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7章 陈平的警示-《大秦:我的秦律能斩神》

  陈县,县衙书房。

  张苍正与墨荆、章邯商议着利用冬季农闲,进一步加固水利设施,并扩大“破阵营”规模的计划。

  陈县如今兵精粮足,士气高昂,正是厉兵秣马,准备应对始皇密诏中“肃清三郡”任务的大好时机。

  “章兄,新一批的‘破甲弩’和机关板甲,月底前能全部列装完毕吗?”张苍看向章邯。

  章邯信心满满,拍着胸脯道:“张兄放心!墨姑娘工坊如今效率惊人,加上咱们现在不缺钱粮材料,月底前,保证破阵营人人披坚执锐!到时候,老子第一个拿盘踞在泗水那边的‘苍头军’试刀!”

  墨荆也笑着补充道:“水力驱动的锻造锤又改进了两次,效率提升了近一倍。而且,根据陈平先生提出的物料调度方案,工坊之间的协作顺畅了很多,产能还能再往上提一提。”

  提到陈平,张苍微微颔首。

  这个年轻人自担任幕僚以来,展现出的行政规划和细节把控能力确实卓越,许多繁琐的事务经过他梳理后,都变得井井有条,为张苍分担了大量的压力。

  虽然那份深藏的机心仍让张苍保持着一丝警惕,但其才能毋庸置疑。

  就在这时,书房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。

  “进来。”

  陈平推门而入,他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,但眉宇间却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。

  他先是对张苍、章邯、墨荆一一见礼,然后目光落在张苍身上,沉声道:“大人,有紧急情况。”

  张苍见他神色不对,示意他坐下细说:“何事如此紧急?”

  陈平没有坐下,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写满细小字迹的绢帛,双手呈给张苍:“这是平通过一些旧日关系,刚刚从咸阳快马传来的消息。丞相府正在紧急起草一份名为《郡县法治通则》的文书,旨在将大人您在陈县的施政经验,‘提炼’成可在全国推广的制度章程。”

  章邯闻言,浓眉一扬,粗声道:“这是好事啊!说明陛下和朝廷认可咱们的做法了!要是全天下都能像咱们陈县一样,那还不天下太平了?”

  墨荆却敏锐地察觉到了陈平语气中的不对,她看向陈平:“陈先生,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吧?”

  陈平点了点头,看向张苍,语气严肃:“章将军只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若朝廷是真心想要推广大人之法,自然是好事。但据平所获知的《通则》部分内容以及李相此举的意图来看,此事,绝非推广那般简单!”

  他指向绢帛上的几条关键信息:“大人您看,这份《通则》,刻意回避了‘法域’、‘国运’、‘民心信念’等核心概念,将您在陈县的一切举措,全部归结并简化为‘整顿吏治’、‘劝课农桑’、‘编练郡兵’、‘兴办官营’等常规政务,并为之设定了极其繁琐细致的文书上报流程和量化考核指标!”

  张苍看着绢帛上记录的那些条条框框,眉头渐渐锁紧。

  陈平继续分析,语速加快:“大人,您想,若依此《通则》,您日后施政,首要之事不再是体察民情、引动法理,而是要先考虑如何填写那堆积如山的报表,如何满足那些僵化的考核指标!您兴修水利,他们要您汇报每日动用民夫几何、耗费钱粮多少、工程进度百分比;您审理案件,他们要您统计结案率、上诉率、文书规范度;甚至您激励士卒,他们都要您量化‘士气提升点数’!”

  章邯听得目瞪口呆,忍不住骂道:“他娘的!这哪是治国?这是要把人活活捆死在文书堆里!真打起仗来,谁他娘的还顾得上填这些鸟表?!”

  墨荆也蹙眉道:“如此一来,我们工坊的创新岂不是也要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?每研发一个新机关,都要先写几万字的可行性报告,等待层层审批?”

  “正是如此!”

  陈平重重说道,目光锐利地看向张苍,“大人,李相此计,名为‘推广’,实为‘架空’!他用一套看似完备、实则僵化繁琐的官僚体系,来套住您的手脚!若您遵从,则‘法域’之精髓——那源于律法本身与天地人心共鸣的活性力量,将在无尽的文书和考核中消磨殆尽,陈县将变得与天下其他郡县毫无二致,您的所有作为,都将被归结为‘遵循丞相府制度’的成果!”

  他深吸一口气,说出最终的判断:“若您抗拒……那便是违抗朝廷法度,对抗丞相府政令!他们便可名正言顺地以‘督导落实’为名,派遣钦差乃至军队介入陈县!届时,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!”

  书房内一片寂静,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。

  章邯和墨荆都被陈平这番分析惊住了,他们这才意识到,来自咸阳的风暴,并非刀光剑影,而是这种更加隐秘、也更加致命的软刀子。

  张苍缓缓放下手中的绢帛,目光深沉。

  他之前与魇犼搏杀,与地方豪强周旋,虽险象环生,但对手和目标都清晰明确。

  而如今,李斯这看似“规范”、“推广”的举动,背后蕴含的机心和杀机,却更加深沉难测。

  这不再是力量与力量的碰撞,而是规则与规则的博弈,是理念与权力的倾轧。

  “朝堂之上的斗争,远比面对邪神魇犼,更加复杂,更加……凶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