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3章 书记的“黑材料”-《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》

  地下斗争如同暗夜中的潜行,每一步都必须悄无声息。

  林杰深知,他手中掌握的关于张哲的那些模糊线索,远不足以构成威胁,他需要更具体、更确凿的证据。

  他首先将目标锁定在“智健云创”这家公司上。这家公司在张哲到任后,在江东省医疗信息化领域迅速崛起,这绝不仅仅是商业嗅觉灵敏那么简单。

  通过周明留下的、在规划信息处依然可靠的老关系,林杰拿到了一份内部流传的、非公开的全省近期医疗信息化项目中标清单。

  果然,“智健云创”赫然在列,而且中标价格普遍比参与竞标的其他公司高出15%到30%。

  更蹊跷的是,有几个项目在招标文件中设定的技术参数,带有明显的倾向性,仿佛就是为“智健云创”量身定做。

  “林主任,你看这条,”周明指着清单上一个项目,通过加密信息发给林杰,“‘清河市区域医疗影像云平台’,技术要求里明确写了必须兼容‘智健云创’的私有数据加密协议,这玩意儿根本不是行业通用标准,摆明了就是排除其他家。”

  林杰将这些项目名称、中标金额、异常的技术参数要求一一记录下来。

  这只是间接证据,但足以引发合理的怀疑。

  接下来,是确认这家公司与张哲的关联。

  这难度极大,对方必然做了充分的隔离措施。

  林杰没有轻举妄动去查公司的股权结构,那太容易打草惊蛇。

  他换了一个思路,让王鑫想办法,通过其在政府接待办的一个远房亲戚,侧面了解张哲到任后,其妻子的活动轨迹和社交圈子。

  几天后,王鑫带来了一个模糊但关键的信息:张哲的妻子王莉,最近似乎和一个叫“刘总”的人走得比较近,一起参加过几次妇联组织的活动和高尔夫球聚会。而这个“刘总”,经多方打听,好像就是“智健云创”的总经理,刘斌。

  “刘斌……张哲的妻弟是不是也姓刘?”林杰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之前零碎的信息。

  “对!我打听过了,”王鑫压低声音,带着一丝兴奋,“张书记的妻弟就叫刘伟!但这个刘斌和刘伟是不是同一个人,或者是什么关系,还不敢确定。不过,一个姓刘的总经理,和张书记妻子频繁接触,这本身就够耐人寻味了。”

  线索似乎在这里缠绕起来。“智健云创”的总经理刘斌,张哲妻子王莉,以及张哲那个做医疗器械生意的妻弟刘伟……这三者之间,是否存在一个隐蔽的利益链条?

  与此同时,另一条关于张哲个人作风的线索,也有了意外进展。

  这天,林杰在信访办翻看一批新的信访材料时,一份来自邻省的举报信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  写信人自称是原邻省某市文化局的一名普通干部,信中主要反映该市一位已调离的市领导在任期间,与局里一位年轻女下属关系“过于密切”,存在“不正当男女关系”,并利用影响力帮助该女下属的亲属承揽工程。

  信中描述了一些细节,比如该领导经常在晚上让该女下属到其住所“汇报工作”,两人曾一同“出差考察”多日等等。

  写信人语焉不详,更像是一种情绪发泄,缺乏实证。

  但林杰的心却提了起来。

  信中提到的已调离市领导的工作轨迹和时间点,与张哲在邻省的任职经历高度吻合!

  而且,张哲在邻省担任的正是市委书记!

  他立刻让王鑫通过其在邻省公安系统的同学关系,冒着极大风险,秘密核实两件事:

  第一,张哲在邻省工作时,其市委办公室或者联系密切的部门,是否有一位姓董的年轻女干部?

  第二,这位董科长的亲属中,是否有人从事工程建设,并在张哲任职期间承接了当地政府项目?

  林杰知道自己正在触碰高压线,一旦被张哲察觉,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他更加深居简出,将所有可能与外界联系的痕迹处理得干干净净。

  一周后,邻省传来了回信。

  信息指向性更强:张哲在邻省时,市委接待办确实有一位董姓副科长,年轻漂亮,很受“领导赏识”,在张哲调离后不久,她也突然辞职离开了原单位,去向不明。至于其亲属承接工程一事,由于时间久远且涉及面广,短时间内难以查证。

  虽然没有铁证,但“董科长”这个人的存在,以及其与张哲时间线上的巧合,已经让林杰心中有了七八分把握。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,但其爆炸的威力和反噬的风险同样巨大。

  这种涉及个人作风的问题,极其敏感,如果证据不扎实,很容易被反咬一口,指控为诬告陷害。

  晚上,林杰将自己锁在书房里,桌上摊开着关于“智健云创”的项目清单、关于刘斌与王莉接触的记录,以及那份来自邻省的匿名举报信摘要。

  但是,仅有这些材料够吗?

  林杰点燃一支烟,烟雾缭绕中,眉头紧锁。

  “智健云创”的问题,目前还停留在合理怀疑阶段,缺乏直接证据链将张哲与其关联起来。

  作风问题更是只有一封模糊的举报信和侧面打听来的信息,无法作为呈堂证供。

  现在就抛出这些材料,不仅扳不倒张哲,反而会彻底暴露自己,引来灭顶之灾。

  他需要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,或者,等待张哲自己出现更大的、无法掩盖的破绽。

  他需要将这些“黑材料”淬炼成一把能一击致命的利剑,而不是几根只能挠痒痒的木刺。

  他将这些材料小心地收藏进一个普通的档案袋里,贴上“基层调研参考资料”的标签,锁进了文件柜的最底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