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龙城的城墙在暮色中泛着青黑色的冷光,如同一条蛰伏的巨蟒,将整座城池揽在怀中。红河的水汽裹挟着硝烟味,在城垛间弥漫,让每一口呼吸都带着潮湿的铁锈感。城墙之上,越南士兵的甲胄反射着落日的余晖,密集得如同蜂巢,他们手中的长戟与弩箭斜指城外,戟刃上凝结的水珠在风中微微颤动——那是昨夜暴雨留下的痕迹,也是这场持久战的见证。
黎季犁站在北门箭楼之上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。这玉带是他篡位时从陈朝宗室手中夺来的,玉质温润,却总让他觉得冰凉刺骨。他身后的条案上,摊着一幅被血水浸染过的舆图,升龙城四周的关隘被红笔圈了又圈,如今只剩下这座孤城还亮着黑旗。
“陛下,明军的营寨又往前挪了半里。”副将阮文惠的声音带着嘶哑,他刚从西城巡视回来,甲胄上的泥污混着干涸的血渍,在灯光下结成硬壳,“他们在红河岸边搭了十二座浮桥,看样子是要水陆并进。”
黎季犁没有回头,目光死死盯着城外那片黑压压的明军营地。营地边缘的栅栏正在被加固,每隔十步就有一座望楼,望楼上的哨兵像鹰隼般俯视着城墙,连他刚才的手势都被望远镜捕捉到——那些该死的西洋镜,据说比鹰眼看得还远。
“让象营做好准备。”黎季犁的声音低沉如红河的暗流,“把城东的粮仓挖开,用米袋填满护城河的缺口。告诉士兵们,城破之后,没人能活,想活命,就把明狗的尸体填进护城河里!”
阮文惠领命转身,刚走到楼梯口,又被黎季犁叫住。“等等,”黎季犁指着舆图上的西南角,“那里的城墙是陈朝时修的,砖缝里的糯米浆早就干了,让工兵连夜浇灌桐油,再钉上铁条加固。”他顿了顿,指尖重重戳在图上,“沐晟那小子最喜欢找弱点,我偏不让他如意。”
城外的明军大营里,沐晟正对着沙盘推演战术。沙盘上的升龙城被青灰色陶土堆成,红河用蓝绸布模拟,几条代表明军进攻路线的红绳,已经勒到了城墙根。他拿起一支竹制令箭,在西南角城墙的位置轻轻敲击。
“那里的防御突然加强了。”沐晟的声音平静,目光却锐利如刀,“昨夜派去侦察的弟兄说,越南人在往砖缝里灌桐油,还钉了铁条。”
吕毅蹲在沙盘旁,用手指量着浮桥到城墙的距离。他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垢,那是上午在红河勘察地形时留下的:“将军,要不咱们先攻北门?那里的城墙虽厚,但护城河被暴雨冲垮了一段,用沙袋填半个时辰就能过去。”
沐晟摇头,将令箭插回西南角:“黎季犁故意示弱。北门是他的精锐‘金羽卫’驻守,那些人身披双层铁甲,还配了诸葛弩,强攻就是送死。”他看向神机营统领赵能,“佛郎机炮的炮弹够吗?”
赵能拍了拍腰间的火药袋,袋口露出的硫磺颗粒在灯光下闪着黄亮的光:“够轰三天三夜的!就是西南角的城墙太硬,普通炮弹怕是啃不动。不过……”他咧嘴一笑,露出两排被火药熏黑的牙齿,“工部新送的‘开花弹’还有三十颗,里面混了铁砂,炸开时能扫一片,正好对付城墙上的弓箭手。”
沐晟点头,指尖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:“明日拂晓,你带三十门炮去西南角的竹林里隐蔽,先轰城墙根的铁条连接处——那里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。吕毅带五千步兵佯攻北门,造足声势,把金羽卫钉在那里。”他拿起另一支令箭,插在红河上游的芦苇荡,“沐昂,你带水师顺流而下,黎明时分用火箭射烧东门的粮仓,让他们以为我们要断粮道。”
“那真正的杀招是……”吕毅眼睛一亮。
“是西南角。”沐晟的指尖重重落在陶土城墙上,“等他们把援兵调到北门和东门,赵能就用开花弹清场,步兵立刻架云梯强攻。记住,一定要在午时前撕开缺口,拖到下午,红河涨水,浮桥就撑不住了。”
夜色渐深,升龙城内的梆子声敲了三响。西南角的城墙下,越南工兵正冒雨浇灌桐油,铁条被铁锤钉进砖缝的声音,在寂静的雨夜格外刺耳。黎季犁亲自提着灯笼巡视,灯笼的光晕里,他看见士兵们的脸被雨水冲刷得惨白,有人的手指被铁条划破,血珠滴在桐油里,瞬间晕开一朵暗红的花。
“再加把劲!”黎季犁的声音被雨声打湿,“明狗的炮一响,你们就知道这铁条有多重要了!”他从怀里掏出一把碎银,撒在城墙根,“谁钉的铁条最牢,这银子就给谁!”
士兵们的动作明显加快了,铁锤敲击铁条的节奏变得急促,像在与时间赛跑。黎季犁看着他们佝偻的背影,忽然想起年轻时随陈朝国王南巡的情景,那时的红河两岸,百姓们在稻田里插秧,孩童们追着龙舟跑,谁能想到,如今要靠铁条与桐油来守护这片土地?
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稠。赵能的炮营已经隐蔽在竹林里,炮身上盖着湿漉漉的竹叶,炮口对准了西南角的城墙。他趴在泥地里,望远镜的镜片上凝结着水汽,他用袖口擦了擦,看见城墙上的越南士兵正打哈欠,有的人甚至靠在箭垛上睡着了——连续三个月的守城,他们早就累垮了。
“还有一刻钟。”赵能低声对身边的炮兵说,“检查引线,记住,前三发用实心弹,先敲掉铁条,第四发再用开花弹。”
竹林外,吕毅的步兵已经摸到了北门护城河边。他们举着挡箭牌,在泥地里匍匐前进,挡箭牌上的桐油被雨水冲刷下来,在身后留下蜿蜒的油痕。吕毅看着城楼上摇曳的灯笼,握紧了腰间的佩刀——那刀鞘上的红绸,是出发前母亲亲手系的。
“放箭!”
一声令下,北门的天空瞬间被箭雨填满。越南士兵的诸葛弩也同时发射,弩箭穿透挡箭牌的声音如同裂帛,几名明军士兵闷哼着倒下,鲜血在泥地里洇开。吕毅大吼着挥刀砍断射来的弩箭,刀光在晨雾中划出一道银弧:“搭浮桥!快!”
东门的粮仓突然燃起大火。沐昂的水师用火箭射中了粮仓的茅草顶,干燥的稻草在风助火势下,瞬间腾起三丈高的火焰,浓烟像一条黑龙,盘旋着冲上天空。城楼上的越南士兵惊呼着往东门跑,连黎季犁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势惊得皱眉——他最担心的就是粮道被断。
“就是现在!”
赵能猛地挥下红旗。竹林里的三十门佛郎机炮同时怒吼,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,撞向西南角的城墙。第一发炮弹砸在铁条连接处,火星四溅,铁条被震得松动了半寸;第二发炮弹正中同一位置,砖缝里的桐油被震得喷溅出来;第三发炮弹落下时,伴随着一声脆响,整根铁条带着数块城砖,从墙面上剥落下来,露出一个碗口大的窟窿。
“开花弹!放!”
第四发炮弹拖着黑烟撞在窟窿上方,炸开的瞬间,铁砂如暴雨般扫过城墙。城楼上的越南弓箭手惨叫着倒下,有的被铁砂穿透喉咙,有的眼睛被打瞎,原本密集的箭阵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。
“上云梯!”沐晟的吼声在城外回荡。
明军士兵扛着云梯冲向城墙,云梯的底端装有铁犁,在泥地里犁出深深的沟痕。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爬,有的刚爬到一半就被城上扔下的滚石砸中,有的被热油浇透,在云梯上烧成火炬,但后面的人依旧踩着火焰往上冲——他们的战袍上,都绣着“保家卫国”四个字,只是此刻的“家”,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。
黎季犁在北门听到西南角的炮声,顿时明白中了圈套。他嘶吼着下令:“调金羽卫去西南角!快!”可已经晚了,吕毅的步兵已经架起浮桥,正疯狂地冲击北门,金羽卫被死死缠住,根本抽不开身。
“陛下!明狗爬上来了!”阮文惠的声音带着哭腔,他提着血淋淋的长刀,从西南角的城墙跑过来,甲胄上插着三支箭,“铁条被轰断了,弟兄们快顶不住了!”
黎季犁拔出腰间的弯刀,刀身映出他扭曲的脸:“跟我去堵缺口!就是死,也要让明狗知道,升龙城的骨头有多硬!”
他带着亲军冲到西南角时,明军已经有三十多人爬上了城墙。沐晟的白色战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,他手中的长枪刺穿了一个越南士兵的胸膛,枪尖上的红缨沾满了血,像一团燃烧的火。
“黎季犁!”沐晟的声音隔着厮杀声传来,“降了吧!你的士兵已经在扔刀了!”
黎季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果然,不少越南士兵扔下了武器,有的甚至跪在城墙上,对着明军磕头。他怒吼着挥刀砍向最近的一个逃兵,刀光落下时,却被沐晟的长枪挡住。两柄兵器相击的瞬间,火星溅在黎季犁的脸上,烫得他一缩。
“你看清楚!”沐晟的长枪猛地一挑,将黎季犁的弯刀震飞,“你的百姓在往我们营里送水!你的士兵在捡我们扔的干粮!他们早就不想打了!”
黎季犁环顾四周,城墙上的厮杀声渐渐稀疏,更多的越南士兵在后退,有的甚至帮明军扶云梯。远处的粮仓还在燃烧,但已经没人去救火了,百姓们抱着孩子站在街道上,看着城墙上的明旗,脸上没有恐惧,只有一种解脱般的平静。
“完了……”黎季犁喃喃自语,他忽然转身,朝着皇宫的方向跑去,“我是国王!我不能降!”
阮文惠看着他的背影,又看了看城墙上的沐晟,忽然扔掉了刀。“别追了,”他对身边的明军士兵说,“他会去焚烧国玺,那是陈朝传下来的,他说过,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
沐晟没有下令追赶。他站在城墙之上,望着红河上的朝阳,朝阳的金光洒在浮桥上,明军正源源不断地进城,没有抢掠,没有杀戮,只是有序地接管防务。一个越南老妇人提着篮子走上城墙,篮子里装着煮熟的红薯,她把红薯递给明军士兵,用生硬的汉话说:“吃……甜。”
赵能嚼着红薯走过来,嘴角沾着薯泥:“将军,西南角的缺口要补吗?”
沐晟看着远处皇宫升起的黑烟——黎季犁终究是烧了国玺。他摇了摇头,指着城墙上的铁条:“不用补,留着吧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里带着一丝复杂,“让后来人看看,这里曾有多难守。”
正午的阳光驱散了最后的雾气。升龙城的街道上,明军士兵正在张贴安民告示,孩子们追着他们手里的风车跑,风车的影子落在被炮火熏黑的城墙上,忽明忽暗。沐晟走在石板路上,脚下的血渍已经干涸,变成了暗红色。他看见阮文惠正在指挥士兵清理尸体,那些穿着越南军装的尸体被整齐地排放在一起,脸上都被盖上了白布。
“他们都是好士兵。”阮文惠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只是选错了国王。”
沐晟点头,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——那是父亲沐英留给他的。他把玉佩递给阮文惠:“告诉百姓们,赋税减半,徭役全免,谁愿意种水稻,官府给种子。”
阮文惠接过玉佩,玉佩的温润透过掌心传来。他忽然跪地,对着北方磕了三个头——那里是大明的方向。
红河的水流淌着,带着硝烟的味道汇入大海。升龙城的城墙依旧矗立,只是垛口上的黑旗换成了明旗,在风中猎猎作响。沐晟站在北门箭楼,看着远处稻田里重新出现的耕牛,忽然明白,这场仗的胜负,从来不在城墙的厚薄,而在百姓的心——心若是向着你,再厚的城墙也会崩塌;心若是背对着你,再牢的铁条也守不住一座孤城。
夕阳西下时,明军的炊事营已经升起了炊烟,饭香混着红河的水汽在城里弥漫。沐晟坐在城墙根,和几个越南老人一起吃着竹筒饭,老人用手比划着告诉他,陈朝时的升龙城,也曾有过这样的安宁。沐晟笑了,他知道,从今天起,这份安宁,将由大明来守护。
黎季犁站在北门箭楼之上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。这玉带是他篡位时从陈朝宗室手中夺来的,玉质温润,却总让他觉得冰凉刺骨。他身后的条案上,摊着一幅被血水浸染过的舆图,升龙城四周的关隘被红笔圈了又圈,如今只剩下这座孤城还亮着黑旗。
“陛下,明军的营寨又往前挪了半里。”副将阮文惠的声音带着嘶哑,他刚从西城巡视回来,甲胄上的泥污混着干涸的血渍,在灯光下结成硬壳,“他们在红河岸边搭了十二座浮桥,看样子是要水陆并进。”
黎季犁没有回头,目光死死盯着城外那片黑压压的明军营地。营地边缘的栅栏正在被加固,每隔十步就有一座望楼,望楼上的哨兵像鹰隼般俯视着城墙,连他刚才的手势都被望远镜捕捉到——那些该死的西洋镜,据说比鹰眼看得还远。
“让象营做好准备。”黎季犁的声音低沉如红河的暗流,“把城东的粮仓挖开,用米袋填满护城河的缺口。告诉士兵们,城破之后,没人能活,想活命,就把明狗的尸体填进护城河里!”
阮文惠领命转身,刚走到楼梯口,又被黎季犁叫住。“等等,”黎季犁指着舆图上的西南角,“那里的城墙是陈朝时修的,砖缝里的糯米浆早就干了,让工兵连夜浇灌桐油,再钉上铁条加固。”他顿了顿,指尖重重戳在图上,“沐晟那小子最喜欢找弱点,我偏不让他如意。”
城外的明军大营里,沐晟正对着沙盘推演战术。沙盘上的升龙城被青灰色陶土堆成,红河用蓝绸布模拟,几条代表明军进攻路线的红绳,已经勒到了城墙根。他拿起一支竹制令箭,在西南角城墙的位置轻轻敲击。
“那里的防御突然加强了。”沐晟的声音平静,目光却锐利如刀,“昨夜派去侦察的弟兄说,越南人在往砖缝里灌桐油,还钉了铁条。”
吕毅蹲在沙盘旁,用手指量着浮桥到城墙的距离。他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垢,那是上午在红河勘察地形时留下的:“将军,要不咱们先攻北门?那里的城墙虽厚,但护城河被暴雨冲垮了一段,用沙袋填半个时辰就能过去。”
沐晟摇头,将令箭插回西南角:“黎季犁故意示弱。北门是他的精锐‘金羽卫’驻守,那些人身披双层铁甲,还配了诸葛弩,强攻就是送死。”他看向神机营统领赵能,“佛郎机炮的炮弹够吗?”
赵能拍了拍腰间的火药袋,袋口露出的硫磺颗粒在灯光下闪着黄亮的光:“够轰三天三夜的!就是西南角的城墙太硬,普通炮弹怕是啃不动。不过……”他咧嘴一笑,露出两排被火药熏黑的牙齿,“工部新送的‘开花弹’还有三十颗,里面混了铁砂,炸开时能扫一片,正好对付城墙上的弓箭手。”
沐晟点头,指尖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:“明日拂晓,你带三十门炮去西南角的竹林里隐蔽,先轰城墙根的铁条连接处——那里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。吕毅带五千步兵佯攻北门,造足声势,把金羽卫钉在那里。”他拿起另一支令箭,插在红河上游的芦苇荡,“沐昂,你带水师顺流而下,黎明时分用火箭射烧东门的粮仓,让他们以为我们要断粮道。”
“那真正的杀招是……”吕毅眼睛一亮。
“是西南角。”沐晟的指尖重重落在陶土城墙上,“等他们把援兵调到北门和东门,赵能就用开花弹清场,步兵立刻架云梯强攻。记住,一定要在午时前撕开缺口,拖到下午,红河涨水,浮桥就撑不住了。”
夜色渐深,升龙城内的梆子声敲了三响。西南角的城墙下,越南工兵正冒雨浇灌桐油,铁条被铁锤钉进砖缝的声音,在寂静的雨夜格外刺耳。黎季犁亲自提着灯笼巡视,灯笼的光晕里,他看见士兵们的脸被雨水冲刷得惨白,有人的手指被铁条划破,血珠滴在桐油里,瞬间晕开一朵暗红的花。
“再加把劲!”黎季犁的声音被雨声打湿,“明狗的炮一响,你们就知道这铁条有多重要了!”他从怀里掏出一把碎银,撒在城墙根,“谁钉的铁条最牢,这银子就给谁!”
士兵们的动作明显加快了,铁锤敲击铁条的节奏变得急促,像在与时间赛跑。黎季犁看着他们佝偻的背影,忽然想起年轻时随陈朝国王南巡的情景,那时的红河两岸,百姓们在稻田里插秧,孩童们追着龙舟跑,谁能想到,如今要靠铁条与桐油来守护这片土地?
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浓稠。赵能的炮营已经隐蔽在竹林里,炮身上盖着湿漉漉的竹叶,炮口对准了西南角的城墙。他趴在泥地里,望远镜的镜片上凝结着水汽,他用袖口擦了擦,看见城墙上的越南士兵正打哈欠,有的人甚至靠在箭垛上睡着了——连续三个月的守城,他们早就累垮了。
“还有一刻钟。”赵能低声对身边的炮兵说,“检查引线,记住,前三发用实心弹,先敲掉铁条,第四发再用开花弹。”
竹林外,吕毅的步兵已经摸到了北门护城河边。他们举着挡箭牌,在泥地里匍匐前进,挡箭牌上的桐油被雨水冲刷下来,在身后留下蜿蜒的油痕。吕毅看着城楼上摇曳的灯笼,握紧了腰间的佩刀——那刀鞘上的红绸,是出发前母亲亲手系的。
“放箭!”
一声令下,北门的天空瞬间被箭雨填满。越南士兵的诸葛弩也同时发射,弩箭穿透挡箭牌的声音如同裂帛,几名明军士兵闷哼着倒下,鲜血在泥地里洇开。吕毅大吼着挥刀砍断射来的弩箭,刀光在晨雾中划出一道银弧:“搭浮桥!快!”
东门的粮仓突然燃起大火。沐昂的水师用火箭射中了粮仓的茅草顶,干燥的稻草在风助火势下,瞬间腾起三丈高的火焰,浓烟像一条黑龙,盘旋着冲上天空。城楼上的越南士兵惊呼着往东门跑,连黎季犁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势惊得皱眉——他最担心的就是粮道被断。
“就是现在!”
赵能猛地挥下红旗。竹林里的三十门佛郎机炮同时怒吼,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,撞向西南角的城墙。第一发炮弹砸在铁条连接处,火星四溅,铁条被震得松动了半寸;第二发炮弹正中同一位置,砖缝里的桐油被震得喷溅出来;第三发炮弹落下时,伴随着一声脆响,整根铁条带着数块城砖,从墙面上剥落下来,露出一个碗口大的窟窿。
“开花弹!放!”
第四发炮弹拖着黑烟撞在窟窿上方,炸开的瞬间,铁砂如暴雨般扫过城墙。城楼上的越南弓箭手惨叫着倒下,有的被铁砂穿透喉咙,有的眼睛被打瞎,原本密集的箭阵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。
“上云梯!”沐晟的吼声在城外回荡。
明军士兵扛着云梯冲向城墙,云梯的底端装有铁犁,在泥地里犁出深深的沟痕。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爬,有的刚爬到一半就被城上扔下的滚石砸中,有的被热油浇透,在云梯上烧成火炬,但后面的人依旧踩着火焰往上冲——他们的战袍上,都绣着“保家卫国”四个字,只是此刻的“家”,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原。
黎季犁在北门听到西南角的炮声,顿时明白中了圈套。他嘶吼着下令:“调金羽卫去西南角!快!”可已经晚了,吕毅的步兵已经架起浮桥,正疯狂地冲击北门,金羽卫被死死缠住,根本抽不开身。
“陛下!明狗爬上来了!”阮文惠的声音带着哭腔,他提着血淋淋的长刀,从西南角的城墙跑过来,甲胄上插着三支箭,“铁条被轰断了,弟兄们快顶不住了!”
黎季犁拔出腰间的弯刀,刀身映出他扭曲的脸:“跟我去堵缺口!就是死,也要让明狗知道,升龙城的骨头有多硬!”
他带着亲军冲到西南角时,明军已经有三十多人爬上了城墙。沐晟的白色战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,他手中的长枪刺穿了一个越南士兵的胸膛,枪尖上的红缨沾满了血,像一团燃烧的火。
“黎季犁!”沐晟的声音隔着厮杀声传来,“降了吧!你的士兵已经在扔刀了!”
黎季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果然,不少越南士兵扔下了武器,有的甚至跪在城墙上,对着明军磕头。他怒吼着挥刀砍向最近的一个逃兵,刀光落下时,却被沐晟的长枪挡住。两柄兵器相击的瞬间,火星溅在黎季犁的脸上,烫得他一缩。
“你看清楚!”沐晟的长枪猛地一挑,将黎季犁的弯刀震飞,“你的百姓在往我们营里送水!你的士兵在捡我们扔的干粮!他们早就不想打了!”
黎季犁环顾四周,城墙上的厮杀声渐渐稀疏,更多的越南士兵在后退,有的甚至帮明军扶云梯。远处的粮仓还在燃烧,但已经没人去救火了,百姓们抱着孩子站在街道上,看着城墙上的明旗,脸上没有恐惧,只有一种解脱般的平静。
“完了……”黎季犁喃喃自语,他忽然转身,朝着皇宫的方向跑去,“我是国王!我不能降!”
阮文惠看着他的背影,又看了看城墙上的沐晟,忽然扔掉了刀。“别追了,”他对身边的明军士兵说,“他会去焚烧国玺,那是陈朝传下来的,他说过,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
沐晟没有下令追赶。他站在城墙之上,望着红河上的朝阳,朝阳的金光洒在浮桥上,明军正源源不断地进城,没有抢掠,没有杀戮,只是有序地接管防务。一个越南老妇人提着篮子走上城墙,篮子里装着煮熟的红薯,她把红薯递给明军士兵,用生硬的汉话说:“吃……甜。”
赵能嚼着红薯走过来,嘴角沾着薯泥:“将军,西南角的缺口要补吗?”
沐晟看着远处皇宫升起的黑烟——黎季犁终究是烧了国玺。他摇了摇头,指着城墙上的铁条:“不用补,留着吧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里带着一丝复杂,“让后来人看看,这里曾有多难守。”
正午的阳光驱散了最后的雾气。升龙城的街道上,明军士兵正在张贴安民告示,孩子们追着他们手里的风车跑,风车的影子落在被炮火熏黑的城墙上,忽明忽暗。沐晟走在石板路上,脚下的血渍已经干涸,变成了暗红色。他看见阮文惠正在指挥士兵清理尸体,那些穿着越南军装的尸体被整齐地排放在一起,脸上都被盖上了白布。
“他们都是好士兵。”阮文惠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只是选错了国王。”
沐晟点头,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——那是父亲沐英留给他的。他把玉佩递给阮文惠:“告诉百姓们,赋税减半,徭役全免,谁愿意种水稻,官府给种子。”
阮文惠接过玉佩,玉佩的温润透过掌心传来。他忽然跪地,对着北方磕了三个头——那里是大明的方向。
红河的水流淌着,带着硝烟的味道汇入大海。升龙城的城墙依旧矗立,只是垛口上的黑旗换成了明旗,在风中猎猎作响。沐晟站在北门箭楼,看着远处稻田里重新出现的耕牛,忽然明白,这场仗的胜负,从来不在城墙的厚薄,而在百姓的心——心若是向着你,再厚的城墙也会崩塌;心若是背对着你,再牢的铁条也守不住一座孤城。
夕阳西下时,明军的炊事营已经升起了炊烟,饭香混着红河的水汽在城里弥漫。沐晟坐在城墙根,和几个越南老人一起吃着竹筒饭,老人用手比划着告诉他,陈朝时的升龙城,也曾有过这样的安宁。沐晟笑了,他知道,从今天起,这份安宁,将由大明来守护。