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-《三国: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》

  刘备恍然回神,欣然应允:\"就依军师之言,传令收兵。\"

  鸣金声响,三万大军井然有序撤回营寨。

  城门之外。

  黄老将军怔怔抬头,望着徐徐退去的敌军,眼中满是困惑。

  \"叙儿的顽疾......竟被玄德公治好了?\"

  \"这绝无可能!连医圣张仲景都束手无策,玄德公怎能......\"

  \"莫非我儿受人胁迫,违心写下这封书信?\"

  \"但若万一......\"

  黄忠攥着信笺喃喃自语,指节已然发白。那熟悉的字迹确系爱子亲笔——自襄阳陷落,久无音讯的病弱幼子,他原以为早已葬身乱军。

  怎料今日阵前交锋,那甘兴霸竟莫名其妙掷来这封家书。

  得知骨肉尚在人间,霎时间欣喜若狂。

  可阅罢信中内容,却如遭雷击。

  信中言道:非但受刘皇叔厚待,更得神医华元化悉心诊治,沉疴日愈。字里行间尽是劝诫老父弃暗投明,率长沙子弟归顺仁德之主。

  黄忠收到书信,心中惊喜交加,又有些疑虑,一时无法决断。

  此时北城墙上早已人声鼎沸。甘宁败退,刘备撤军,这场武将对决以黄忠的胜利落幕。荆州守军士气大振,欢呼声此起彼伏,对着撤退的刘备军耀武扬威。

  \"异度果然高见!\"刘表笑容满面,转头对蒯越说道,\"黄汉升武艺超群,真乃当世猛将。如此人才,为何不早点举荐给老夫?\"

  蒯越一时语塞,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慌乱。他怎能告诉刘表,自己与蔡瑁是担心黄氏势力坐大,才故意将这位猛将埋没?

  \"叔父,小侄觉得事有蹊跷。\"刘磐突然出声,\"甘宁败退前与黄汉升交谈许久,还抛给他一封信,其中必有隐情。\"

  刘表闻言一惊,回忆起确有此事。甘宁乃叛将,与黄忠素不相识,为何要私下交谈?那封信又是什么内容?他眉头紧锁,眼中浮现怀疑之色。

  \"鸣金收兵!速召黄忠回城!\"

  城外,黄忠听到锣声才回过神来,只得将信收好,策马回城。沿途荆州士兵纷纷欢呼致敬,夹道欢迎这位凯旋的英雄。

  可当他登上城楼时,映入眼帘的却是刘表那张充满猜忌的脸庞。黄忠心下一沉,顿时明白事情不妙。

  \"属下参见主公!\"

  黄忠抱拳禀报:“主公,末将幸不辱命,已击败锦帆贼甘宁。”

  刘表强展笑颜,挥袖赞道:“汉升真乃我荆州第一虎将!此战大振我军威,当记首功。”

  话音忽转,刘表眯眼问道:“只是那甘宁败退时,老夫似乎瞧见他抛给你一封信笺?”

  老将神色一凛,坦然答道:“确有此事。”

  刘表指节轻叩城墙,追问道:“何人书信?所写何事?”

  黄忠稍作迟疑,沉声道:“是犬子黄叙的家书。”

  此言既出,城头骤起骚动。

  蒯越惊愕失色,刘磐却猛然跨步喝问:“黄叙早已病故襄阳,岂能从阴间寄书?更遑论由敌将转交!分明是你勾结刘备,借斗将之名传递密信!”

  这番指控如同惊雷,刘表目光霎时锐利似剑。

  黄忠怒发冲冠,厉声反驳:“荒谬至极!若我真要通敌,何须用此拙劣手段?刘磐小儿,休得污蔑忠良!”

  (

  黄忠怒火中烧,冲着刘磐厉声呵斥。

  刘磐被说得哑口无言。

  刘表单上疑虑也消散些许。

  黄忠所言确实有理。

  江陵城范围广阔,并非处处设防,派人越城传递消息并非难事。

  如此大张旗鼓借比武传递情报,反而显得弄巧成拙。

  \"老将军对主公忠心耿耿,怎会投靠刘备。\"

  \"不如将令郎家书呈给主公过目,以证清白。\"

  蒯越在一旁笑着调解。

  刘表默不作声,显是同意查看书信真伪。

  黄忠眉头紧锁,心中顿生寒意。

  他自问清白,对刘表忠心无二。

  可刘表当众要求验看家书,分明心存怀疑。

  \"既问心无愧,为何不敢献书?\"

  \"莫非暗藏不可告人之事?\"

  刘磐见黄忠迟疑,立刻趁机发难。

  黄忠强压怒火,紧握双拳望向刘表。

  仍抱一丝希望,期待主公出声制止。

  \"为安军心,还请出示家书。\"

  刘表终究选择相信子侄,还要以稳定军心为托词。

  黄忠长叹一声。

  叹息中满含失望与愤懑。

  \"要瞧便瞧!\"

  黄忠掏出家书狠狠摔在刘磐脸上。

  随即转身愤然离去。

  刘表神色骤变,阴沉得可怕。

  当着三军将士的面,竟将书信甩在刘磐脸上?

  连告退的礼节都不顾,转身便走?

  这分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,给他这位主公难堪!

  “黄忠未免太过狂妄!仗着叔父器重,竟敢如此无礼!”

  “这老匹夫,眼里还有尊卑之分吗?”

  刘磐见机又添了把火。

  刘表面沉如水,指节捏得发白,显然怒意已生。

  蒯越见状,连忙劝道:

  “主公息怒,黄汉升向来性情刚直,何必与他一般见识?”

  “不如先看看信上内容。”

  刘表勉强压下怒火,接过书信。

  果然如黄忠所言,信中只是黄叙的家书,并非刘磐所说的通敌密信。

  刘表神情稍缓,但信中黄叙对刘备的推崇,以及劝父投诚之言,仍令他大为不悦。

  “主公,我明白了。”

  “黄叙定是受刘备胁迫,才被迫写下这封劝降书。”

  “刘备假借斗将之名,将此信交给黄忠,就是要离间主公与汉升。”

  “此乃秦牧的毒计!”

  蒯越自认识破计谋,立时当众点破。

  刘表猛然醒悟,眼中的猜忌顿时消散不少。

  “异度言之有理,秦牧向来狡诈,这必是他的手笔!”

  刘表微微颔首,怒意渐消。

  一旁的刘磐却慌了神。

  他方才对黄忠百般诋毁,已然撕破脸皮,为的就是将其扳倒。

  若刘表重新信任黄忠,以那老将的脾气,岂会放过他?

  刘磐脑筋一转,当即进言道:

  \"即便黄忠未曾私通敌营,但如今他已知晓独子在刘备手中做客。敢问主公,谁能担保这位老将军不会为了骨肉安危,临阵倒向敌军?\"

  这番话犹如冷水浇头,令刘表方才按下的疑虑再度翻涌。他扶着案几的手微微发颤,额角渗出细密汗珠。

  刘磐见状趁势又道:\"末将与黄汉升共事经年,最是知晓此人脾性。每逢酒酣耳热之际,总听他抱怨主公不肯重用,言辞间尽是怀才不遇之恨。\"

  \"倘若将江陵兵符尽付此等怨怼之将,难保不会重演魏延叛逃之事。到那时——\"话音戛然而止,却让刘表脊背发寒。

  \"好个黄汉升!\"刘表猛然拍案,指节捏得发白,\"怪道方才殿前失仪,原是含沙射影!武艺再高,心有异志者岂堪大用?\"

  眼见主公怒意已炽,刘磐暗自得意。却见蒯越蹙眉谏言:\"主公明鉴,如今营中良将零落。若不用黄忠,江陵城防该托付何人?\"

  这一问令刘表哑然。他凝视着摇曳的烛火,忽觉帐外秋风肃杀。

  (下文接

  江陵城防固若金汤,城中粮秣足可支撑年余。

  \"此等坚城,何须专仰仗黄忠把守?\"

  \"叔父若信得过侄儿,侄儿愿担此重任,誓死守卫江陵!\"

  刘磐当即挺身而出,主动请缨。

  刘表闻言眼前一亮,看着这位英气勃发的族侄,脸上泛起欣慰之色,似已觅得破局良方。

  \"磐儿素有虎将之名,实乃我刘氏栋梁。\"

  \"由他统领三军镇守江陵,倒也妥当。\"

  刘表暗自思忖,已有定见。

  蒯越急忙进言:

  \"主公明鉴,我军虽有两万之众,然除五千长沙精锐外,余者皆为临时征召的郡兵,难与刘备麾下虎狼之师抗衡。\"

  \"更兼刘备帐下秦牧诡计多端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\"

  \"刘将军虽勇,但较之黄汉升...\"

  话至此处,蒯越欲言又止。

  言外之意,自是认为刘磐在统兵才能与武艺威望上,皆不及黄忠。

  刘磐闻言勃然大怒:\"蒯异度此言何意?莫非我堂堂刘氏子孙,反不如那黄姓老卒?\"

  蒯越一时语塞,面露难色。

  刘磐傲然道:\"纵使某不及黄忠,却有一样远胜于他!\"

  \"某乃刘氏血脉,主公至亲!\"

  \"论忠心,何人能及?\"

  此言一出,蒯越哑口无言。

  刘表亦如梦初醒,眼中疑虑尽消。

  \"磐儿所言极是,当下时局,首重亲信。\"

  \"自家人,总比外人可靠...\"

  略作思量后,刘表决断道:

  \"既如此,便由磐儿接替黄汉升,统领四门守军。\"

  关于黄汉升的任命,为免他心生疑虑,暂且授予偏将军之职,随后以戍卫内城为由调往城中驻守。

  这样安排后,若刘备攻势猛烈,可随时调遣他增援各处城门,也算善用这员猛将。

  蒯越眼中闪过一丝黯然。

  刘表终究在黄忠与刘磐之间选择了自己的侄儿。

  见刘表已对黄忠起疑,加之刘磐从中作梗,蒯越明白此事已成定局,只得轻叹一声。

  刘磐暗自欣喜,立即抱拳表忠心:

  \"叔父不必忧虑,侄儿定将江陵守得铁桶一般。若刘备胆敢来犯,必叫他有来无回!\"

  望着意气风发的侄儿,刘表脸上露出久违的宽慰之色。

  ......

  江城以北,长沙军驻地。

  \"刘磐!你这嫉贤妒能的卑鄙之徒!\"

  \"当年共守长沙时,哪场胜仗不是老夫替你打下的?\"

  \"战功尽归你所有,老夫从未与你计较。\"

  \"如今你竟敢在主公面前污蔑老夫私通刘备!\"

  \"可恨!简直可恨!!\"

  军帐中,黄忠怒拍桌案,须发皆张。

  正当他怒火中烧之际,帐帘突然掀开,一名黑衣人不请自来。

  黄忠厉声喝道:\"来者何人!竟敢不通——\"

  \"父亲!\"

  黑衣人摘下斗篷露出真容。

  \"叙...叙儿?\"

  黄忠如遭雷击,顿时呆立当场。

  眼前站着的青年,分明是应被刘备扣押的儿子黄叙。

  可此刻他怎会出现在江陵?如何能来到自己面前?

  黄忠只觉耳边嗡鸣,恍惚间以为置身幻境。

  \"父亲——\"

  直到黄叙泣声跪倒,他才确信这是真实。

  黄忠骤然回神,这才发觉眼前种种并非虚幻。

  “叙儿!”

  他猛然将爱子拥入怀中,斑白须发间热泪滚落。

  久别重逢的父子相拥啜泣,直至情绪渐渐平复。

  拉着儿子落座后,老将军反复端详对方气色,惊疑愈甚:“为父记得襄阳城破时你已病骨支离,如今怎生这般康健?这数月间竟似脱胎换骨?”

  粗糙手掌拍在儿子肩头,欢喜里杂着困惑。

  “全赖玄德公与军师秦子璟仁厚。”黄叙眼眶泛红,“若非他们特请华佗先生渡江诊治,孩儿早已黄土埋骨,哪得与父亲重逢?”

  黄忠闻言瞳孔骤缩。此刻方知家书中言语俱是实情——那刘备与其谋士竟真从 ** 手中夺回了爱子性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