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过贾谊宅(刘长卿)-《每日一诗》

  《长沙过贾谊宅》

  三年谪宦此栖迟,万古惟留楚客悲。

  秋草独寻人去后,寒林空见日斜时。

  汉文有道恩犹薄,湘水无情吊岂知?

  寂寂江山摇落处,怜君何事到天涯!

  长沙过贾谊宅:千古同悲,幽思难遣

  在大唐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,刘长卿这位饱经仕途坎坷的诗人,一路辗转,来到了长沙。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,此刻却因他心中的愁绪而显得格外沉重。他听闻贾谊宅就在此处,怀着对这位先贤的崇敬与自身境遇的感慨,踏上了前往贾谊宅的路途。

  “三年谪宦此栖迟,万古惟留楚客悲。” 刘长卿缓缓走近贾谊宅,思绪不禁飘回到往昔。贾谊,这位才华横溢的西汉名士,年少得志,却因遭人嫉妒,被贬谪至长沙。他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时光,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。如今,时光流转,千年已逝,可贾谊那深深的悲叹,却仿佛依旧萦绕在这片土地上。刘长卿感同身受,自己同样是仕途不顺,多次被贬,如同贾谊一般,在这异乡漂泊,心中满是孤寂与哀愁。这 “楚客悲”,不仅仅是贾谊的悲哀,更是无数像他一样被贬之人的共同心声,穿越时空,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。

  “秋草独寻人去后,寒林空见日斜时。” 正值深秋,贾谊宅周围的秋草肆意生长,一片荒芜。刘长卿独自一人,在这秋草丛中寻觅着贾谊的踪迹。秋风瑟瑟,吹得草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。然而,人已远去,只留下这空荡荡的宅第和寂静的寒林。寒林之中,树木凋零,枝干光秃秃地指向天空,显得格外凄凉。此时,夕阳渐渐西斜,余晖洒在寒林和贾谊宅上,给这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。刘长卿望着眼前的景象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。这秋草、寒林、落日,仿佛都在为贾谊的命运而悲哀,也在映衬着他自己此刻的孤独与落寞。

  “汉文有道恩犹薄,湘水无情吊岂知?” 刘长卿站在贾谊宅前,心中对汉文帝的作为不禁产生了一丝质疑。汉文帝,被后世称为有道明君,然而,对于贾谊这样的贤才,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用,让他在这偏远的长沙郁郁而终。这难道就是所谓的 “有道” 吗?刘长卿的心中充满了愤懑。而那湘水,依旧滔滔不绝地流淌着,它无情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,却对贾谊的悲惨遭遇无动于衷。当年,贾谊曾在湘水之畔凭吊屈原,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,可如今,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的痛苦呢?刘长卿觉得自己就如同贾谊一般,满腔的抱负无处施展,内心的痛苦无人倾诉。

  “寂寂江山摇落处,怜君何事到天涯!” 刘长卿环顾四周,江山寂静无声,在这深秋的季节里,万物凋零,一片衰败之象。他不禁为贾谊感到深深的怜惜,像贾谊这样有才华、有抱负的人,究竟是因为什么,才会被贬到这天涯海角的地方,遭受如此的苦难?其实,他又何尝不是在问自己呢?自己同样是怀才不遇,在这官场中屡屡受挫,被贬到这偏远之地。他与贾谊,虽相隔千年,却有着相似的命运,都在这寂静的江山中,独自承受着命运的不公。

  在这贾谊宅前,刘长卿久久伫立,心中的感慨如潮水般涌动。他深知,自己与贾谊的命运,是那个时代无数文人的缩影。在封建的官场中,才华与抱负往往敌不过权势与阴谋,无数的贤才被埋没,他们的悲叹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,渐渐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。刘长卿的这首《长沙过贾谊宅》,不仅仅是对贾谊个人命运的感慨,更是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批判与反思。他用简洁而深沉的语言,将自己内心的痛苦、愤懑与对历史的思考,融入到这短短的几句诗中。这首诗,穿越了千年的时光,至今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压抑与无奈,以及诗人对命运的不屈与抗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