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刚漫过江面,雾气尚未散尽,李骁蹲在雷控点的土坑里,手指摩挲着主控杆上的刻痕。青铜齿轮锁栓冰凉,导火索末端还裹着油布,未点燃。他抬头望了眼天空,几只热气球已悄然升至云层下缘,像静止的鹰,悬在东哨城正上方。
李瑶站在后方高坡的指挥所内,手中握着一具铜管望远镜。她将镜筒缓缓转动,视野扫过城门、街道、粮仓。敌军前锋已抵达外城墙,却未立刻入城,三名斥候沿残破女墙攀爬而上,探头张望片刻,又迅速退回。
“他们怕有埋伏。”副官低声说。
李瑶没回应。她盯着那支队伍缓慢推进的节奏,心里算着时间。风向从东南来,持续了半个时辰,若再拖下去,热气球可能失去隐蔽优势。她放下望远镜,转身对身旁工匠道:“传令热气球组,保持高度,不得轻举妄动。”
话音刚落,她忽然抬手,指向城中那座孤立的粮仓。“点火。”
工匠一愣:“现在?敌军还没全进去。”
“就现在。”她的声音不高,却斩钉截铁,“让他们看见烟,才敢放心进来。”
命令很快传到前线。一名埋伏在地下暗道的士兵掀开石板,掏出火折子,吹燃后塞进预设的硫磺包引信口。火星钻入缝隙,瞬间消失不见。几息之后,粮仓底部腾起一股浓烟,起初细弱如线,随后越冒越急,黑柱直冲天际,在灰白晨空中格外刺目。
城外敌军阵列顿时骚动起来。一名将领策马上前,眯眼打量着那股烟,回头与左右低语几句,随即挥手下令。鼓声响起,淮南军主力开始加速推进,步兵列盾前行,骑兵护住两翼,浩浩荡荡涌入东哨城。
李瑶通过望远镜看得清楚:第一批人马已穿过主街,第二批正跨过吊桥,第三批则在城门口集结。她默默计数,直到确认七成兵力深入城区,才缓缓抬起右手。
“启动。”
工匠拉动青铜锁栓。一声沉闷的金属咬合声响起,主控机关开启。地底埋设的导火索被同时引燃,火线沿着陶管飞速蔓延,穿过三十处雷点连接的火道网络。
刹那间,地面微微震颤。
第一声爆炸来自粮仓正下方。整座建筑猛地一抖,墙体裂开蛛网般的缝隙,紧接着轰然塌陷,烈焰自废墟中喷涌而出,夹杂着燃烧的谷物和木梁冲上半空。热浪席卷街道,掀翻了几辆停靠的辎重车。
第二波爆炸紧随其后。藏在民宅地窖、废弃马厩、断墙下的火雷接连爆开,火焰从砖缝、井口、屋檐下喷射而出,如同大地张开了无数张火口。街道上的敌军还未来得及反应,便被气浪掀翻在地,不少人当场被飞溅的碎石和铁片击中,哀嚎着滚倒在地。
有副将察觉不对,嘶吼着下令撤退。一部分靠近日城门的士兵开始往回奔逃,试图冲出这片死亡区域。但他们的脚步还未迈出门洞,第三轮爆炸便在城门口引爆。一块巨大的条石被炸得横飞出去,直接堵死了唯一的出口。后续爆炸引发连锁燃烧,粮仓残骸中的火势迅速蔓延,点燃了邻近的房屋和堆积的干草堆,整座城池陷入一片火海。
浓烟滚滚升腾,遮蔽了半个天空。侥幸未死的敌军在火光中乱窜,有人想跳入护城河逃生,却发现河岸已被预先倾倒的油脂覆盖,一点火星落下,水面顿时燃起熊熊烈焰。
李瑶站在高坡上,望着望远镜里的景象,手指轻轻抚过“三号火药”使用报告的边角。纸页微焦,是昨夜试验时留下的痕迹。她没有说话,只是将报告折好,放进袖袋深处。
此时,东哨城废墟之中,一道身影从倒塌的断墙后缓缓站起。
李骁拍去肩甲上的尘土,披风一角已被火星燎出几个小洞。他踩着仍在冒烟的瓦砾,一步步走向中央广场。脚下踩碎了一块烧焦的盾牌,木质部分早已碳化,铁皮扭曲变形。他停下脚步,抬头看向空中那二十架悬浮的热气球。
每一架下方都挂着未投掷的燃烧罐,罐体涂着醒目的红纹,随风轻轻晃动。巨大“李”字幡旗在高空展开,猎猎作响。
他深吸一口气,提起嗓音,朝着残存敌军的方向喊道:
“欢迎来到李氏兵法课堂。”
声音经由热气球悬挂的传声筒放大,清晰传遍整个战场。那些蜷缩在角落的溃兵纷纷抬头,脸上写满惊惧。有人丢下武器,跪倒在地;有人抱头蹲伏,不敢再动。
江风忽然转强,吹得热气球群微微摆动。最前端的一只气球下方,燃烧罐的挂扣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。
李骁没有再说话。他解下腰间火镰,随手抛在地上。然后缓缓抽出佩刀,刀尖朝下,插进焦土之中。
远处,江北敌营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锣响。那是收兵的信号。
他站着不动,目光越过燃烧的城市,落在对岸那片曾经升起黑旗的高地。此刻那里依旧空荡,只有几缕残烟飘散在风里。
一名传令兵从后方疾奔而来,在坡下高声呼喊李瑶的名字。她收回望远镜,转身走下台阶。脚步经过火药报告时顿了一下,随即继续前行。
李骁听见了喊声,却没有回头。他的视线始终锁定前方,耳朵捕捉着风中的动静——城内仍有零星的脚步声,像是有人在废墟中挣扎爬行。
他弯腰拾起一块烧得发脆的门板碎片,上面残留着“淮南军工”的刻痕,边缘焦黑卷曲。指尖轻轻划过那几个字,他忽然冷笑了一声。
江面浮尸渐多,顺流漂向下游。一艘破损的战船卡在浅滩,船尾写着“镇北”二字,漆色剥落大半。
李骁把门板扔进火堆,火苗猛地蹿高一截。
        李瑶站在后方高坡的指挥所内,手中握着一具铜管望远镜。她将镜筒缓缓转动,视野扫过城门、街道、粮仓。敌军前锋已抵达外城墙,却未立刻入城,三名斥候沿残破女墙攀爬而上,探头张望片刻,又迅速退回。
“他们怕有埋伏。”副官低声说。
李瑶没回应。她盯着那支队伍缓慢推进的节奏,心里算着时间。风向从东南来,持续了半个时辰,若再拖下去,热气球可能失去隐蔽优势。她放下望远镜,转身对身旁工匠道:“传令热气球组,保持高度,不得轻举妄动。”
话音刚落,她忽然抬手,指向城中那座孤立的粮仓。“点火。”
工匠一愣:“现在?敌军还没全进去。”
“就现在。”她的声音不高,却斩钉截铁,“让他们看见烟,才敢放心进来。”
命令很快传到前线。一名埋伏在地下暗道的士兵掀开石板,掏出火折子,吹燃后塞进预设的硫磺包引信口。火星钻入缝隙,瞬间消失不见。几息之后,粮仓底部腾起一股浓烟,起初细弱如线,随后越冒越急,黑柱直冲天际,在灰白晨空中格外刺目。
城外敌军阵列顿时骚动起来。一名将领策马上前,眯眼打量着那股烟,回头与左右低语几句,随即挥手下令。鼓声响起,淮南军主力开始加速推进,步兵列盾前行,骑兵护住两翼,浩浩荡荡涌入东哨城。
李瑶通过望远镜看得清楚:第一批人马已穿过主街,第二批正跨过吊桥,第三批则在城门口集结。她默默计数,直到确认七成兵力深入城区,才缓缓抬起右手。
“启动。”
工匠拉动青铜锁栓。一声沉闷的金属咬合声响起,主控机关开启。地底埋设的导火索被同时引燃,火线沿着陶管飞速蔓延,穿过三十处雷点连接的火道网络。
刹那间,地面微微震颤。
第一声爆炸来自粮仓正下方。整座建筑猛地一抖,墙体裂开蛛网般的缝隙,紧接着轰然塌陷,烈焰自废墟中喷涌而出,夹杂着燃烧的谷物和木梁冲上半空。热浪席卷街道,掀翻了几辆停靠的辎重车。
第二波爆炸紧随其后。藏在民宅地窖、废弃马厩、断墙下的火雷接连爆开,火焰从砖缝、井口、屋檐下喷射而出,如同大地张开了无数张火口。街道上的敌军还未来得及反应,便被气浪掀翻在地,不少人当场被飞溅的碎石和铁片击中,哀嚎着滚倒在地。
有副将察觉不对,嘶吼着下令撤退。一部分靠近日城门的士兵开始往回奔逃,试图冲出这片死亡区域。但他们的脚步还未迈出门洞,第三轮爆炸便在城门口引爆。一块巨大的条石被炸得横飞出去,直接堵死了唯一的出口。后续爆炸引发连锁燃烧,粮仓残骸中的火势迅速蔓延,点燃了邻近的房屋和堆积的干草堆,整座城池陷入一片火海。
浓烟滚滚升腾,遮蔽了半个天空。侥幸未死的敌军在火光中乱窜,有人想跳入护城河逃生,却发现河岸已被预先倾倒的油脂覆盖,一点火星落下,水面顿时燃起熊熊烈焰。
李瑶站在高坡上,望着望远镜里的景象,手指轻轻抚过“三号火药”使用报告的边角。纸页微焦,是昨夜试验时留下的痕迹。她没有说话,只是将报告折好,放进袖袋深处。
此时,东哨城废墟之中,一道身影从倒塌的断墙后缓缓站起。
李骁拍去肩甲上的尘土,披风一角已被火星燎出几个小洞。他踩着仍在冒烟的瓦砾,一步步走向中央广场。脚下踩碎了一块烧焦的盾牌,木质部分早已碳化,铁皮扭曲变形。他停下脚步,抬头看向空中那二十架悬浮的热气球。
每一架下方都挂着未投掷的燃烧罐,罐体涂着醒目的红纹,随风轻轻晃动。巨大“李”字幡旗在高空展开,猎猎作响。
他深吸一口气,提起嗓音,朝着残存敌军的方向喊道:
“欢迎来到李氏兵法课堂。”
声音经由热气球悬挂的传声筒放大,清晰传遍整个战场。那些蜷缩在角落的溃兵纷纷抬头,脸上写满惊惧。有人丢下武器,跪倒在地;有人抱头蹲伏,不敢再动。
江风忽然转强,吹得热气球群微微摆动。最前端的一只气球下方,燃烧罐的挂扣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。
李骁没有再说话。他解下腰间火镰,随手抛在地上。然后缓缓抽出佩刀,刀尖朝下,插进焦土之中。
远处,江北敌营方向传来一阵急促的锣响。那是收兵的信号。
他站着不动,目光越过燃烧的城市,落在对岸那片曾经升起黑旗的高地。此刻那里依旧空荡,只有几缕残烟飘散在风里。
一名传令兵从后方疾奔而来,在坡下高声呼喊李瑶的名字。她收回望远镜,转身走下台阶。脚步经过火药报告时顿了一下,随即继续前行。
李骁听见了喊声,却没有回头。他的视线始终锁定前方,耳朵捕捉着风中的动静——城内仍有零星的脚步声,像是有人在废墟中挣扎爬行。
他弯腰拾起一块烧得发脆的门板碎片,上面残留着“淮南军工”的刻痕,边缘焦黑卷曲。指尖轻轻划过那几个字,他忽然冷笑了一声。
江面浮尸渐多,顺流漂向下游。一艘破损的战船卡在浅滩,船尾写着“镇北”二字,漆色剥落大半。
李骁把门板扔进火堆,火苗猛地蹿高一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