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北芒砀山红袄军大寨。
石破天的大嗓门还在聚义厅里回荡,李全捏着那份薄薄的册子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厅内其他红袄军头领们交头接耳,目光在石破天带来的精锐士卒和李全阴晴不定的脸上来回扫视。
“李大哥,金陵那边……靠谱吗?”一个脸上带疤的头领压低声音,“别是忽悠咱们去当炮灰!”
“就是,官府的人,有几个说话算话的?”
李全猛地抬手,止住了众人的议论。
他深吸一口气,那口气里混杂着山寨的烟火气、兵刃的铁锈味,还有一丝久违的、名为“希望”的躁动。
石破天的坦荡,册子上那些直白却滚烫的字句,像火把一样灼烧着他心中积压多年的郁垒。
“石将军,”李全终于开口,声音比刚才沉稳了些,“你的来意,俺明白了。红袄军的弟兄,都是被狄虏逼得活不下去的苦哈哈,没谁不想真刀真枪杀回去!但空口无凭……”
石破天不等他说完,哈哈一笑,打断道:“就知道你小子不见兔子不撒鹰!军师早有交代!”
他转身对身后一名亲卫点了点头。
那亲卫会意,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皮袋,解开绳扣,哗啦一声,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厅中的木桌上——那是数十锭黄澄澄的金子,以及几块代表议事府权限的铜符和令箭!
金光闪烁,映得一众头领眼睛发直。
他们啸聚山林,何时见过如此多的真金白银?
“这是军师给的第一批安家费!”石破天声若洪钟,“粮草军械,随后就从金陵起运,走水路直达!这铜符,可让你们的人,在江南议事的钱粮司优先支取物资!这令箭,见此如见军师,江北之地,凡我抗狄义军,皆需行个方便!”
他看着李全,目光灼灼:“李全,俺军师的诚意,够不够?!”
李全看着桌上那堆金子和象征着权力与渠道的符令,呼吸不由得粗重了几分。
这不是空头支票,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和认可!
他红袄军缺的不是拼命的心,正是这些能让他们拼命的本钱和后路!
“够!”李全猛地一拍桌子,震得金锭跳动,“石将军,陈军师如此信重,我李全若再推三阻四,便是给脸不要脸了!”
他转身,面对厅内所有头领,朗声道:“诸位弟兄!从今日起,我红袄军,便奉金陵摄政议事府号令,尊陈策军师为首!整军备武,随石将军北伐杀狄,光复河山!”
“愿随大头领!愿随陈军师!北伐杀狄!”众头领见状,再无犹豫,齐声呐喊,声浪几乎要掀翻聚义厅的屋顶。
石破天满意地咧嘴笑了。
他知道,这第一步,成了。
军师这“借尸还魂”之计,借的是红袄军这具在江北有根基的“尸”,还的是北伐先锋的魂!
接下来的几日,石破天并未急于离开。
他留在芒砀山,与李全及众头领详细商讨整编细则、粮草接收路线、以及下一步向淮河沿线其他义军势力渗透联络的计划。
他带来的两百精锐,也毫不藏私,将云起营的操典、战法,乃至小队配合的精要,倾囊相授,让红袄军上下见识到了何为真正的精锐,心服口服之余,更多了几分对金陵、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陈军师的敬畏与向往。
金陵清凉山别院。
石桌上的那株七白藤,静静地躺着,像一块墨绿色的琥珀,封印着某种未知的可能。
阿丑的心,自那日后便再未平静过。
她依旧沉默地煎药、伺候笔墨,但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株七白藤,指尖仿佛还残留着触碰它时那微凉而奇异的触感。
“你的价值,不在脸上。”
公子的话,如同魔咒,在她脑海里反复回响。
她习惯了被忽视,被怜悯,甚至被厌恶,却从未有人如此平静地告诉她,她的价值在别处。
可……真的可以吗?
真的可以尝试摆脱这伴随了她十几年的烙印吗?
恐惧与渴望,如同两条毒蛇,在她心中纠缠撕咬。
这日清晨,她照例为陈策整理书房。
陈策正在批阅文书,头也未抬,仿佛忘了草药之事。
阿丑磨着墨,动作却有些心不在焉。
终于,她鼓足了此生最大的勇气,声音细若游丝,几乎要被研墨声掩盖:
“先生……那药……该如何用?”
陈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,抬起眼。
他看到阿丑低垂着眼睑,耳根却泛着不自然的红晕,紧张得连呼吸都屏住了。
他放下笔,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起身走到她面前,拿起那株七白藤,仔细端详了片刻。
“此草名为七白藤,药性奇特,需以无根水(雨水)浸泡三日,去其燥气,再佐以三七、珍珠粉,研磨成极细的粉末,以蜂蜜调和,敷于患处。”陈策的声音平稳如常,仿佛在陈述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,“每日一次,夜间敷用,过程或有麻痒,需忍耐。能否见效,能到何种程度,我亦不知,全看天意与你自身造化。”
他说得清楚明白,利弊、方法、不确定性,都摆在面前。
阿丑听着,心跳如擂鼓。
她抬起头,看向陈策,那双总是带着怯懦和哀伤的眸子里,此刻却燃起了一点微弱的、却异常坚定的火苗。
“阿丑……想试试。”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,却清晰地说道。
陈策点了点头,没有多余的表情:“好。所需辅材,让赵铁鹰去寻。无根水,院中水缸里便有前几日接的。”
他的态度如此自然,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反而奇异地抚平了阿丑心中大部分的紧张和羞耻。
接下来的几天,清凉山别院一角,多了一个小小的药臼。
阿丑在完成分内之事后,便会坐在小凳上,就着天光,极其耐心、细致地研磨那些药材。
陈策偶尔经过,也只是淡淡一瞥,从不驻足,更不多问。
他的沉默,成了阿丑最大的鼓励。
她不再躲避他人的目光——虽然别院中除了她和陈策,也只有寥寥数名绝对可靠的心腹卫士。
她专注于手中的药杵与药臼,听着那“笃笃”的、富有节奏的声响,仿佛在研磨的不仅是药材,更是她过往十几年的阴霾与自卑。
第一个夜晚来临。
阿丑洗净了脸,对着铜镜中那半边暗红的胎记,手指颤抖着,将调好的、带着清凉草药气息和蜂蜜甜香的褐色药膏,一点点、均匀地涂抹上去。
药膏触及皮肤,传来一阵轻微的、如同蚂蚁爬行般的麻痒感。
她强忍着不去抓挠,只是紧紧攥住了衣角,看着镜中自己那半张被药膏覆盖、显得有几分怪异的脸。
心中,是前所未有的平静,以及一丝破釜沉舟般的决绝。
江北淮水之畔。
石破天带着初步整合红袄军的成果,以及李全派出的几名熟悉淮泗情况的向导,继续北上。
他们的目标是联络另一支活跃在淮水沿线、以水战见长的义军——“浪里蛟”刘整。
有了红袄军的先例和议事府的符令开路,加上石破天自身彪悍的作风和云起营老卒展现出的强悍战力,接下来的联络工作顺利了许多。
刘整虽也心存疑虑,但在实实在在的利益(部分军械和打通江南贸易路线的承诺)和北伐大义的感召下,最终也表示愿意接受议事府节制,共抗狄虏。
石破天如同一颗投入江北死水的石子,凭借陈策赋予的势能和自身的勇猛,成功地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北伐的种子,开始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,悄然生根发芽。
消息通过秘密渠道,源源不断传回金陵。
金陵澄心堂。
陈策看着赵铁鹰呈上的江北密报,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神色。
石破天做得不错,比他预想的还要好。
红袄军、浪里蛟……这两支力量若能真正消化,将成为北伐渡过淮河、挺进中原的重要臂助。
“军师,阿丑姑娘那边……”吴文远处理完公务,低声提了一句。
他也注意到了别院里那细微的变化。
陈策摆了摆手,示意他不必多说。
“由她去吧。”陈策的目光重新落回江北舆图上,语气平淡,“每个人,都有挣脱枷锁的权利。我们能做的,不过是递上一把或许能用的钥匙。”
他的心思,已再次全部投入到那盘更大的棋局之中。
江北的根正在扎下,下一步,该是思考如何让这新生的枝干,更快地汲取养分,茁壮成长,直至能支撑起挥师北上的雷霆一击了。
清凉山别院的药香依旧袅袅,与澄心堂内弥漫的墨香、以及远方隐约传来的军中操练号角声交织在一起,共同谱写着金陵城在这个多事之秋,复杂而充满生机的旋律。
石破天的大嗓门还在聚义厅里回荡,李全捏着那份薄薄的册子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厅内其他红袄军头领们交头接耳,目光在石破天带来的精锐士卒和李全阴晴不定的脸上来回扫视。
“李大哥,金陵那边……靠谱吗?”一个脸上带疤的头领压低声音,“别是忽悠咱们去当炮灰!”
“就是,官府的人,有几个说话算话的?”
李全猛地抬手,止住了众人的议论。
他深吸一口气,那口气里混杂着山寨的烟火气、兵刃的铁锈味,还有一丝久违的、名为“希望”的躁动。
石破天的坦荡,册子上那些直白却滚烫的字句,像火把一样灼烧着他心中积压多年的郁垒。
“石将军,”李全终于开口,声音比刚才沉稳了些,“你的来意,俺明白了。红袄军的弟兄,都是被狄虏逼得活不下去的苦哈哈,没谁不想真刀真枪杀回去!但空口无凭……”
石破天不等他说完,哈哈一笑,打断道:“就知道你小子不见兔子不撒鹰!军师早有交代!”
他转身对身后一名亲卫点了点头。
那亲卫会意,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皮袋,解开绳扣,哗啦一声,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厅中的木桌上——那是数十锭黄澄澄的金子,以及几块代表议事府权限的铜符和令箭!
金光闪烁,映得一众头领眼睛发直。
他们啸聚山林,何时见过如此多的真金白银?
“这是军师给的第一批安家费!”石破天声若洪钟,“粮草军械,随后就从金陵起运,走水路直达!这铜符,可让你们的人,在江南议事的钱粮司优先支取物资!这令箭,见此如见军师,江北之地,凡我抗狄义军,皆需行个方便!”
他看着李全,目光灼灼:“李全,俺军师的诚意,够不够?!”
李全看着桌上那堆金子和象征着权力与渠道的符令,呼吸不由得粗重了几分。
这不是空头支票,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和认可!
他红袄军缺的不是拼命的心,正是这些能让他们拼命的本钱和后路!
“够!”李全猛地一拍桌子,震得金锭跳动,“石将军,陈军师如此信重,我李全若再推三阻四,便是给脸不要脸了!”
他转身,面对厅内所有头领,朗声道:“诸位弟兄!从今日起,我红袄军,便奉金陵摄政议事府号令,尊陈策军师为首!整军备武,随石将军北伐杀狄,光复河山!”
“愿随大头领!愿随陈军师!北伐杀狄!”众头领见状,再无犹豫,齐声呐喊,声浪几乎要掀翻聚义厅的屋顶。
石破天满意地咧嘴笑了。
他知道,这第一步,成了。
军师这“借尸还魂”之计,借的是红袄军这具在江北有根基的“尸”,还的是北伐先锋的魂!
接下来的几日,石破天并未急于离开。
他留在芒砀山,与李全及众头领详细商讨整编细则、粮草接收路线、以及下一步向淮河沿线其他义军势力渗透联络的计划。
他带来的两百精锐,也毫不藏私,将云起营的操典、战法,乃至小队配合的精要,倾囊相授,让红袄军上下见识到了何为真正的精锐,心服口服之余,更多了几分对金陵、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陈军师的敬畏与向往。
金陵清凉山别院。
石桌上的那株七白藤,静静地躺着,像一块墨绿色的琥珀,封印着某种未知的可能。
阿丑的心,自那日后便再未平静过。
她依旧沉默地煎药、伺候笔墨,但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那株七白藤,指尖仿佛还残留着触碰它时那微凉而奇异的触感。
“你的价值,不在脸上。”
公子的话,如同魔咒,在她脑海里反复回响。
她习惯了被忽视,被怜悯,甚至被厌恶,却从未有人如此平静地告诉她,她的价值在别处。
可……真的可以吗?
真的可以尝试摆脱这伴随了她十几年的烙印吗?
恐惧与渴望,如同两条毒蛇,在她心中纠缠撕咬。
这日清晨,她照例为陈策整理书房。
陈策正在批阅文书,头也未抬,仿佛忘了草药之事。
阿丑磨着墨,动作却有些心不在焉。
终于,她鼓足了此生最大的勇气,声音细若游丝,几乎要被研墨声掩盖:
“先生……那药……该如何用?”
陈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,抬起眼。
他看到阿丑低垂着眼睑,耳根却泛着不自然的红晕,紧张得连呼吸都屏住了。
他放下笔,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起身走到她面前,拿起那株七白藤,仔细端详了片刻。
“此草名为七白藤,药性奇特,需以无根水(雨水)浸泡三日,去其燥气,再佐以三七、珍珠粉,研磨成极细的粉末,以蜂蜜调和,敷于患处。”陈策的声音平稳如常,仿佛在陈述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,“每日一次,夜间敷用,过程或有麻痒,需忍耐。能否见效,能到何种程度,我亦不知,全看天意与你自身造化。”
他说得清楚明白,利弊、方法、不确定性,都摆在面前。
阿丑听着,心跳如擂鼓。
她抬起头,看向陈策,那双总是带着怯懦和哀伤的眸子里,此刻却燃起了一点微弱的、却异常坚定的火苗。
“阿丑……想试试。”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,却清晰地说道。
陈策点了点头,没有多余的表情:“好。所需辅材,让赵铁鹰去寻。无根水,院中水缸里便有前几日接的。”
他的态度如此自然,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反而奇异地抚平了阿丑心中大部分的紧张和羞耻。
接下来的几天,清凉山别院一角,多了一个小小的药臼。
阿丑在完成分内之事后,便会坐在小凳上,就着天光,极其耐心、细致地研磨那些药材。
陈策偶尔经过,也只是淡淡一瞥,从不驻足,更不多问。
他的沉默,成了阿丑最大的鼓励。
她不再躲避他人的目光——虽然别院中除了她和陈策,也只有寥寥数名绝对可靠的心腹卫士。
她专注于手中的药杵与药臼,听着那“笃笃”的、富有节奏的声响,仿佛在研磨的不仅是药材,更是她过往十几年的阴霾与自卑。
第一个夜晚来临。
阿丑洗净了脸,对着铜镜中那半边暗红的胎记,手指颤抖着,将调好的、带着清凉草药气息和蜂蜜甜香的褐色药膏,一点点、均匀地涂抹上去。
药膏触及皮肤,传来一阵轻微的、如同蚂蚁爬行般的麻痒感。
她强忍着不去抓挠,只是紧紧攥住了衣角,看着镜中自己那半张被药膏覆盖、显得有几分怪异的脸。
心中,是前所未有的平静,以及一丝破釜沉舟般的决绝。
江北淮水之畔。
石破天带着初步整合红袄军的成果,以及李全派出的几名熟悉淮泗情况的向导,继续北上。
他们的目标是联络另一支活跃在淮水沿线、以水战见长的义军——“浪里蛟”刘整。
有了红袄军的先例和议事府的符令开路,加上石破天自身彪悍的作风和云起营老卒展现出的强悍战力,接下来的联络工作顺利了许多。
刘整虽也心存疑虑,但在实实在在的利益(部分军械和打通江南贸易路线的承诺)和北伐大义的感召下,最终也表示愿意接受议事府节制,共抗狄虏。
石破天如同一颗投入江北死水的石子,凭借陈策赋予的势能和自身的勇猛,成功地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北伐的种子,开始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,悄然生根发芽。
消息通过秘密渠道,源源不断传回金陵。
金陵澄心堂。
陈策看着赵铁鹰呈上的江北密报,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神色。
石破天做得不错,比他预想的还要好。
红袄军、浪里蛟……这两支力量若能真正消化,将成为北伐渡过淮河、挺进中原的重要臂助。
“军师,阿丑姑娘那边……”吴文远处理完公务,低声提了一句。
他也注意到了别院里那细微的变化。
陈策摆了摆手,示意他不必多说。
“由她去吧。”陈策的目光重新落回江北舆图上,语气平淡,“每个人,都有挣脱枷锁的权利。我们能做的,不过是递上一把或许能用的钥匙。”
他的心思,已再次全部投入到那盘更大的棋局之中。
江北的根正在扎下,下一步,该是思考如何让这新生的枝干,更快地汲取养分,茁壮成长,直至能支撑起挥师北上的雷霆一击了。
清凉山别院的药香依旧袅袅,与澄心堂内弥漫的墨香、以及远方隐约传来的军中操练号角声交织在一起,共同谱写着金陵城在这个多事之秋,复杂而充满生机的旋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