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舌战群儒与惊魂一刻-《重生逆袭:黄金1988》

  “新增评审环节?现场阐述?接受质询?”

  这突如其来的补充通知,像一记闷棍,狠狠敲在所有投标人的心头。尤其是林卫东,他感觉刚刚鼓起的勇气和准备,瞬间被抽空了大半。

  资金、材料这些硬指标,他还可以拼命去凑。但在大庭广众之下,面对可能是专家领导的评审组,阐述那些他只在心里琢磨、从未形成文字的“经营方案”?这完全是他的知识盲区和短板!

  陈干部脸上那毫不掩饰的、阴险而得意的笑容,更是明确无误地告诉他:这就是为你准备的“特殊待遇”!就是要你在公开场合暴露粗鄙无知,彻底断绝你中标的任何可能!

  一股冰冷的绝望和巨大的愤怒交织在一起,让林卫东的手指微微颤抖。

  怎么办?现在退缩?等于不战而降!

  硬着头皮上?很可能自取其辱!

  进退维谷!

  “卫东……”赵大海也慌了神,紧张地抓住他的胳膊。

  林卫东死死盯着那张通知,大脑在极度的压力下反而强迫自己高速冷却下来。不能乱!绝对不能乱!

  阐述?质询?他们想听什么?无非是些冠冕堂皇的套话,什么“为人民服务”、“搞活经济”之类?或者是一些他根本不懂的管理理论?

  不!也许没那么复杂!百货大楼搞承包试点,最终目的还是要盈利,要改变目前国营柜台死气沉沉的局面!评审组最想看到的,可能不是夸夸其谈,而是实实在在、能赚钱、能吸引顾客的点子!

  而他林卫东,别的不敢说,对于老百姓喜欢什么、什么商品好卖、如何吸引顾客,他有着在场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一手经验和直觉!

  他的优势不在庙堂之高,而在江湖之远!

  拼了!就用最土的办法,说最实在的话!

  想到这里,林卫东眼中重新燃起火焰,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充斥全身。他深吸一口气,用力拍了拍赵大海的手背:“大海,别怕。咱们是来卖货的,不是来考状元的。他们问什么,我就答什么,有一说一!”

  时间到了。工作人员引导着所有投标人进入三楼会议室。

  会议室布置得相当正式。长条桌的一边坐着五个人组成的评审组。居中那位气场强大的,正是那天有过一面之缘的李经理。他旁边坐着百货大楼的书记、财务科长,还有两位看起来像是商业局下来的干部,表情严肃。

  另一边,则放着十来把椅子,给投标人坐。陈干部和其他几个看起来颇有实力的投标人自然地坐在了前排,彼此低声交谈,显得颇为熟络。林卫东和赵大海则默默地在后排角落坐下,显得格格不入。

  会议开始,李经理简单讲话,强调了本次承包试点的重要意义和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的原则,然后宣布竞标开始。

  首先是保证金查验和标书收取。轮到林卫东时,他走上前,将五百元保证金收据和那份填写工整的申请表递上。

  李经理接过他的申请表,似乎特意多看了两眼,尤其是在“个体经营”和经营理念那几栏停留了一下,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。财务科长仔细核对了保证金收据,点了点头。

  陈干部在一旁冷眼旁观,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讥讽。

  所有程序走完,重头戏——经营阐述和质询环节开始。按照递交顺序,林卫东排在倒数第二个。

  前面的投标人逐一上台。大多是一些国营单位的停薪留职人员或者有些背景的商人。他们的阐述听起来冠冕堂皇,引经据典,充满了各种时髦的管理词汇和“为四化做贡献”的保证,但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有些空洞,缺乏具体细节。评审组偶尔问一两个关于预期销售额、人员管理的问题,他们也能流畅应对。

  陈干部是第四个上台的。他显然有备而来,准备了一份手写稿,侃侃而谈。从如何扩大进货渠道、引进上海广州最新产品,到如何改善服务态度、实行奖金激励制度,说得头头是道,甚至还提出了一个“每月搞一次小商品展销会”的点子。评审组几位领导听得不时点头。

  陈干部下来时,得意地瞥了林卫东一眼。

  终于,轮到林卫东了。

  会议室里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个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、穿着旧中山装的年轻人身上。目光中有好奇,有审视,更多的则是轻蔑和不看好。

  林卫东的心脏怦怦狂跳,手心里全是汗。他深吸一口气,站起身,走到会议室前方那片空地上。他没有拿稿纸,只是紧紧握着那个旧公文包。

  “各位领导,大家好。我叫林卫东。”他的声音起初略带一丝紧张和沙哑,但很快稳定下来,“我没念过多少书,也不会说那些大道理。我就说说,如果是我承包了这个柜台,我会怎么干。”

  他开门见山,没有任何虚套,反而让评审组的几位领导稍稍坐直了身体,露出些许感兴趣的神色。

  “第一,货品。国营柜台现在的货,好多都是老样子,积压货,年轻人不喜欢看。”林卫东开始进入状态,语气变得朴实而自信,“我会立刻去南方,找最新颖、最时髦的货源,就像电子表、发卡、还有年轻人喜欢的歌带(他谨慎地避开了‘磁带’这个敏感词)之类的。不仅要有,而且要快!比别人快!信息要灵通,什么火就进什么!”

  他举了几个例子,比如哪种发卡好卖,哪种袜子款式受欢迎,都是来自他一线摆摊的真实经验,具体而生动。

  “第二,价格。薄利多销。有些小东西,单价看着利润低,但走量大,算总账更赚钱。而且价格实在,老百姓才愿意常来。”

  “第三,服务。”他特别强调了这一点,“不能再像有些营业员那样,板着脸,爱答不理。得笑,得主动问,哪怕顾客只是看看,也得客气。买东西的才是衣食父母。我可以立军令状,要是接到顾客投诉服务态度,第一次警告,第二次扣钱,第三次直接滚蛋!”

  他说得斩钉截铁,带着一股草莽般的狠劲和真诚。

  “第四,卫生和陈列。柜台必须干干净净,货品摆得整整齐齐,明码标价,让人看着就舒服,就想买。这点我现在摆摊就能做到,进了大楼更能做到!”

  他没有空泛的承诺,说的全是具体可操作、甚至听起来有些“土”但极为实用的办法。这些都是他从夜市和流动车摸爬滚打中总结出的真知灼见,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。

  评审组几位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,李经理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,似乎在想些什么。

  “说完了?”李经理开口。

  “说完了。”林卫东点头。

  “嗯。”李经理不置可否,目光扫向其他评审,“大家有什么问题,可以问问。”

  一个商业局的干部推了推眼镜,问道:“林卫东同志,你刚才说到去南方进货,资金方面有考虑吗?路途遥远,成本不低啊。”

  这个问题很尖锐,直指他个体户资金的短板。

  林卫东早有准备,他打开公文包,不是拿钱,而是先拿出了那张完税凭证:“领导,资金确实是我目前的短板。但我可以尽量快速周转,减少压货。而且,这是我刚刚在区税务所主动缴纳的税款凭证。钱不多,但我想表明我的态度:合法经营,诚信纳税,挣放心钱。我相信只要路子对,慢慢积累,资金问题可以解决。”

  主动纳税?评审组成员都有些意外,拿起那张税票传看了一下。在这个年代,个体户主动纳税的可不多见。这一个小小的举动,无形中为他的“诚信”和“规矩”加了不少分。

  另一个干部又问:“你是个体经营,如果中标,打算怎么管理柜台?用人方面有什么想法?”

  林卫东沉吟了一下,老实回答:“领导,我没管过国营柜台,那些复杂的制度我不太懂。但我觉得,管人说白了就是管心。公平,多劳多得,谁干得好,谁收入就高,大家自然有干劲。具体办法,我可以向大楼里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,但大原则不会变:能者上,平者让,庸者下。”

  他的回答依然朴实,甚至有些“野路子”,但却透着一股实用主义的效率至上原则,与当时国营单位普遍存在的“大锅饭”心态形成鲜明对比。

  李经理忽然开口,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:“林卫东,我听说你在文化宫夜市搞了个铁皮柜,生意不错?还搞免费凉茶?”

  林卫东心里一凛,知道正题来了,谨慎回答:“是,领导。就在西区角落。免费凉茶……之前搞过,后来市管队说不符合规定,就不搞了。现在就是老老实实卖货。”

  他主动提了市管队,点明自己现在是合规经营。

  李经理嗯了一声,没再追问,只是淡淡地说:“好了,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了。下一位。”

  林卫东微微鞠躬,走回自己的座位,后背已经湿透。他不知道自己刚才的表现到底如何,只能尽力而为。

  赵大海紧张地看着他,用眼神询问。林卫东微微摇头,心里完全没底。

  所有投标人阐述完毕。评审组示意大家到外面等候,他们需要进行合议。

 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。走廊里,其他投标人聚在一起抽烟聊天,显得比较轻松。陈干部更是面带微笑,似乎胜券在握。没人搭理角落里的林卫东和赵大海。

  半小时后,会议室门开了。工作人员请大家重新进去。

 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目光聚焦在评审组身上。

  李经理清了清嗓子,拿起一张纸,开始宣布结果:

  “经过评审组综合评议,考虑到经营方案、资金实力、个人资质等多方面因素,现宣布,市第一百货大楼三楼东南角小百货柜台承包经营权的中标者是——”

 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全场。

  林卫东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,几乎要停止跳动!

  陈干部脸上的笑容已经绽放开来,身体微微前倾,准备接受祝贺。

  “……林卫东同志。”

  轰!

  这三个字,如同天籁之音,又如同晴天霹雳,炸响在会议室!

  林卫东猛地抬起头,眼睛瞪得滚圆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!

  中了?真的是我?!

  赵大海更是激动得“嗷”一嗓子蹦了起来,狠狠抱住了林卫东!

  “安静!”工作人员立刻呵斥。

  赵大海赶紧捂住嘴,但脸上的狂喜根本无法掩饰。

  另一边,陈干部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,瞬间转为难以置信的震惊和铁青!他猛地站起来,失声道:“李经理!这……这不合规矩吧?他一个个体户,资金那么少,凭什么……”

  “陈志明同志!”李经理脸色一沉,打断了他,语气严厉,“评审结果是评审组集体决议!综合考虑了林卫东同志的经营思路灵活务实,注重服务,有较强的市场嗅觉,并且具备合法经营、诚信纳税的意识!你有什么异议吗?”

  陈干部被噎得说不出话,脸憋得通红,胸口剧烈起伏,最终狠狠地瞪了林卫东一眼,猛地坐下,拳头攥得死死的。

  其他投标人也一片哗然,交头接耳,显然对这个结果极为意外。

  “好了!”李经理提高声音,“中标结果公示三天。无异议后,林卫东同志前来办理正式承包手续,缴纳首期承包费用。散会!”

  会议结束。人群在复杂的目光和议论声中逐渐散去。

  林卫东还沉浸在巨大的、不真实的狂喜之中,感觉脚步都有些发飘。赵大海在一旁激动得语无伦次。

  李经理走过他身边时,脚步稍微停顿了一下,看了他一眼,只说了一句话:“好好干。别让我失望。”

  “谢谢李经理!我一定好好干!”林卫东连忙躬身保证。

  走出百货大楼,阳光格外灿烂。林卫东感觉空气都是甜的。他成功了!他真的拿下了百货大楼的柜台!命运的天平,终于第一次重重地倾向了他这一边!

  “卫东!咱们成功了!成功了!”赵大海激动地大喊。

  “成功了!走!大海!回家!告诉秀兰这个好消息!”林卫东也难掩激动。

  两人兴冲冲地往家赶,迫不及待地想与家人分享这份喜悦。

  然而,就在他们走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巷口时,一辆黑色的老式上海牌轿车,无声无息地停在了他们面前,挡住了去路。

  车门打开,两个穿着灰色中山装、表情冷峻的男人走了下来,直接亮出一个证件,挡在林卫东面前。

  “是林卫东吗?我们是市工商局经检科的。接到实名举报,你涉嫌大量销售走私商品,非法牟取暴利。请你现在跟我们回去,接受调查!”

  证件上冰冷的国徽,和对方毫无感情的声音,像一把重锤,将林卫东刚刚升上云端的狂喜,瞬间砸落深渊!

  举报?走私?经检科?

 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。

  刚刚到手的希望,难道转眼就要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