遵纪守法,安居乐业者,皆为我大秦赤子,一视同仁!”
一番话语,如洪钟大吕,振聋发聩!没有回避,没有狡辩,而是以攻代守,堂堂正正地阐述了秦律的精神,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,更将散播流言者直接定性为“包藏祸心”,彻底划清了界限。
那慷慨激昂的声音,那坚定无比的眼神,那扶住老翁以示尊重的动作,共同构成了一股强大的、不容置疑的气场。
城门口一片寂静。
那为首的老翁怔怔地看着张苍,嘴唇嗫嚅了几下,最终,那略显佝偻的腰身,似乎微微挺直了一些,眼中的审视与疑虑,消散了大半,化为一种复杂的、带着些许震撼的沉默。
他身后的士绅人群中,那隐隐的骚动和敌意,也明显平息了下去。
许多人开始低声交换着眼神,目光中少了几分恐惧,多了几分思索与衡量。
景骏郡守暗暗松了口气,看向张苍的目光中,多了几分真正的敬畏。
张苍环视全场,知道这番话暂时压下了表面的波澜。
但他更清楚,真正的考验,在于能否将这城门口的宣言,真正落实到陈县的每一寸土地,每一个案件,每一次施政之中。
“景郡守,” 他转向郡守,语气恢复了平和,“请前方带路吧。”
“是,是!御史大人,章少府,安国夫人,请!” 景骏连忙侧身引路。
队伍再次启动,在无数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,缓缓通过那高大的城门,正式踏入了这座古老而充满挑战的城池。
城门内的光影骤然变化…
黑龙旗在微风中轻轻拂动,旗面下,是数千道含义各异、却同样聚焦的目光。
阳光照射在秦军将士冰冷的甲胄上,反射出森然寒光,与对面那群衣着各异、心思复杂的迎接人群形成了无声的对峙。
短暂的寂静被打破。那位身着绯袍、面色略显苍白的陈郡郡守,深吸一口气,努力挤出一个符合仪制的笑容,率先越众而出,对着已然下马、站定的章邯,以及走上前来的张苍和墨荆,躬身行礼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:
“下官陈郡郡守景骏,携郡府僚属,恭迎章少府、张御史、安国夫人大驾!诸位天使一路辛苦,下官已在府衙备下薄酒,为诸位接风洗尘!”
他的礼节无可挑剔,话语也合乎规矩,但那微微闪烁的眼神和过于客套的语气,都透着一股疏离与谨慎。
他身后的那些郡县官员,也纷纷跟着躬身,动作整齐,却少了些发自内心的热忱,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不得不做的任务。
章邯面无表情,只是微微颔首,算是回礼。
张苍则上前一步,虚扶一下,语气平和:“景郡守不必多礼,诸位同僚辛苦。”
就在这时,士绅人群中一阵轻微的骚动。
几位须发皆白、穿着古朴深衣、手持鸠杖的老者,在几名中年士人的搀扶下,缓缓走了出来。
他们显然是本地德高望重的父老代表,其中为首的一位老翁,年岁极高,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,但眼神却并不浑浊,反而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通透与审慎。
他在距离张苍数步远的地方停下,并未像官员那样行大礼,只是微微拱手,声音苍老却清晰,带着浓重的楚地口音:
“老朽等人,代表陈县些许乡邻,见过御史大人,章将军,安国夫人。”
他的目光落在张苍身上,浑浊却锐利的眼睛仔细打量着这位年轻得过分、却已名动东方的御史,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,却又暗藏机锋:
“御史大人年少有为,于颍川推行新政,安定地方,老朽等僻处陈县,亦有所耳闻,深感钦佩。”
他先是客套了一句,随即话锋微妙一转,声音压低了些,却足以让附近的人都听清,带着明显的试探与忧虑,“只是……近日坊间颇有些流言蜚语,传得沸沸扬扬,扰得阖城上下,人心不安啊……”
他顿了顿,似乎在斟酌措辞,最终还是说了出来,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颤抖:“皆言……言御史大人此行,携雷霆之威,欲在陈县行……行那清算之事,凡与我旧楚稍有牵连之族,皆难幸免。老朽痴活多年,深知人言可畏,然空穴来风,未必无因。不知……不知御史大人对此,有何示下?也好让我等惶惶之心,得以稍安?”
这话问得极其刁钻!看似请教,实则是将了张苍一军,逼他在大庭广众之下,对那恶毒的流言做出明确回应。
若回应稍有不慎,或显心虚,或露霸道,都正好坐实了流言,必将彻底失去陈县士绅民心。
刹那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住了张苍。
景骏郡守屏住了呼吸,士绅们眼神闪烁,百姓们伸长了脖子,连章邯都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,墨荆更是皱起了眉头,担心地看向张苍。
然而,张苍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或慌乱的神色。
他不仅没有因这近乎质问的话语而动怒,反而上前两步,主动伸出双手,稳稳扶住了那位看似颤巍巍、实则句句藏锋的老翁的手臂,阻止了他欲要再次行礼的动作。
这个细微的举动,让老翁眼中闪过一丝意外。
紧接着,张苍抬起头,目光扫过眼前的一众父老,扫过那些神色复杂的士绅,更扫向更外围那些面带忧惧的普通百姓,他的声音不再局限于小范围,而是刻意提高了音量,清朗、沉稳,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与坚定的力量,清晰地传遍了城门口这片区域:
“老丈,诸位父老,请起,切勿多礼!”
他先以行动和言语表达了尊重,随即直面核心问题,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,如同金铁交鸣:
“流言蜚语,止于智者,更畏于光明!今日,本官便于此,于陈县城下,于诸位父老乡亲面前,将话说明!”
他目光炯炯,仿佛有两簇火焰在燃烧:“有人言,秦律乃苛政猛虎!本官今日便言:此乃大谬!秦律之根本,非为苛虐,乃为秩序!乃为公正!”
“无秩序,则强梁横行,弱肉强食;无公正,则冤屈难申,善恶不分!秦律所求,正是以此‘秩序’之绳墨,规整天下,以此‘公正’之天平,衡量是非!使耕者有其田,行者有其路,商者通其货,讼者明其理!此,非苛政,乃庇佑万民之基石!”
他顿了顿,目光变得更加锐利,直刺人心:“更有人心怀叵测,妄言本官欲行清算,屠戮士绅!此等无稽之谈,实乃包藏祸心,意图离间朝廷与楚地百姓,阻挠王化,其心可诛!”
他的声音再次拔高,带着不容置疑的断然与本心:“本官张苍,今日立于这陈县城下,可昭告天地,明示众人:吾此行,所携之物,不过两件!”
他竖起一根手指:“其一,便是这卷《秦律》!它非是屠刀,而是准绳!凡我大秦子民,无论尔等祖籍是秦是楚,是齐是燕,但遵此法,其生命、财产、尊严,皆受此法庇护!合法之私产,绝无人可妄动分毫!此乃铁律!”
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,声音更加沉凝:“其二,便是一颗公心!依法行事,不徇私情;保护良善,不受欺凌;惩奸除恶,绝不姑息!在本官眼中,唯有守法之民与违法之徒,再无秦人楚人之分!凡愿遵纪守法,安居乐业者,皆为我大秦赤子,一视同仁!”
一番话语,如洪钟大吕,振聋发聩!没有回避,没有狡辩,而是以攻代守,堂堂正正地阐述了秦律的精神,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,更将散播流言者直接定性为“包藏祸心”,彻底划清了界限。
那慷慨激昂的声音,那坚定无比的眼神,那扶住老翁以示尊重的动作,共同构成了一股强大的、不容置疑的气场。
城门口一片寂静。
那为首的老翁怔怔地看着张苍,嘴唇嗫嚅了几下,最终,那略显佝偻的腰身,似乎微微挺直了一些,眼中的审视与疑虑,消散了大半,化为一种复杂的、带着些许震撼的沉默。
他身后的士绅人群中,那隐隐的骚动和敌意,也明显平息了下去。
许多人开始低声交换着眼神,目光中少了几分恐惧,多了几分思索与衡量。
景骏郡守暗暗松了口气,看向张苍的目光中,多了几分真正的敬畏。
张苍环视全场,知道这番话暂时压下了表面的波澜。
但他更清楚,真正的考验,在于能否将这城门口的宣言,真正落实到陈县的每一寸土地,每一个案件,每一次施政之中。
“景郡守,” 他转向郡守,语气恢复了平和,“请前方带路吧。”
“是,是!御史大人,章少府,安国夫人,请!” 景骏连忙侧身引路。
队伍再次启动,在无数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,缓缓通过那高大的城门,正式踏入了这座古老而充满挑战的城池。
城门内的光影骤然变化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