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后世了解了报社和邮政的基本运行逻辑后,朱元璋直接回到了大明,他准备亲手操刀这两件事情。
深夜,躺在榻上,老朱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马皇后知道朱元璋在想增设衙门和改制仪鸾司的事情,因此她也不嫌,而是温声安慰道:
“重八,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好的,里面设计的东西也多。夜深了,直接睡吧,等明日再想。”
老朱其实脑子里想事情只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他最近在后世爱上了夜生活。
他隔三岔五瞒着马皇后,让高阳秋打掩护,带他去酒吧看dJ。
这乍一下回来大明,还真不太习惯早睡了呢!
索性,跟马皇后说了一声,朱元璋便直接穿上衣服,奔向了乾清宫。
等来到乾清宫门外,朱元璋便看到自家好大儿还在批阅着奏折。
想到朱标的身体,朱元璋直接推门而入,骂道:“你这个小兔崽子,咱不是跟你说有内阁那些人批阅,你负责终审吗?怎么今日这么晚了还不回东宫?”
“父皇息怒,自从那日听了秋哥的主意,最近儿臣总睡不着,心中一直思虑计划的可行性。”朱标放下手中的笔,先是跟老朱请了个罪,接着继续道,“父皇,儿臣认为,驿站和仪鸾司改制问题可以先放一放,而报纸这个事情,放不得!”
见朱标说的跟自己想法一致,朱元璋也不生气了,他对着朱标点了点头,走到上首坐了下来。
确实,最近朱元璋也在考虑这两件事情该如何做。
越想,朱元璋就觉得设立报社乃是重中之重。
如今的大明,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世家在兴风作浪,但从南北方士子的学识差异中,老朱敏锐地察觉到世家的势力依然存在,只不过他们的手段变得更为隐蔽和巧妙。
与以往那些朝代的世家不同,大明的世家不再明目张胆地在地方上作威作福,而是学会了收敛锋芒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对权力的追逐。
相反,他们通过掌控知识这一关键领域,开始悄然垄断大明的根基。
老朱对历史已经有了研究,他深知大明后期将会出现南北士子对立的局面,这种现象的根源其实就是世家问题。
世家们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,逐渐垄断了教育资源,使得只有他们培养出来的读书人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,进而进入官场。
这些由世家培养出来的读书人,在官场中形成了各自的党派,彼此相互勾结、抱团取暖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世家通过这些党派重新夺回了话语权,而一旦掌握了舆论的力量,他们就能够左右社会的走向。
舆论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,它既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光明,也可以将人们引入黑暗的深渊。
世家们深知这一点,因此他们巧妙地运用舆论工具,为自己谋取利益,同时打压异己。
百姓,又是最容易被舆论左右的群体。
俗称,随大流。
所以,明朝后期,大明多地发生了起义、造反。
内忧外患下,最终导致大明崩塌。
每每想到这些,朱元璋就觉得舆论这个东西,一定要由自己或者是皇室来把控!
报纸,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!
“标儿,爹最近也在想这些东西,你说,如果把报社开起来,归到宗人府名下,当如何?”
朱元璋这话,让朱标很懵圈。
不是讨论创办报社?
为什么父皇又要把这个机构归到宗人府管理?
不等朱标话问出口,朱元璋已经把他怎么想的说了一遍。
听完朱元璋的理由,朱标陷入了良久的沉默......
翌日,正好是初一大朝会的日子。
奉天殿,百官齐聚。
按照之前,朱元璋除了初一、十五开朝会外,五品以上京官还要每日进行常朝。
可现在,统统不用了,只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,每月初一进行汇报即可。
所以,众官员最近的日子过得比较舒坦。
等汇报完上月的工作,朱元璋对阶下站立的金英一点头,金英立马高声喊道:
“传~秦王!”
一声声通传之后,秦王朱樉大步流星走入殿中。
等秦王站定后,御阶上的朱元璋开口了:
“今日,朕宣布一件事!
朕打算设立一个机构,名叫大明皇家报社!
接下来,着太子念旨!”
大明皇家报社?
众朝臣面面相觑,不明白老朱口中的报社究竟是什么东西。
朱元璋宣布完后,太子朱标打开圣旨,念道:
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朕承天运,御临大明,夙夜忧勤,惟冀四海升平、万民康阜。今览天下之势,信息通达则政通人和,教化广布则风俗淳美。
然我朝政令传于下,或有迟滞;民情达于上,每多壅塞。此诚不利于国家之治、生民之安也。
朕苦思冥想,决意于我大明设立皇家报社,可集天下之事,传于四方,使上情下达,下情上达,于国于民,裨益良多。
该报社当以宣扬圣德、传播政令、通达民情、开启民智为宗旨。凡朝廷之举措、地方之利弊、民生之疾苦、贤良之事迹,皆可据实刊载,以广见闻。
皇家报社置于宗人府名下,着皇家宗人令朱樉,进行人员遴选,当择贤任能,品行端方、才学出众者方可充任。
着礼部会同翰林院、通政司,速议报社之规制、章程,划定职责,明确权限。
所需经费,由内帑统筹安排,务必保障其顺利开办。
朕意已决,尔等臣工,当恪尽职守,共襄盛举。使皇家报社成我大明之喉舌、万民之耳目,以彰我朝文治武功,永固社稷之基。
钦此!”
众人听朱标念完圣旨,终于明白这大明皇家报社是什么东西了。
只是,这报社?
权限是否有些太大了些?
不少朝臣心中觉得此举不妥,可面对朱元璋已经定下的事情,他们也知道反对不了。
见无人应声,上首的朱元璋直接拍板:
“此事就这么定了,秦王抓紧创办大明皇家报社,太子从旁协助,要让我皇家报社尽快运作起来。
另外,报社设立总编一职,官居三品,下辖监事、管事若干,监事定级五品,管事定级六品。
此类官员任命不经中书省,由东宫与宗人府负责选拔。
好了,今日朝会就到这儿吧。
太子,秦王,你二人进行敦促,尽快把我皇家报社立好,可明白否?”
        深夜,躺在榻上,老朱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马皇后知道朱元璋在想增设衙门和改制仪鸾司的事情,因此她也不嫌,而是温声安慰道:
“重八,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好的,里面设计的东西也多。夜深了,直接睡吧,等明日再想。”
老朱其实脑子里想事情只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他最近在后世爱上了夜生活。
他隔三岔五瞒着马皇后,让高阳秋打掩护,带他去酒吧看dJ。
这乍一下回来大明,还真不太习惯早睡了呢!
索性,跟马皇后说了一声,朱元璋便直接穿上衣服,奔向了乾清宫。
等来到乾清宫门外,朱元璋便看到自家好大儿还在批阅着奏折。
想到朱标的身体,朱元璋直接推门而入,骂道:“你这个小兔崽子,咱不是跟你说有内阁那些人批阅,你负责终审吗?怎么今日这么晚了还不回东宫?”
“父皇息怒,自从那日听了秋哥的主意,最近儿臣总睡不着,心中一直思虑计划的可行性。”朱标放下手中的笔,先是跟老朱请了个罪,接着继续道,“父皇,儿臣认为,驿站和仪鸾司改制问题可以先放一放,而报纸这个事情,放不得!”
见朱标说的跟自己想法一致,朱元璋也不生气了,他对着朱标点了点头,走到上首坐了下来。
确实,最近朱元璋也在考虑这两件事情该如何做。
越想,朱元璋就觉得设立报社乃是重中之重。
如今的大明,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世家在兴风作浪,但从南北方士子的学识差异中,老朱敏锐地察觉到世家的势力依然存在,只不过他们的手段变得更为隐蔽和巧妙。
与以往那些朝代的世家不同,大明的世家不再明目张胆地在地方上作威作福,而是学会了收敛锋芒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对权力的追逐。
相反,他们通过掌控知识这一关键领域,开始悄然垄断大明的根基。
老朱对历史已经有了研究,他深知大明后期将会出现南北士子对立的局面,这种现象的根源其实就是世家问题。
世家们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,逐渐垄断了教育资源,使得只有他们培养出来的读书人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,进而进入官场。
这些由世家培养出来的读书人,在官场中形成了各自的党派,彼此相互勾结、抱团取暖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世家通过这些党派重新夺回了话语权,而一旦掌握了舆论的力量,他们就能够左右社会的走向。
舆论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,它既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光明,也可以将人们引入黑暗的深渊。
世家们深知这一点,因此他们巧妙地运用舆论工具,为自己谋取利益,同时打压异己。
百姓,又是最容易被舆论左右的群体。
俗称,随大流。
所以,明朝后期,大明多地发生了起义、造反。
内忧外患下,最终导致大明崩塌。
每每想到这些,朱元璋就觉得舆论这个东西,一定要由自己或者是皇室来把控!
报纸,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!
“标儿,爹最近也在想这些东西,你说,如果把报社开起来,归到宗人府名下,当如何?”
朱元璋这话,让朱标很懵圈。
不是讨论创办报社?
为什么父皇又要把这个机构归到宗人府管理?
不等朱标话问出口,朱元璋已经把他怎么想的说了一遍。
听完朱元璋的理由,朱标陷入了良久的沉默......
翌日,正好是初一大朝会的日子。
奉天殿,百官齐聚。
按照之前,朱元璋除了初一、十五开朝会外,五品以上京官还要每日进行常朝。
可现在,统统不用了,只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,每月初一进行汇报即可。
所以,众官员最近的日子过得比较舒坦。
等汇报完上月的工作,朱元璋对阶下站立的金英一点头,金英立马高声喊道:
“传~秦王!”
一声声通传之后,秦王朱樉大步流星走入殿中。
等秦王站定后,御阶上的朱元璋开口了:
“今日,朕宣布一件事!
朕打算设立一个机构,名叫大明皇家报社!
接下来,着太子念旨!”
大明皇家报社?
众朝臣面面相觑,不明白老朱口中的报社究竟是什么东西。
朱元璋宣布完后,太子朱标打开圣旨,念道:
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朕承天运,御临大明,夙夜忧勤,惟冀四海升平、万民康阜。今览天下之势,信息通达则政通人和,教化广布则风俗淳美。
然我朝政令传于下,或有迟滞;民情达于上,每多壅塞。此诚不利于国家之治、生民之安也。
朕苦思冥想,决意于我大明设立皇家报社,可集天下之事,传于四方,使上情下达,下情上达,于国于民,裨益良多。
该报社当以宣扬圣德、传播政令、通达民情、开启民智为宗旨。凡朝廷之举措、地方之利弊、民生之疾苦、贤良之事迹,皆可据实刊载,以广见闻。
皇家报社置于宗人府名下,着皇家宗人令朱樉,进行人员遴选,当择贤任能,品行端方、才学出众者方可充任。
着礼部会同翰林院、通政司,速议报社之规制、章程,划定职责,明确权限。
所需经费,由内帑统筹安排,务必保障其顺利开办。
朕意已决,尔等臣工,当恪尽职守,共襄盛举。使皇家报社成我大明之喉舌、万民之耳目,以彰我朝文治武功,永固社稷之基。
钦此!”
众人听朱标念完圣旨,终于明白这大明皇家报社是什么东西了。
只是,这报社?
权限是否有些太大了些?
不少朝臣心中觉得此举不妥,可面对朱元璋已经定下的事情,他们也知道反对不了。
见无人应声,上首的朱元璋直接拍板:
“此事就这么定了,秦王抓紧创办大明皇家报社,太子从旁协助,要让我皇家报社尽快运作起来。
另外,报社设立总编一职,官居三品,下辖监事、管事若干,监事定级五品,管事定级六品。
此类官员任命不经中书省,由东宫与宗人府负责选拔。
好了,今日朝会就到这儿吧。
太子,秦王,你二人进行敦促,尽快把我皇家报社立好,可明白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