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囊底部的薄纸被指尖捻开,李骁盯着那八字密信,目光如铁。他未发一语,只将纸条收入袖中,翻身上马,传令全军调头南返。三日后,宁远堡城门大开,鼓乐喧天,红绸自城楼垂落,直铺至十里长亭。
李瑶立于城头,嫁衣如血,金线绣凤,头戴九凤衔珠冠。她未施浓妆,眉目清冷,唇角却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。城下,平西王世子率三百亲卫迎亲而来,人人佩刀,马鞍宽厚,车轮压地沉闷,显是暗藏兵器。世子立于车前,仰头望城,得意扬声:“李小姐今日出阁,宁远百姓皆当庆贺!”
鼓声三响,礼官高唱:“纳征礼成,请新人登舆。”
李瑶缓步走下城阶,裙裾扫过青石,足音清晰。她行至城门前,忽止步,抬手轻抚耳侧明珠。这一动作极轻,却让城楼两侧箭楼内的火铳手悄然抬起了铳管。
世子见状,笑意更浓,挥手令车队前行。迎亲队伍缓缓入城,车轮碾过门槛,马蹄踏进主街。街旁百姓围观,窃窃私语:“李家小姐嫁得委屈啊,换十万石粮,救一城人命。”“可那世子名声不好,听说毒杀过侧妃……”
话音未落,街角鼓声骤停。
李瑶立于城门口,双眸冷冽,启唇轻语:“火铳手,点火。”
一声令下,两侧屋脊、巷口、阁楼,三百支火铳齐齐掀开掩体,铳口泛着冷光,对准了整支迎亲队伍。引信点燃,火星噼啪作响,火药味瞬间弥漫。
世子脸色骤变,猛喝:“护我!”
亲卫尚未拔刀,侧门轰然洞开。李骁披甲执铳,率火铳营精锐疾步而出,铳口森然,直指世子眉心。他缓步上前,将火铳轻轻抵在世子喉间,声音低沉:“世子远来,宁远堡备了厚礼——洞房在此。”
三百铳口齐指,火光映照下,世子额角渗汗,颤声:“你……你们敢毁婚约?天下礼法不容!”
“礼法?”一声沉喝自城楼传来。
李震缓步而出,玄袍金带,目光如渊。他手中握着一封火漆已裂的密信,高高举起,朗声道:“这封信,出自平西王私印,三日前由你府中快马送出,经阳曲驿站,藏于马鞍夹层——你可知信中写了什么?”
世子瞳孔骤缩,猛地挥手:“放箭!杀上去!”
话音未落,李骁扣动扳机,一发空弹射入地面,轰然炸响。亲卫惊退,马匹受惊嘶鸣。李骁冷眼扫视:“再动一人,下一发就是脑袋。”
李震将密信一扬,命身旁文书当场宣读:“平西王亲笔:‘世子入李府,即刻毒杀李氏阖家,事成封郡王。粮为饵,婚为计,勿泄。’”
声落,满街死寂。
百姓哗然,有人怒喝:“好个毒计!拿亲子当诱饵!”“这等父亲,禽兽不如!”
亲卫面面相觑,手中刀剑微微发颤。一人突然丢刀跪地,颤声:“我……我不过是奉命行事……”
李瑶立于城头,声音清越如钟:“尔等为主卖命,主却卖尔性命。你们的命,是他换粮的筹码,是他攀权的垫脚石。何其愚也!”
李骁踏前一步,火铳指向世子:“缴械者,免死;执逆者,斩。”
亲卫阵中,刀剑陆续落地,叮当不绝。有人伏地痛哭,有人掩面退后。三百人中,仅二十余人仍持刀不放,却被自家同袍推搡而出,孤立无援。
世子双膝发软,被李骁亲卫铁链加身,锁拿拖行。他嘶声怒吼:“李震!你毁我婚约,断我前程,我父必率大军踏平宁远!”
李震走下城楼,步至其前,俯视一眼,将密信掷于他脸:“你父许我十万石粮,换你一命。你可知,聘礼是你的头?”
世子僵住,眼中怒火转为惊惧,终成灰烬。
李瑶转身登楼,对李震低语:“三书六礼,我们一礼未少,反是他们纳采用毒、问名藏兵、纳吉设伏——毁约者,非我李家。”
李震点头,挥手令:“押入地牢,严加看管。密信抄录三十份,射入平西王辖下七城。另发檄文一道,昭告天下:平西王谋逆弑亲,欲以婚约为刃,屠我阖门。天理昭昭,阴谋败露,今囚其子,以待王法。”
文书领命疾书,百姓闻讯奔走相告。孩童拾起地上红绸,撕作条状,抛向空中,口呼:“李家不嫁!李家不嫁!”
李骁收起火铳,对李瑶道:“他父若怒而攻城,火炮营尚在回程途中,城防不足。”
李瑶轻抚袖中机关匣,低声道:“火药虽缺,但城中尚有三十六门虎蹲炮,炮弹可减量填装,引信改短。一炮未必致命,但足以震其胆。”
李震立于城楼,望着远处尘烟滚滚,似有骑兵退散。他沉声:“他们不是退,是回去报信。真正的风暴,还在后头。”
李瑶凝视远方,忽道:“父亲,您可还记得,三日前我令细作潜入平西王粮道,查其调度?”
“记得。如何?”
“昨夜回报,他调粮十万石,并非送往边境,而是囤于南陵仓——距此三百里,三日可达。若他真欲以粮换地,何必藏而不发?”
李震目光一凝:“他是等我们断粮,再以‘毁约’之名出兵,名正言顺。”
“正是。”李瑶指尖轻点沙盘,“如今他计败,世子被擒,粮仓暴露。若我们先他一步,夺其南陵仓……”
李骁眼中精光一闪:“断其粮,乱其军,再以世子为质,逼其退兵。”
李震沉默片刻,缓缓点头:“可。但需快。”
李瑶取出一枚铜符,递与李骁:“城西暗仓藏有快马三十匹,粮道图已绘就。你带五百轻骑,今夜出发,走七号隐道,绕过阳曲哨卡。”
李骁接过铜符,转身欲行。
李震忽道:“带上火铳营两队,沿途若遇运粮队,不必俘获,直接焚之。”
“是。”
李骁翻身上马,抽出腰刀,指向西门:“五百骑,随我出征!”
马蹄声起,尘土飞扬。城门关闭前,李瑶立于城楼,望着那支疾驰而去的队伍,袖中机关匣微微发烫。她指尖抚过匣面刻纹,低声:“三十六门炮,三百八十发弹,南陵仓,十万石粮……数据已更新。”
李震站至她身旁,未语。
远处,一骑自北境疾驰而来,马背斥候高举火漆令箭,声如裂帛:“雁门急报!蛮军退兵途中,突遭伏击,粮草尽焚——疑为平西王部所为!”
        李瑶立于城头,嫁衣如血,金线绣凤,头戴九凤衔珠冠。她未施浓妆,眉目清冷,唇角却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。城下,平西王世子率三百亲卫迎亲而来,人人佩刀,马鞍宽厚,车轮压地沉闷,显是暗藏兵器。世子立于车前,仰头望城,得意扬声:“李小姐今日出阁,宁远百姓皆当庆贺!”
鼓声三响,礼官高唱:“纳征礼成,请新人登舆。”
李瑶缓步走下城阶,裙裾扫过青石,足音清晰。她行至城门前,忽止步,抬手轻抚耳侧明珠。这一动作极轻,却让城楼两侧箭楼内的火铳手悄然抬起了铳管。
世子见状,笑意更浓,挥手令车队前行。迎亲队伍缓缓入城,车轮碾过门槛,马蹄踏进主街。街旁百姓围观,窃窃私语:“李家小姐嫁得委屈啊,换十万石粮,救一城人命。”“可那世子名声不好,听说毒杀过侧妃……”
话音未落,街角鼓声骤停。
李瑶立于城门口,双眸冷冽,启唇轻语:“火铳手,点火。”
一声令下,两侧屋脊、巷口、阁楼,三百支火铳齐齐掀开掩体,铳口泛着冷光,对准了整支迎亲队伍。引信点燃,火星噼啪作响,火药味瞬间弥漫。
世子脸色骤变,猛喝:“护我!”
亲卫尚未拔刀,侧门轰然洞开。李骁披甲执铳,率火铳营精锐疾步而出,铳口森然,直指世子眉心。他缓步上前,将火铳轻轻抵在世子喉间,声音低沉:“世子远来,宁远堡备了厚礼——洞房在此。”
三百铳口齐指,火光映照下,世子额角渗汗,颤声:“你……你们敢毁婚约?天下礼法不容!”
“礼法?”一声沉喝自城楼传来。
李震缓步而出,玄袍金带,目光如渊。他手中握着一封火漆已裂的密信,高高举起,朗声道:“这封信,出自平西王私印,三日前由你府中快马送出,经阳曲驿站,藏于马鞍夹层——你可知信中写了什么?”
世子瞳孔骤缩,猛地挥手:“放箭!杀上去!”
话音未落,李骁扣动扳机,一发空弹射入地面,轰然炸响。亲卫惊退,马匹受惊嘶鸣。李骁冷眼扫视:“再动一人,下一发就是脑袋。”
李震将密信一扬,命身旁文书当场宣读:“平西王亲笔:‘世子入李府,即刻毒杀李氏阖家,事成封郡王。粮为饵,婚为计,勿泄。’”
声落,满街死寂。
百姓哗然,有人怒喝:“好个毒计!拿亲子当诱饵!”“这等父亲,禽兽不如!”
亲卫面面相觑,手中刀剑微微发颤。一人突然丢刀跪地,颤声:“我……我不过是奉命行事……”
李瑶立于城头,声音清越如钟:“尔等为主卖命,主却卖尔性命。你们的命,是他换粮的筹码,是他攀权的垫脚石。何其愚也!”
李骁踏前一步,火铳指向世子:“缴械者,免死;执逆者,斩。”
亲卫阵中,刀剑陆续落地,叮当不绝。有人伏地痛哭,有人掩面退后。三百人中,仅二十余人仍持刀不放,却被自家同袍推搡而出,孤立无援。
世子双膝发软,被李骁亲卫铁链加身,锁拿拖行。他嘶声怒吼:“李震!你毁我婚约,断我前程,我父必率大军踏平宁远!”
李震走下城楼,步至其前,俯视一眼,将密信掷于他脸:“你父许我十万石粮,换你一命。你可知,聘礼是你的头?”
世子僵住,眼中怒火转为惊惧,终成灰烬。
李瑶转身登楼,对李震低语:“三书六礼,我们一礼未少,反是他们纳采用毒、问名藏兵、纳吉设伏——毁约者,非我李家。”
李震点头,挥手令:“押入地牢,严加看管。密信抄录三十份,射入平西王辖下七城。另发檄文一道,昭告天下:平西王谋逆弑亲,欲以婚约为刃,屠我阖门。天理昭昭,阴谋败露,今囚其子,以待王法。”
文书领命疾书,百姓闻讯奔走相告。孩童拾起地上红绸,撕作条状,抛向空中,口呼:“李家不嫁!李家不嫁!”
李骁收起火铳,对李瑶道:“他父若怒而攻城,火炮营尚在回程途中,城防不足。”
李瑶轻抚袖中机关匣,低声道:“火药虽缺,但城中尚有三十六门虎蹲炮,炮弹可减量填装,引信改短。一炮未必致命,但足以震其胆。”
李震立于城楼,望着远处尘烟滚滚,似有骑兵退散。他沉声:“他们不是退,是回去报信。真正的风暴,还在后头。”
李瑶凝视远方,忽道:“父亲,您可还记得,三日前我令细作潜入平西王粮道,查其调度?”
“记得。如何?”
“昨夜回报,他调粮十万石,并非送往边境,而是囤于南陵仓——距此三百里,三日可达。若他真欲以粮换地,何必藏而不发?”
李震目光一凝:“他是等我们断粮,再以‘毁约’之名出兵,名正言顺。”
“正是。”李瑶指尖轻点沙盘,“如今他计败,世子被擒,粮仓暴露。若我们先他一步,夺其南陵仓……”
李骁眼中精光一闪:“断其粮,乱其军,再以世子为质,逼其退兵。”
李震沉默片刻,缓缓点头:“可。但需快。”
李瑶取出一枚铜符,递与李骁:“城西暗仓藏有快马三十匹,粮道图已绘就。你带五百轻骑,今夜出发,走七号隐道,绕过阳曲哨卡。”
李骁接过铜符,转身欲行。
李震忽道:“带上火铳营两队,沿途若遇运粮队,不必俘获,直接焚之。”
“是。”
李骁翻身上马,抽出腰刀,指向西门:“五百骑,随我出征!”
马蹄声起,尘土飞扬。城门关闭前,李瑶立于城楼,望着那支疾驰而去的队伍,袖中机关匣微微发烫。她指尖抚过匣面刻纹,低声:“三十六门炮,三百八十发弹,南陵仓,十万石粮……数据已更新。”
李震站至她身旁,未语。
远处,一骑自北境疾驰而来,马背斥候高举火漆令箭,声如裂帛:“雁门急报!蛮军退兵途中,突遭伏击,粮草尽焚——疑为平西王部所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