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县衙的“欢迎”-《大秦:我的秦律能斩神》

  晨曦再次洒落陈县,驱散了夜的寒意,却驱不散弥漫在城中那股无形的紧张。

  项羽被劫的阴影尚未散去,新任县令走马上任的消息,已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,在县衙内外激起层层涟漪。

  张苍换上了一身符合千石县令秩比的黑色官袍,虽无监军御史旌节那般显赫,却更显沉静肃穆。

  他在两名由章邯精心挑选、眼神锐利的亲兵护卫下,踏入了陈县县衙的大门。

  这县衙比颍川郡守府更显古旧,青石地板被岁月磨得光滑,梁柱上的漆色也有些斑驳,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卷宗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。

  然而,与这陈旧设施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衙内属官们那异常“热情”的迎接。

  以县丞昭孔为首,县尉、令史、狱掾、仓啬夫等一众大小官吏,约莫二三十人,早已按品阶肃立在大堂两侧。

  见到张苍进来,众人齐齐躬身行礼,动作整齐划一,声音洪亮:

  “恭迎张县令!”

  姿态无可挑剔,恭敬十足。

  但张苍的目光如平静的湖面般扫过众人,立刻捕捉到了那恭敬面具下的疏离与审视。

  许多低垂的眼帘下,目光闪烁,带着好奇、疑虑,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。

  他们都在打量着这位曾经权势熏天、如今却“跌落凡尘”的年轻上司。

  县丞昭孔约莫五十岁年纪,面皮白净,身材微胖,穿着一身浆洗得笔挺的官袍,脸上堆满了恰到好处的笑容,快步迎上前来。

  他是陈县本地人,昭氏在楚地也算小有名望的家族,在此地盘踞多年,根基深厚。

  “下官昭孔,携陈县县衙一众同僚,恭贺张县令履新!” 昭孔的声音温和而圆润,如同打磨光滑的玉石,“张县令年轻有为,名动朝野,如今能来我们这偏僻小县,实乃是陈县百姓之福,我等之幸啊!”

  他话语里的恭维如同糖浆,甜得发腻。

  张苍面色平静,微微颔首:“昭县丞过誉了。本官初来乍到,日后还需诸位同僚鼎力相助,共理县政。”

  “这是自然,这是自然!” 昭孔连连点头,笑容可掬,侧身引路,“县令大人请,您的位置已经安排妥当。这县衙虽然简陋,但一应物事,下官已命人重新打理过,定不让大人受了委屈。”

  他引着张苍走向大堂正中的主位,一边走,一边如同拉家常般继续说道:“说起来,陈县这地方,不比颍川。颍川临近三川,乃通衢大邑,法度森严。我们陈县呢,地处楚地旧疆,民风……呵呵,颇为不同,事务也就格外繁杂些。”

  他停下脚步,站在主位旁,转过身,脸上依旧带着笑,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意味深长,声音也压低了些,仿佛推心置腹:

  “张县令,您初来,可能有所不知。这陈县啊,看着不大,可水底下,盘根错节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各家各族,关系错综复杂;乡里乡俗,也多与秦律略有出入。前任几位县令,也都是干才,可有些事,急切不得,还需……循序渐进,徐徐图之,方是稳妥之道啊。”

  这番话,听起来是善意的提醒,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。

  但落在张苍耳中,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划界线,在暗示:这里不是你能随心所欲的地方,这里的规则很复杂,你得慢慢来,得按照我们习惯的节奏和方式来。

  周围的属官们虽然都低着头,但耳朵显然都竖着,屏息凝神地等待着这位新县令的反应。空气仿佛凝固了。

  张苍缓缓在主位上坐下,手指轻轻拂过光滑的案面,抬起眼,目光平静地看向昭孔,那眼神清澈而深邃,仿佛能洞穿一切伪装。

  他开口了,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堂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力量:

  “有劳昭县丞提醒。”

  他微微一顿,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,然后才继续说道:

  “本官行事,向来依法依律。秦律昭昭,如日月之行,自有其规,有其度。”

  他的目光扫过堂下每一位属官,与那些或躲闪、或试探的眼神短暂接触。

  “循序渐进,是法度;雷厉风行,亦是法度。何时该缓,何时该急,律法自有其精神,案情自有其轻重。”

  最后,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昭孔那张笑容微僵的脸上,一字一句,清晰地说道:

  “总之,离不开《秦律》二字。依法办事,依律断案,便是本官治理陈县的唯一准则。至于其他……”

  他轻轻抬手,拂了拂官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,语气淡然却带着千钧之重:

  “……不在考量之内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大堂内一片寂静。

  昭孔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了,像是戴上了一张僵硬的面具。

  他眼底闪过一丝惊愕与阴沉,但迅速被更深的笑容掩盖下去,只是那笑容,怎么看都有些勉强。

  “呵呵……县令大人所言极是,极是!依法办事,依律断案,正是我辈为吏之本分!” 他干笑两声,连忙拱手,“下官失言,大人莫怪。”

  其他属官们也纷纷附和,声音却比刚才少了几分底气,多了几分谨慎。

  这位新县令,似乎并不像他们预想中那样,会因为贬谪而消沉,或因年轻而容易被拿捏。

  他就像一块冰,冷静而坚硬,直接将所有试探和“规劝”都挡了回去,只留下“秦律”这面鲜明的旗帜。

  接下来的流程,便是在这种看似和谐、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进行。

  昭孔逐一介绍各位属官及其职责,张苍只是静静听着,偶尔问一两个关于具体事务的关键问题,直指核心,让负责的官吏不敢有丝毫怠慢。

  整个见面过程,张苍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,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,也没有因处境不佳而露怯。

  他就像一口深潭,表面平静,却无人能窥见其底。

  ……

  日头渐高,属官们各自散去,回到自己的廨署。

  昭孔陪着笑,将张苍送至后堂县令居住的院落,又是一番殷勤安排后,方才告辞离开。

  走出院落,昭孔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,变得阴沉如水。

 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紧闭的院门,眼神闪烁。

  “如何?” 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,是身材魁梧、面色冷硬的县尉。

  昭孔冷哼一声,捋了捋颌下的短须:“是个硬茬子,不像前面那几个那么好糊弄。一口一个秦律,滴水不漏。”

  县尉皱眉:“那他会不会……”

  “怕什么?” 昭孔打断他,眼中闪过一丝老辣,“他再硬,也只是个县令,还是个被陛下按在此地的县令。强龙不压地头蛇,陈县这潭水,深着呢!他既然要讲秦律,那我们就陪他讲!看看在这陈县,到底是竹简上的律法管用,还是我们手里的‘规矩’管用!”

  他压低声音:“去,告诉各家,都给我把尾巴收起来,近期安分点。另外……把‘那几份’卷宗,‘不经意’地放到他案头去。他不是要依法办事吗?我倒要看看,他敢不敢办,又能怎么办!”

  “明白!” 县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领命而去。

  昭孔独自站在廊下,望着县衙外熙攘的街道,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。

  “张苍……咱们,慢慢来。”

  而此刻,后堂院内。

  张苍屏退了左右,独自站在院中一棵老槐树下。

 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,在他沉静的官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  第一天的交锋,看似平淡,实则凶险。

  昭孔等人的态度,印证了李斯信中所言非虚,陈县的水,确实很深。

  但他心中并无畏惧,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。

  “盘根错节?循序渐进?” 他低声自语,摇了摇头。

  他抬起手,看着自己修长而有力的手指,仿佛能感受到那无形无质、却又真实存在的“法”的力量在其间流淌。

  “那就让我看看,是你们的根节硬,还是秦律的刀锋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