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知微凝视着那块深蓝布片,指腹轻轻抚过其上晕开的墨迹,“三月十五”四个字清晰可辨。
她抬眼看向裴砚:“这不是今天的日子。”
裴砚点头:“有人提前知道了老柳渡的封江行动。”
话音未落,一名内侍急步奔来,跪地叩首:“启禀陛下,寿康宫传来消息——太后……快不行了!只点名要见皇后娘娘。”
沈知微心头一沉。她刚从紫宸殿出来,一夜未歇,眼下又添新变。她将布片递给裴砚,转身便走。
裴砚紧随其后。两人一路无言,穿过重重宫门,直入寿康宫。
殿内烛火摇曳,药味浓重。几名宫人跪在角落,低头垂手。太医立于床前,正收回脉枕,轻轻摇头。
太后躺在床上,脸色灰白,呼吸微弱。听见脚步声,她缓缓睁眼,目光落在沈知微身上,竟露出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。
沈知微上前一步,屈膝行礼:“母后。”
太后没应,只是抬起枯瘦的手,颤巍巍指向她。
沈知微会意,走近床边,握住那只手。冰凉如纸。
“凤印……”太后开口,声音断续,“代传……”
殿内一片寂静。
“什么?”沈知微低声问。
太后嘴唇再动:“……不能落入他手……唯有你……能稳住这江山……”
沈知微心头一震。她指尖悄然触到耳侧。
【心镜系统启动】
【目标:太后】
【心声读取中……】
“不能让裴昭得逞……那孩子野心太大……先帝留下的虎符若合二为一,天下才不会乱……唯有她,冷静、果断,又能制住裴砚不至独断……”
三秒过去。沈知微收回手,神情已定。
原来如此。这不是私情托付,而是国本考量。太后怕的不是朝局不稳,是裴昭趁乱夺权。她选自己,并非因宠爱,而是因她能压得住局面。
“儿臣明白。”沈知微俯身,声音平稳,“母后放心,儿臣必不负所托。”
太后眼神微微亮起,似有千言万语,却已无力再说。她用尽最后力气,将藏在袖中的半枚青铜虎符塞进沈知微掌心。
那符冰冷沉重,纹路古朴,边缘刻着半个龙首。她认得这个样式——与裴砚常年贴身携带的那半枚,完全吻合。
虎符合则调兵,分则互制。如今一半归帝,一半归她,等同于将兵权一分为二,互相牵制。
这是防着裴昭,也是信她能守住底线。
太后手一松,头偏了下去。呼吸停止。
殿内宫人齐齐伏地,低声啜泣。
沈知微握紧虎符,站起身。她还没来得及收好,殿外忽传来一阵杂乱脚步。
李氏披头散发冲了进来,身后跟着两名粗使嬷嬷。她一眼看见沈知微站在床前,手中似有东西闪着金属光,立刻尖声喊道:“妖妃!你竟敢擅闯寝殿,哄骗太后临终遗命!凤印岂能交给一个庶女?!”
她扑上前,伸手就要抢沈知微手中的虎符。
沈知微不动,也没退。
一道黑影闪过。
裴砚一步挡在她身前,腰间长剑出鞘半寸,随即掷地。
“锵——”一声脆响,剑尖插入青砖,直没至柄。
他站在灵前,目光扫向李氏:“母后遗命,亲口所托,心证俱在。谁敢说一句假,便站出来当面驳斥。”
李氏僵在原地。她看着那插在地上的剑,又看看四周闻声而来的禁军,脸色发白。
她张了张嘴,还想说话。
裴砚声音更冷:“你今日若敢再进一步,孤便以‘扰乱宗庙’之罪,当场拿下。”
禁军列阵上前,刀锋齐指。
李氏终于退了半步,身子发抖,眼中满是不甘,却不敢再动。
沈知微这时才缓缓抬起手,将凤印取出,交予身旁女官:“暂由尚仪局代管,待大行太后丧仪毕,再行册定。”
女官接过凤印,低头退下。
虎符另一半,她悄悄藏进了袖中。
裴砚回头看了她一眼。两人目光相接,什么都没说,却都明白——这枚虎符不只是信物,更是枷锁,也是武器。一旦裴昭动手,他们必须同时出手,才能稳住大局。
“接下来怎么办?”裴砚低声问。
沈知微望了一眼太后遗体:“先办丧事。七日内不得举哀逾制,所有宗室入宫守灵,不得擅离。”
“你是怕有人借机生乱?”
“不是怕。”她说,“是知道一定会有人动。”
裴砚点头:“朕下令闭宫,加派巡防,各门查验通行玉牌。”
“还有一事。”沈知微顿了顿,“周通虽中毒昏迷,但他手里那块布片上的日期,早于我们制定封江计划的时间。这意味着,宫里有人提前泄露了军务。”
裴砚眼神一厉:“查。”
“不必大张旗鼓。”她说,“从值夜记录查起,谁在昨夜进出过御前书房,谁接触过海防图原件。尤其是……能拿到陛下印鉴副本的人。”
裴砚沉默片刻:“户部、礼部、内廷监,三处都有备案章。”
“那就三处一起查。”沈知微声音平静,“但别惊动太多人。现在太后刚走,人心浮动,稍有风吹草动,就会有人借题发挥。”
裴砚看着她,忽然道:“你很冷静。”
“我不冷静,就没人冷静了。”她说。
殿外天色渐暗,寿康宫内外已挂起白幡。宫人开始布置灵堂,香炉点燃,纸钱堆在一旁。
沈知微站在窗边,袖中的虎符贴着手心,凉意渗入皮肤。
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她不再是那个只需应对宅斗宫争的皇后。太后这一托,是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。凤印代管,虎符合一,等于让她成了皇权的共执者。
也成了裴昭下一个必须除掉的人。
她抬手抚了抚鬓边白玉簪,动作轻缓,像是整理仪容,实则是在确认簪子是否牢固——这根簪子,曾救过她一命。现在它还在,她也不能倒。
裴砚走到她身边,低声道:“你累了。”
她摇头:“还不算最累的时候。”
“等过了这七日,我陪你去一趟南郊行宫。”
“为什么突然提这个?”
“母后生前曾让我带她去一次,我没去成。”他说,“我想替她走完那条路。”
沈知微看着他侧脸。那是她第一次在他眼里看到疲惫之外的东西——一点遗憾,一点悔。
她轻声说:“好。”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通报声:“启禀陛下,宗正寺卿求见,说有要事禀报。”
裴砚皱眉:“这个时候?”
沈知微已经转身朝殿门走去:“让他在偏殿候着。现在任何异常举动,都不能忽视。”
裴砚跟上。
两人走出寿康宫,夜风扑面。宫道两侧灯笼亮起,映出长长的影子。
沈知微走在前面,步伐稳定。她的手始终插在袖中,紧紧攥着那半枚虎符。
她知道,真正的风暴,才刚刚开始。
宗正寺卿跪在偏殿,双手捧着一份黄绢。
“这是……?”沈知微问。
“大行太后临终前两日,亲笔所立遗诏副本。”他抬头,“内容与方才所述一致,特此呈验。”
        她抬眼看向裴砚:“这不是今天的日子。”
裴砚点头:“有人提前知道了老柳渡的封江行动。”
话音未落,一名内侍急步奔来,跪地叩首:“启禀陛下,寿康宫传来消息——太后……快不行了!只点名要见皇后娘娘。”
沈知微心头一沉。她刚从紫宸殿出来,一夜未歇,眼下又添新变。她将布片递给裴砚,转身便走。
裴砚紧随其后。两人一路无言,穿过重重宫门,直入寿康宫。
殿内烛火摇曳,药味浓重。几名宫人跪在角落,低头垂手。太医立于床前,正收回脉枕,轻轻摇头。
太后躺在床上,脸色灰白,呼吸微弱。听见脚步声,她缓缓睁眼,目光落在沈知微身上,竟露出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。
沈知微上前一步,屈膝行礼:“母后。”
太后没应,只是抬起枯瘦的手,颤巍巍指向她。
沈知微会意,走近床边,握住那只手。冰凉如纸。
“凤印……”太后开口,声音断续,“代传……”
殿内一片寂静。
“什么?”沈知微低声问。
太后嘴唇再动:“……不能落入他手……唯有你……能稳住这江山……”
沈知微心头一震。她指尖悄然触到耳侧。
【心镜系统启动】
【目标:太后】
【心声读取中……】
“不能让裴昭得逞……那孩子野心太大……先帝留下的虎符若合二为一,天下才不会乱……唯有她,冷静、果断,又能制住裴砚不至独断……”
三秒过去。沈知微收回手,神情已定。
原来如此。这不是私情托付,而是国本考量。太后怕的不是朝局不稳,是裴昭趁乱夺权。她选自己,并非因宠爱,而是因她能压得住局面。
“儿臣明白。”沈知微俯身,声音平稳,“母后放心,儿臣必不负所托。”
太后眼神微微亮起,似有千言万语,却已无力再说。她用尽最后力气,将藏在袖中的半枚青铜虎符塞进沈知微掌心。
那符冰冷沉重,纹路古朴,边缘刻着半个龙首。她认得这个样式——与裴砚常年贴身携带的那半枚,完全吻合。
虎符合则调兵,分则互制。如今一半归帝,一半归她,等同于将兵权一分为二,互相牵制。
这是防着裴昭,也是信她能守住底线。
太后手一松,头偏了下去。呼吸停止。
殿内宫人齐齐伏地,低声啜泣。
沈知微握紧虎符,站起身。她还没来得及收好,殿外忽传来一阵杂乱脚步。
李氏披头散发冲了进来,身后跟着两名粗使嬷嬷。她一眼看见沈知微站在床前,手中似有东西闪着金属光,立刻尖声喊道:“妖妃!你竟敢擅闯寝殿,哄骗太后临终遗命!凤印岂能交给一个庶女?!”
她扑上前,伸手就要抢沈知微手中的虎符。
沈知微不动,也没退。
一道黑影闪过。
裴砚一步挡在她身前,腰间长剑出鞘半寸,随即掷地。
“锵——”一声脆响,剑尖插入青砖,直没至柄。
他站在灵前,目光扫向李氏:“母后遗命,亲口所托,心证俱在。谁敢说一句假,便站出来当面驳斥。”
李氏僵在原地。她看着那插在地上的剑,又看看四周闻声而来的禁军,脸色发白。
她张了张嘴,还想说话。
裴砚声音更冷:“你今日若敢再进一步,孤便以‘扰乱宗庙’之罪,当场拿下。”
禁军列阵上前,刀锋齐指。
李氏终于退了半步,身子发抖,眼中满是不甘,却不敢再动。
沈知微这时才缓缓抬起手,将凤印取出,交予身旁女官:“暂由尚仪局代管,待大行太后丧仪毕,再行册定。”
女官接过凤印,低头退下。
虎符另一半,她悄悄藏进了袖中。
裴砚回头看了她一眼。两人目光相接,什么都没说,却都明白——这枚虎符不只是信物,更是枷锁,也是武器。一旦裴昭动手,他们必须同时出手,才能稳住大局。
“接下来怎么办?”裴砚低声问。
沈知微望了一眼太后遗体:“先办丧事。七日内不得举哀逾制,所有宗室入宫守灵,不得擅离。”
“你是怕有人借机生乱?”
“不是怕。”她说,“是知道一定会有人动。”
裴砚点头:“朕下令闭宫,加派巡防,各门查验通行玉牌。”
“还有一事。”沈知微顿了顿,“周通虽中毒昏迷,但他手里那块布片上的日期,早于我们制定封江计划的时间。这意味着,宫里有人提前泄露了军务。”
裴砚眼神一厉:“查。”
“不必大张旗鼓。”她说,“从值夜记录查起,谁在昨夜进出过御前书房,谁接触过海防图原件。尤其是……能拿到陛下印鉴副本的人。”
裴砚沉默片刻:“户部、礼部、内廷监,三处都有备案章。”
“那就三处一起查。”沈知微声音平静,“但别惊动太多人。现在太后刚走,人心浮动,稍有风吹草动,就会有人借题发挥。”
裴砚看着她,忽然道:“你很冷静。”
“我不冷静,就没人冷静了。”她说。
殿外天色渐暗,寿康宫内外已挂起白幡。宫人开始布置灵堂,香炉点燃,纸钱堆在一旁。
沈知微站在窗边,袖中的虎符贴着手心,凉意渗入皮肤。
她知道,从这一刻起,她不再是那个只需应对宅斗宫争的皇后。太后这一托,是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。凤印代管,虎符合一,等于让她成了皇权的共执者。
也成了裴昭下一个必须除掉的人。
她抬手抚了抚鬓边白玉簪,动作轻缓,像是整理仪容,实则是在确认簪子是否牢固——这根簪子,曾救过她一命。现在它还在,她也不能倒。
裴砚走到她身边,低声道:“你累了。”
她摇头:“还不算最累的时候。”
“等过了这七日,我陪你去一趟南郊行宫。”
“为什么突然提这个?”
“母后生前曾让我带她去一次,我没去成。”他说,“我想替她走完那条路。”
沈知微看着他侧脸。那是她第一次在他眼里看到疲惫之外的东西——一点遗憾,一点悔。
她轻声说:“好。”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通报声:“启禀陛下,宗正寺卿求见,说有要事禀报。”
裴砚皱眉:“这个时候?”
沈知微已经转身朝殿门走去:“让他在偏殿候着。现在任何异常举动,都不能忽视。”
裴砚跟上。
两人走出寿康宫,夜风扑面。宫道两侧灯笼亮起,映出长长的影子。
沈知微走在前面,步伐稳定。她的手始终插在袖中,紧紧攥着那半枚虎符。
她知道,真正的风暴,才刚刚开始。
宗正寺卿跪在偏殿,双手捧着一份黄绢。
“这是……?”沈知微问。
“大行太后临终前两日,亲笔所立遗诏副本。”他抬头,“内容与方才所述一致,特此呈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