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8章 三号火药:红色的奇迹-《李氏霸业:全家定鼎新朝》

  江面的风还在吹,带着硫磺烧尽后的刺鼻余味。李瑶站在火药坊外,手中捏着一块刚从上游打捞上来的残片,木料边缘焦黑,刻字已被火焰侵蚀大半,但她仍能辨出“淮南军工”四字的笔意。

  她没说话,只是将木片递给身后的工匠,转身掀开厚重的油布帘子,走进火药坊。

  坊内灯火通明,硝石与硫磺的气息混杂在空气中,呛得人喉咙发紧。几名工匠正围着一张长桌整理记录,见她进来,纷纷低头让路。最里面那间隔室的门开着,李震坐在矮凳上,面前摆着三只陶钵,分别盛着暗红的朱砂、雪白的硝石粉和淡黄的硫磺末。

  他抬起手,示意众人安静,然后用铜勺舀起一撮朱砂,缓缓倒入中间那只钵中。动作极慢,像是怕震散了粉末里的灵性。

  “上次试爆时,火焰偏橙,持续时间短。”他声音低沉,却清晰传到每个人耳中,“说明氧化不充分。敌军用的是粗硫,杂质多,燃烧迟滞。我们反其道而行——提高纯度,再加朱砂助燃。”

  李瑶走到桌边,放下一份纸页:“我让工坊化验了火船残渣,他们硫磺提纯不过三成,多半是直接采自矿坑。而我们库存的,经蒸馏法提炼已达七成以上。”

  李震点头,又取出一个小瓶,倒出几粒暗红色晶体。“这是王芳从丹房新提的辰砂精,比普通朱砂活性强三倍。试试这个。”

  他亲手调配,每加一味,都停顿片刻,观察混合物色泽变化。最后,他用木杵轻轻碾压,直至三种粉末彻底交融,呈现出一种深沉的赤褐色。

  “装弹。”他说。

  一名老匠人捧来一枚铁壳炮弹,底部有螺口引信孔。他小心翼翼将新配火药填入,压实封盖,又检查了导火索长度。整个过程无人交谈,只有器具轻碰的细微声响。

  炮弹被送至坊外空地,架上测试台。靶板是三寸厚的熟铁,竖立在五丈开外。

  李震亲自点燃引线。

  火星顺着麻绳飞快爬进炮弹。众人后退数步,屏息等待。

  轰——!

  一声尖锐爆响撕裂夜空,不是寻常火药那种沉闷撞击,而是像金属断裂般的锐利炸裂。一团赤红火焰喷涌而出,直扑铁板,瞬间将其熔穿,洞口边缘泛着白炽光晕,滴落的铁水在地上凝成黑斑。

  火焰熄灭后,靶心只剩一个碗口大的窟窿,四周扭曲如花瓣绽开。

  现场一片死寂。

  片刻后,老匠人扑通跪下,颤声说:“这……这不是凡火。”

  李瑶盯着那个熔洞,忽然笑了。她转身对身后待命的工头下令:“立刻调集二十枚开花弹,全部改装新型引信,适配这种火药。我要它们能在离地两尺处引爆。”

  “你打算怎么用?”李震问。

  她还没答话,一名探马疾奔而至,在门外翻身下马,声音急促:“报!淮南军正在沿江各村征调门板,已拆毁民宅百余户,车队正往高地营寨方向去!”

  李震皱眉:“门板?他们要做什么?”

  “不清楚。”探马摇头,“未见锯木工具,也不像搭桥。”

  李瑶却已经明白。她快步走到沙盘前,指着敌营前方那片开阔地:“他们吃了前几次炮击的亏,知道盾牌挡不住我们的开花弹。现在征集整块门板,显然是想拼成大型防弹墙,掩护步兵推进。”

  李震沉吟片刻:“若真是如此,普通炮弹确实难破。但新火药……”

  “正好试试威力。”李瑶接上他的话,语气平静,“我们可以让他们把盾墙推出来,再用新弹从空中引爆,高温焰流垂直灌下,木头再厚也扛不住。”

  李震看着她,目光微动。

  他知道她在想什么——不仅是破盾,更是震慑。让敌军亲眼看见他们以为坚固的屏障,在赤焰中化为灰烬。

  这时,李骁大步走来,披甲未卸,脸上还沾着江风带来的尘灰。他听闻试验成功,径直走向靶板,伸手摸了摸熔洞边缘。

  “真能烧穿三寸铁?”

  “不只是穿。”李震走过去,“关键是温度。普通火药爆炸靠冲击波,它靠的是瞬间高温熔蚀。同样的装药量,热能释放高出四倍。”

  李骁收回手,眼神渐冷:“那就别等他们建好盾墙。我现在带人攻上去,趁他们还没布置完成,一举捣毁营寨。”

  “不行。”李震拦住他,“你忘了上次山谷伏击?他们敢公然拆民宅,就是算准我们会怒而强攻。营寨周围必有埋伏。”

  “可等他们把盾墙推出来,冲锋就更难了!”李骁声音抬高,“伤亡会更大!”

  “所以我们不硬冲。”李瑶插话,“反而让他们安心把盾墙造起来。前线那座废弃的哨城,地势低,易攻难守,本来就不适合久守。明天一早,我们就撤出所有驻军,做出溃退假象。”

  李骁皱眉:“你是说……放他们进来?”

  “对。”她点头,“等他们主力涌入,以为胜券在握时,我们在城外埋设的火雷一起引爆。新火药做引信,不仅能炸,还能烧。再加上热气球投弹,封锁退路。”

  李震补充:“这一仗,不在杀多少人,而在打掉他们的胆。让他们知道,哪怕有盾,也挡不住我们的火。”

  父子二人沉默对视。

  良久,李骁缓缓松开握刀的手。

  “好。”他终于开口,“我亲自带队去埋雷。但有个条件——第一波引爆,必须由我来点火。”

  李震看了他一眼,没反对。

  “可以。但你要等命令。”

  李骁点头,转身大步离去。

  李瑶随即召集工坊主事,开始重新设计火雷引信结构。普通延时引信太不可控,必须改用双层密封导火管,外层防水,内层连接三号火药触发头,确保同时起爆。

  她一边画图,一边下令:“调五十斤三号火药,优先供应前线雷区。另外,通知炮阵,所有待发炮弹暂停装填旧药,等新配方批量生产后再补给。”

  李震坐在一旁翻阅工坊日志,突然停下笔。

  “这批朱砂……是从哪来的?”

  “王芳今早送来的。”李瑶头也不抬,“她说是从南岭新矿里提的,纯度最高的一批。”

  李震合上本子,神色略沉:“让她以后送药时,先让人通报一声。昨晚江面连环火攻,我们损失不小,不能再出内鬼。”

  “我已经查了签收记录。”李瑶冷冷道,“这次交接有三人在场,火漆印也对得上。但……工坊库房的钥匙,目前有七个人能开。”

  李震没再说话,只将日志递还给她。

  夜更深了。火药坊的灯一直亮着。

  李瑶完成了布防图,交给传令兵送往前线。她走出坊门时,天边已泛出青白。江风依旧凛冽,吹得她衣角猎猎作响。

  她抬头望向那座即将成为战场的空城。晨雾中,残破的城墙轮廓模糊,像一头蛰伏的兽。

  回到指挥所,她提笔写下一道密令:明日辰时三刻,全军佯退,弃守东哨城。炮阵待命,热气球升空,火雷组进入最终部署阶段。

  墨迹未干,门外传来脚步声。

  李骁回来了,肩上扛着一捆引信管线,靴底沾满湿泥。

  “埋好了。”他说,“三十处雷点,全部接通主控线路。只要按下机关,整片区域都会炸。”

  李瑶看着他:“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”

  “意味着他们再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盾。”他放下管线,直视她的眼睛,“也意味着,这一仗之后,没人再敢小看我们的火。”

  她没笑,只是轻轻点了点头。

  李震这时也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一小包封好的火药样品,标签上写着“三号-甲”。

  “拿去吧。”他说,“这是第一批定型药。告诉前线,点火时,务必确认风向。”

  李瑶接过包裹,指尖触到纸袋的粗糙表面。她把它放进怀中,靠近胸口的位置。

  远处,第一缕阳光爬上江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